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她收养了一个把父亲活活砍死的男疯子,又收养了一个流落街头的女疯子。不但把他们调理得跟正常人一样,还让他俩拥有了甜蜜爱情和幸福婚礼。见过帮助人的,还没见过这么帮助人的。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2.
公关羊皮书     
李孟山 《公关世界》2008,(11):45-45
有一晚,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长得像大卫·奥格威的老神仙神秘兮兮地交给我一张羊皮,说:“你不是一直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关人吗?看吧,这秘笈上说的就是一个公关人应有的资质。努力做到,你就一定会成功。”我兴致勃勃地抢过一看,大吃一惊,暗叫:“天哪,如果公关人就是这样,岂不成了疯子?  相似文献   

3.
通宵茶座     
我本来以为《昨天》是一部关于神与神经病的电影。因为听过导演张扬愤愤地说:“有点儿个性就成了疯子。”一个“神”人,必然异于常人,不为庸众所接受,于是便被斥为“神经病”,从割肉饲鹰的佛陀到宣布上帝和人都死了的福柯,再到“走到人类尽头”的海子,哪个不神经病?又有哪个不神?在把人像疯子一样管理的世界,神必然被指为神经病,这简直是定律了。所以在看《昨天》之前,当我听说里面有个自称是“列侬的儿  相似文献   

4.
我会学 句型展示: 中午放学回到家,我发现红领巾脏了,忽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我决定自己来洗红领巾。于是我打了一盆清水,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然后把红领巾捞上来,撒上洗衣粉,用双手使劲地来回搓。  相似文献   

5.
温馨的夜晚     
温馨的夜晚何俊一天逛街,遇到了工会的老江。他神采飞扬地对我说:“工会今晚举办卡拉OK舞会,你们老俩口可要光临呀!”回到家,我特邀老伴去耍一耍。不料话未说完,老伴如临大敌,连连摆手:“……看你这老疯子,尽说了些什么?”不错,我和老伴结合40余年,虽说恩...  相似文献   

6.
近日,当我敲开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苏芬老师的家门,开门迎接的是一位满面春风、精神矍铄的老人,我简直不敢把这位看起来40多岁的老人跟65岁的王苏芬老师联系起来,老人拉起我的手,跟我谈起了他的养生经。王苏芬老师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裙,额头上找不到一条皱纹,一头浓黑的卷发显然精心打理过,她得意地告诉我,这头卷发从来没有染过,至今也看不到几根白头发,创造这一不老奇迹的窍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规律、节制、乐观。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我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也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生写过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革命诗文和诗情画意的对联。一年中秋节,郭沫若的家里给了他一吊钱,让他作为节礼奉送老师。但他买零食吃买书看,把钱花光了,没有给老师送礼去、可郭家历来没有失过礼,老师对此颇为不解,就出了句上联让郭沫若答对,借以试探:“竹本无心,这节岂能空过?”郭沫若听出了老师的弦外之音,垂着头难为情地对道:“松原方籽。过时尽是乎包。”下联暗含歉意:我家原是记挂着老师.本要送礼的,可是钱被我花光了,口袋就象掉了籽的松包一样,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8.
怒与恕     
正父亲下班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进门使劲地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儿子见父亲回来,兴奋地跑过来扑在他怀里。父亲一把推开儿子说:"一边玩去,别吵我。"儿子委屈地离开了父亲的怀抱,眼泪汪汪地说:"爸爸,今天在学校里老师表扬我了。"父亲听完,脸色缓和了一下,问":哦!说说看老师怎么表扬你的?"儿子这才破涕而笑,凑到爸爸身边说:  相似文献   

9.
我的中学老师郭老师退休后,做着一份家教的活儿,整天忙乎乎的。她的两个子女再三地劝她,“在家享享清福算了,何必弄得这么辛苦”。郭老师也认为自己是该“歇歇脚”了,于是辞去了家教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享起了清福。前几天再碰见郭老师,我吃了一惊,本来精明干练的她,显得萎靡和憔悴,比以前苍老了许多。我以为郭老师生病了,一问又并无病痛。看来,是在家享清福的缘故。长期以来,人们把老年人能否在家享清闲当成衡量子女孝心的尺度之一,认为清闲就是福。殊不知,事物皆有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现代医学证明,生活中没有一定的紧…  相似文献   

10.
李丽琼 《职业》2014,(20):191-191
阿Q和堂吉诃德这对精神兄弟是鲁迅和塞万提斯笔下的两个艺术典型。二者均是时代的摒弃者,为当时的时代所不容,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被看成是疯子,但疯子也有渴望有自己的爱情,对爱情充满了追求,然而时代和性格却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最后都以悲剧告终。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08,(23):20-20
儿子放学回家,说老师今天留的作业,是给妈妈洗脚。不等我发表意见,儿子已经打来一盆水,认真地调试好水温,我把脚泡到水中,儿子稚嫩的小手,轻轻地帮我按摩,感觉舒服极了。  相似文献   

12.
13岁的小谢,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的初一男生。他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经常和同学吵架、打架,经常不交作业。在同学眼里,他调皮好动、脾气暴躁。有的同学甚至说他“神经病”,因为他有时候会在班里无缘无故地大声唱歌。许多老师也觉得他是一匹“害群之马”。由于他经常捉弄其他同学,所以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单独坐。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8,(12):8-10
5月12日下午,山摇地动。40个北川中学老师.他们的讲台离门口最近,本可以逃得最快,但是,生死一线间,他们把学生推向“生”路,自己选择了“死”门。语文老师曾长友最后的一推,让初三(2)班的唐云飞逃出来,“门都摇得变形了!我绊倒了,又被倒下的课桌压住。曾老师一把推开课桌,把我拎起来,用力推出教室。我耳后风声呼呼的,楼板已经砸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职业》1995,(1)
扎根在中华大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爱国二三事1919年的一天,一位中国青年走进日本的一所名牌大学的考场。他接过考卷,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要求三个小时做完的试题,全部准确地做完了。监考老师万分惊讶:中国竟然还有这么聪明的学生!这个聪明的学生就是怀着一颗...  相似文献   

15.
安坤 《中外书摘》2010,(7):81-83
一天上午,正在读大学的小吴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男子在电话里称是学校地管部的王老师,说要核对小吴的档案资料。地管部是小吴所在学校内部的一个部门,是专门负责管理地方学生的。于是,小吴当时就没有怀疑,把老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王老师”。这个“王老师”最后还很客气地对小吴说谢谢配合。  相似文献   

16.
    
齐永莉 《老年世界》2013,(14):20-21
老韩头就是韩老师,已从镇上的学校退休多年,背后人称老韩头,当面人们还叫他韩老师。韩老师看上去跟普通的老头没太大区别,那是因为不在跳舞场,如果在舞场上看到他,那就不一样了。他有绝活,会跳一招一式的独步舞,跳起来身、眼、步伐那叫一个机灵、活泛,好看着呢!你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围看跳舞的人群,总是不约而同把眼光齐刷刷地聚到他身上,这时老头就更有“范儿”,俨然就是个“角儿”,特抓眼球。再细看老头的面目,笑眯眯的细缝眼睛,调皮地眨巴着,一副活力率真的模样,说实话,挺可爱,也挺招人喜欢。  相似文献   

17.
这篇小说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一手夹着烟,一手擤着笔,在稿纸上唰唰地写着。此刻我希望谁也别来干扰,让我一口气把小说写出来。门轻轻响了一声,似乎有人进来了,我没抬头,继续奋笔疾书。来人在我面前站住了,说:"请问江海老师在这儿吗?"我厌烦地说:"他不在!"来人说:"我刚才到那边办公室问了,说江海老师在这儿。"我这才抬头,只见一个陌生少女怯生生地望着我。她面容有点憔悴,目光呆滞,流露出阴郁的神色。我盯着她说:"我就是江海,你有事吗?"她苦笑着说:"江老师,我......有话对你说......"我让她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又给她倒…  相似文献   

18.
交际俱乐部     
《现代交际》2005,(8):40-41
校园导演掩饰学校考试,一个男生坐在最后一排,接到了一个同学递来的答案,兴奋至极马上展开,刚要大抄特抄,一抬头看见监考老师笑眯眯地向他走来,显然已经看见了。他非常坦然地直起腰,直视老师,然后把答案纸放在鼻子上用力一擤,之后潇洒地扔出一个抛物线——掷入门后的垃圾筐。  相似文献   

19.
故事发生在1881年,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一个刚两岁的女婴在一次高烧后,永久地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处于双重孤独之中。母亲给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一开始,小女孩总搞恶作剧,比如把老师锁在楼上。但莎莉文老师好像并不记得这些,不厌其烦地引导她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一天早晨,女孩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老师。莎莉文小姐用胳膊轻轻地搂着她,在她手上写了几个字,传达老师爱她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老师,我想对您说,请多给我们一些理解。 下课了,四年级班主任走进办公室,喜孜孜的样子。还没待我发问,她就给我看一个小纸盒子:用硬纸壳剪贴而成的,有一面上贴了一张明星图,美观又漂亮。“我们班杨丹做的一说是给我装粉笔。她还真有心呢!我好好地把她表扬了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