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晶  蔡龙威 《现代交际》2023,(4):81-88+123
从叙事学视角理论看,在第一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为同一人,因描写的是词人自己的经历体验,故能突出作者主体的真实情感;在第三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非同一人,因描写的是他人的故事,故类型化痕迹明显。纵观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即从晚唐五代词抒情主人公的模式化向北宋前中期抒情主人公的个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2.
杨晖 《职业时空》2008,4(7):42-43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经典代表作,它是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爱情贯穿于贾平凹作品的始终,是他创作的灵光,烛照山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爱情细腻,入微的描写体现出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对爱情的细致描写折射出作品中主人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陶禹含 《现代妇女》2013,(11):29-30
《女工记》是诗人郑小琼的一本叙事诗集,它描写了一百多位底层女工的生活与命运轨迹,每一首诗都是以叙述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在这些近乎纪实的诗歌中,呈现的是底层女工们的普遍生活和各异的命运,塑造了底层女工个体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更是整个时代的映像。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作者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由追求到幻灭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盖茨比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对“美国梦”的追求,以及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分析来揭示“美国梦”幻灭的原因;同时对主人公盖茨比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怀有纯真的梦想的可贵加以赞扬。  相似文献   

6.
在莫言的中篇小说《牛》与《透明的红萝卜》中,常常有大篇幅的主人公心理描写,使主人公强烈的自我意识贯穿全文,本文对这种自我意识进行了剖析。其一,主人公形象的确立不偏重于外貌、性格等的刻画,而是将自我意识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艺术重心。其二,自我意识拉开了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距离,使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故事的旁观者与见证者,带有一种客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小说中塑造出具有永恒生命的景物形象。屠格涅夫描写了具有时代色彩的俄国风景画,这些景物形象或者预示着主人公爱情的出现,或者象征着作家及主人公对幸福的期望,或者成为人生爱恨离合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欧阳子是台湾60年代现代派著名作家,她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擅长冷静、细致地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其小说集《魔女》也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心理,写在社会伦理、道德束缚之下的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及其内心感受。本文也以此出发点来揭示作品中那些处于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形形色色的女性的痛与乐,揭示普通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拼搏与挣扎,从而进一步探析作者欧阳子那与众不同的女性爱情、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其作品主要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中篇小说《哥儿》(又译《少爷》)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哥儿离开东京到四国一所中学任教的所见所闻,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哥儿鲜明而复杂的性格特征。透过哥儿与家人、学生、同事及清婆的关系,本文旨在分析作品所折射出的意蕴,即:抨击教育界的黑暗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紫色》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力作,通过展示女主人公西丽成长的心路历程,解读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是历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十一位女性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以玛丽为主人公,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生活在南非大陆的白人女人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玛丽的一生,旨在揭示当时女性地位的可悲可叹。  相似文献   

12.
龚玥 《现代交际》2014,(4):85-8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小说《野蛮的婚礼》曾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矛盾。  相似文献   

13.
袜洞     
记得有部描写“的哥”生活的外国电影,主人公的妻子红杏出墙,倒不像一般的影片有那么强的“视觉冲击力”,非得有一番床笫之间的气喘吁吁,而是借那个女人腿上长统丝袜一个新绽裂的洞来表现的——举止娉婷的女子从丈夫的出租车上下来,踱进一幢大厦,袜洞在左腿;而过了一个时辰,  相似文献   

14.
动物形象是卡夫卡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选取动物或类似动物的艺术形象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重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人的生活具有一种非人化的体验和感悟。正因为他此种非凡的生活体验,致使他选取动物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笔下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他对人的存在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是美国作家F.Scott Fitzgerald的主要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很多种写作技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作者在进行人物刻画时多次运用颜色词语。所以要想清楚了解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描写对于该作品中各个人物刻画的作用。本文结合小说内容,重点分析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的色彩描写,谈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描写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耶利内克的剧本擅长描写骇人的性变态,以一种推翻一切的极端方式探讨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在极端压抑的状态中的扭曲,借此展现畸形生存状态所折射出的女性在同强大的父权社会斗争中的无可奈何,以及希望争取到女性话语权的要求。不论是身体描写或者性暴力的写作都绝非简单展示身体或者体验描写,而是包含了传统颠覆、形象重塑等内涵。她着力于以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提出希望争取女性话语权的要求,她将女性身体符号作为对抗男权中心主义文化的有力武器,将色情作为暴力的实现来解构传统的男权话语,还原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提醒女性自身的注意并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Martin的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为理论基础,着力探讨麦克尤恩中篇小说《水泥花园》中的评价资源及其体现方式。运用情感系统审视文中叙述者对主人公情感的评价,同时参照判断和鉴赏系统,分析人物判断和场景描写如何体现叙述者的态度,以求在叙事的词汇和语法层面谋得解读这部经典叙事的新法。  相似文献   

18.
蔡灿 《现代交际》2012,(4):80-81
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描写了美国白人审美观对非裔黑人女性心灵的冲击所造成黑人身份的迷失与丧失。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人物分析来深入探讨主人公佩科拉及其母亲波林悲剧的根源,认为莫里森非常关注黑人女性心灵世界,敏锐地意识到白人审美标准对黑人女性心灵的浸染现象,使她的作品在视角以及思想深度上别树一帜,走在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艾利丝·门罗被称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擅长在作品中刻画平凡女性的普通生活,并伴随有大量的生态环境描写。《女孩儿和女人们的生活》是她1971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中的开篇《弗莱兹路》里关于主人公贝尼叔叔的描写反映了门罗倡导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芥川龙之介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橘子》中主人公“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头发干枯、衣着寒酸去当女佣的乡下姑娘,她拼命地打开车窗,为了把自己仅有的几个金灿灿的橘子给特地前来送行的弟弟们。在这个普通的故事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写了“我”在感到茫然和失望时,偶然看到外出打工的乡下姑娘把橘子扔出车窗给来送行的弟弟们,这种爱触动了“我”。其中对于人性质朴的美,主要通过“橘子”这一带有暖色调的、个体不大的具体的物品来承载,使得抽象的人性中质朴的美浓缩在这个色调温暖、小小的物体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