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东雨 《老人世界》2014,(1):26-26
那天傍晚,听见敲门声,我以为是妻子下班回来了。可是,一打开门,就见一个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在面前。定睛一看,咳,这不是楼上李阿姨的儿子小东吗?  相似文献   

2.
因为是家中的独女,又因为小嘴特甜,读书成绩又好,从小就深受父母、老师的喜爱。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跟我说,我小时候经常把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逗得特别开心,大家都很喜欢我。妈妈一说到这些事情总是笑的很开心,很慈祥,但我能从妈妈笑得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读懂妈妈对我的爱有多深。也正因为这么多的宠爱,滋生了我或多或少的任性。  相似文献   

3.
女儿不爱吃水果,让我很是发愁。上个星期,女儿到亲戚家玩,回来就跟我说阿姨一会儿做胡萝卜梨子汁,一会做香蕉牛奶汁,可好喝了。看着她这么神往的态度,我立马从厨房的角落里翻出尘封已久的榨汁机,对女儿说:“看妈妈大显身手给你做更好吃的。”  相似文献   

4.
小人大幽默     
一、路路四岁,可爱这人。一天,我们见她向隔壁阿姨吹牛:“阿姨,你哪里都长得好看。我妈妈可惜太胖了。”阿姨说:“路路,这样讲妈妈听了会伤心的。”路路若有所思地跑回家了。很快她又跑出去对阿姨说:“我妈妈忙着看电视,没有空伤。C广二、路路的爸爸有爱吹牛皮的习惯,治路妈称之为“放大炮”。有一天,路路爸爸吹遭:“过段时间我带你们出去旅游,几千元的费用不成问题。”路路叹口气道:“爸爸,真希望你这一炮能打得响。”三、邻居阿姨抱两岁的强强过来玩。强强抓住路路的头发,把路路都抓疼了。路路大哭,末了说:“哎!现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作口头作又。结果,一个最拙于表达的文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她的名字的由来:我不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往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妈妈当时就被坍下采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感着要妈妈,但很快我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要死,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全都吐了出来。“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往了。”一个阿…  相似文献   

6.
李桂芳 《老人世界》2011,(10):32-32
一位哲人说:忘不掉的人和事,才是我们的真生命。 一我于1956年3月由河北省定兴县初级师范学校应征人伍。因为没有毕业,学校给应征入伍的同学颁发“肄业证书”。我从班主任金振叔老师手中接过,在场的还有语文老师李老师。我看证书说了句:“肆”字两个注音吗?  相似文献   

7.
晚饭后,我会推着老年车,陪着母亲去遛弯儿。母亲坐在车上,总是滔;舀不绝:“邻居你李阿姨,说明天带我去博物院参观,我从电视里看到博物院很大的!”“思思的妈妈生病了,思思今天来家坐了坐,说起她妈的老病.泪水没干过。”“你还记得你小学的老师吗?就是那位姓单的老师,他今天打来电话说,他也光荣退休了……”看得出来,母亲心情很是不错。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琅琅的读书声在技校渐渐销声匿迹了,部分老师、学生都认为朗读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较重要的学习方式,进入技校就不需要再进行朗读训练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9.
郭钰 《老年世界》2008,(14):22-22
那年,我的一只眼睛突然失明,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四处求医问药,根本不管用。急得妈妈成天价抱着我抹眼泪。后来,父亲打听到公教医院的外国大夫做手术能治好我的眼,可是医疗费昂贵。他东拼西凑还差一些,于是到上房找奶奶要。可是,不一会儿就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妈妈一看就急了,又哭又叫:“你也没少给这个家往回拿钱……孩子眼看就要上学了,没眼能行吗?这不是要害孩子一辈子吗?”父亲两眼红红的,一转身又到了上房。  相似文献   

10.
亲子趣事     
玉米的头发一天,妈妈煮了一些玉米给壮壮吃,壮壮一边吃,一边扯着玉米须说:“妈妈,怎么玉米的头发这么多啊。“再长高些一次,妈妈带壮壮去看芭蕾舞表演。回来的路上,妈妈问:“壮壮,你觉得今天阿姨们的舞跳得怎么样?““不怎么样。“壮壮说,“她们要是再长高些就好了,就不用老是踮着脚跳了。“  相似文献   

11.
开心五分钟     
最接近的答案孩子从学校回来,腋下夹着一本新书。“这是奖品,妈妈!”“老师为啥奖你?”“因为上自然课。老师问驼鸟有几条腿,我回答三条。”  相似文献   

12.
付秀宏 《老年世界》2014,(22):23-23
有一段时间,我很长时间没回家,大概有一个多月的光景。我平时总是一周回家一次。那一段时间,为了赶写一部书稿,几乎终止了一切个人活动。等我忙完了,回家看妈妈时,妈妈动情地说:宏啊,突然好几个礼拜不回来,真想看见你,心里像系着一根绳。  相似文献   

13.
“妈妈、爸爸:我走了,但并不是无原因的。是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委屈。老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夜里一闭眼就看见她来骂我。如果她不相信我,我就只有拿死来证明。虽然我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这不值,但我觉得很值。我大了,有自尊了。她让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我内心最宝贵的东西。你们不用伤心。但我想现在你们不可能不伤心。你们好好对姥爷和大娘。大娘和姥爷和…  相似文献   

14.
李英 《华夏少年》2007,(11):37-38
九月九日下午,李老师来到教室布置作业,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教师节。”李老师微笑着说:“是啊,明天是我的节日。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送我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小声的嘀咕起来,呀,老师向学生要礼物,那我给老师送一枝花,我给老师送一支钢笔,我给老师送……  相似文献   

15.
父爱的传递     
父亲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工作狂,成家之后就很少顾家,儿子呱呱坠地之时也不例外。儿子12岁那年,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冷落,狠心去了美国,儿子判给了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带着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更艰难的是,儿子已经开始懂事,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让他怨恨的是父亲的冷漠逼走了母亲。父亲跟任何女性的一个电话、一次通信,都令儿子反感,经常赌气住在学校多日不回家。在儿子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母亲会从美国回来,一家三口破镜重圆,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每一次,父亲总是这样回答他:"你妈妈的生活观念与我不一样,如同两条平行的铁轨……"这期间,父亲的工作与事业如日中天。因巨大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身边一直不乏美女追求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父亲有些不自然地招呼他:"儿子,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刘阿姨。"儿子望着"刘阿姨",又望了望有些情怯的父亲,当即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别想给我找后妈,否则我会永远离开这个家!我妈肯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等我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16.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快宝……”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世上不光妈妈好,老师更好。老师像园丁一样培育我们这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7.
列名 《金色年华》2008,(11):37-37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相似文献   

18.
我看到这样的一则网上消息:据卫生部门说,我们国家乡镇一级的从医人员,具有本科学历者不超过2%,我想,不知道这是不是还包括那些在职函授毕业生?那里的医疗状况可想而知。乡镇(还不是乡村)似乎已经被遗弃了。据我家乡的县城中学读书的孩子说,他们的老师大部分是大专学历,这些年从省级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生回来任教的只有两名。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去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那糕以前,她把糕上的红枣都抠下来,让我很吃惊,后来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她就可以像我一样享受红枣的美味了;那时我就默默许愿;等我长大赚了钱,一定给潘姥姥装上满口假牙。但是不久我们就搬走了,几年以后传来潘姥姥去世的消息,妈妈叹息时,我在一旁呆想:她怎么也不等等我,就死了呢? 上小学的时候,教唱歌的老师是个很爱笑的少女,她的笑声像鸟叫一样,我一听她笑就想到翠绿的竹林;可是有一天她来上课时完全没有了笑容,…  相似文献   

20.
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一个乡村女子成为年度感动人物。14岁的少年叮嘱主持人敬一丹说:“阿姨,把奖杯让我拿吧。”敬一丹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拿啊?”孩子回答:“我怕妈妈把手举起来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