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天,朋友打来电话,在聊天中他对我说:“你是幸福值最高的人。”听后我有些茫然,连我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而他又怎么知道我幸福值最高呢?也许是旁观者清。我赶紧回话说:“要论幸福值,你才是幸福值最高的人。”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割稻     
侯丽 《华夏少年》2007,(9):81-82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他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3.
何立伟 《老年人》2008,(3):30-30
老婆的朋友比我多,平日家里头电话十有八九是找她的。铃声一响,我若起身,她那里就叫:“我的我的!”一脑壳头发夹子冲过来。这个家也仿佛是“我的我的”,因电话是打到“她家里”,而非“我家里”。她要在沙发上坐出武则天的式样来也只由得她。电话,没有二十分钟以上断断收不得场。找她玩,  相似文献   

4.
夜里,在朦胧之中,忽然一个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孩子快来救救我吧。”声音那么急切。“为什么要救你,你是谁呀?”“唉,我是地球上的水姑娘呀,你跟我来吧!”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带走了。  相似文献   

5.
甥舅道白     
甥舅道白欧秋成“舅舅,昨天您到哪去了?”“我在老张家打牌。”“今天上午您又去哪)L了?”“在李家屋场打牌。”“白天找您不着,我只好晚上来。过几天就是姨妈六十大寿了,我们一起去贺寿。巴?”“这几天我都不空。”“你不是说退休了没事干吗?”“我已约了人打牌...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我这个人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我小时候向往生活像电影,希望我的人生就可以像电影一样。因为电影里的人不睡觉不吃饭,很少做日常的事情,如果我们平时的生活像电影一样,就很精彩。”——王小慧  相似文献   

7.
徐云 《华夏少年》2007,(11):69-71
说实在的,我只要与这帮“小家伙”溶在一起,粘在一起,没话可说,他们再也不在乎我是他们的老师了。这不,“娃娃脸老师”就是他们送给我的雅号。  相似文献   

8.
“我出1000元买健康!”“我愿意出2000元!”这是江苏省无锡市广益佳苑社区的社工为贫困家庭举办的一场别样的拍卖会--“价值拍卖会”,竞拍的物品是财富、自由、智慧、亲情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星期四,谢老师告诉我在寒假“我是小主人”活动中获得了“最爱劳动奖”,所以下星期的值周班长就由我来当。我听了,乐得一蹦三尺高,心里似抹了蜂蜜,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1.
今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悄悄地把电脑打开,准备痛快地去玩一把。可是走近一看,啊,妈妈也太“狠”了吧!她把所有的网线、电线都拔掉了,这下我可怎么玩哪!我想,还是自己装回去吧,为了我的“春秋霸业”,我只能这样了,顺便学学怎么装,下次再去恶搞他们。  相似文献   

12.
今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悄悄地把电脑打开,准备痛快地去玩一把。可是走近一看,啊,妈妈也太“狠”了吧!她把所有的网线、电线都拔掉了,这下我可怎么玩哪!我想,还是自己装回去吧,为了我的“春秋霸业”,我只能这样了,顺便学学怎么装,下次再去恶搞他们。  相似文献   

13.
唐春晓 《华夏少年》2007,(11):38-39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封上帝的来信: 我亲爱的孩子——晓: 展信问好啦!我,也就是上帝,现在就“来”实现你的愿望: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好了,不说了,请谨记咒语:“假如我是……”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进行第二场角逐。观众没有想到,原本有实力问鼎冠军宝座的“女阿宝”李雨在第三轮竟被淘汰。全国的“鲤鱼”们纷纷在网上发帖,为“女阿宝”打抱不平。李雨倒是坦然面对失败,她真诚而轻松地对记者说:“其实,‘星光大道’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驿站。我这一生可能注定要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15.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16.
刘嘉宇 《华夏少年》2007,(12):57-57
许多人都参观过我的书柜,他们都说我是个“小书迷”。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书柜里摆满了书,作文的、科学的、童话的……什么样的都有。但这一次使我这个“小书迷”的称号更真实了。  相似文献   

17.
玫瑰的祭奠     
因为一场灾难,使得“情人节”成她最痛恨的日子。可又有谁知道,在生命的尽头,她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其实我是喜欢玫瑰”。三年前,我在一家广播电台做一客座主持人。我主持的是一档文学节目,每周两次播放听众的来稿。有天晚上,我正准备上节目,工作台上的电话响起来。电话那端是个女孩的声音:“你收到我的稿子吗?我是艳华。”“艳华?收到了。”她的那篇稿子真的很特别,只有一句话:“看遍了所有的风景,没有能找到我的影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写这么短的文字寄给我。我从来也没播放过这样的“文章”。“下班后,我在电台门口等…  相似文献   

18.
仲夷是个坚强的人,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经历好几次大难,我没有听他哀叹抱怨过;我们寄养在农家的大儿子于灾荒中饿死了,他也没有掉泪,当时还劝我说,这是国家民族的危难,在农村参加地下工作的妹妹的儿子也饿死了,这算是为革命作出了牺牲。文化大革命,他被打成“黑帮分子”,天天挨批斗,大大小小批斗了2300场(每批斗一场,他就在小本子上点一点做个记号,红卫兵发现,骂他记“变天账”,他说“我是记下受教育的次数”)。他为党为国担忧,但并不为个人悲观叹气,有时还对看管他的红卫兵开句玩笑。  相似文献   

19.
陈珊 《老年人》2007,(4):32-33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觉得母亲待姐姐和我总是不一样,厚彼薄此,好像我是捡来的孩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母亲以为天塌下来了,急得团团转。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狠毒地诅咒:“你最好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20.
沈祖麟 《老年人》2010,(9):28-29
1954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周南中学当教师。让人没有想到是,1955年因为受“胡风事件”的影响,全国开展了一场肃清反革命的运动。当时,长沙许多单位都成立了肃反办公室,我也被学校抽调当了一名“肃反”专干,主要从事外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