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飞心情     
我是在"非典"时期卷入放风筝大军的。天安门广场、幽静的公园,哪儿人少我去哪儿。一是觉得满天鲜艳靓丽的风筝非常好看,二是因为放风筝活动最符合"安全卫生""不亲密接触"和"空气流通"等"非常时期"的"非常原则"。我喜欢风筝刚刚从手中放飞的感觉。看着我手里漂亮的"京剧大花脸"飘飘悠悠地晃着大脑袋冉冉升起,就像一个有灵魂的生命告别我飞上蓝天去遨游。你松一松线,他就顺着风儿摇曳着,头也不回地飞出去,承载着我的向往、我的欢乐、我的希冀,到达另一个我所不能到达的远远的世界中,与白云对话,与彩霞共舞,与风儿嬉戏。我的脖子望得酸了,拉着他回来,他也不肯,紧紧地绷着线儿,像一个在外面还没疯够的淘气孩子。中国风筝文化,堪称世界一绝。风筝的花样多得数不过来,比如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立体风筝、龙凤  相似文献   

2.
《现代交际》2008,(10):64-64
小笑话最安全小明约了两个伙伴上山放风筝。刚到山上不一会,一个伙伴的风筝已经飘入云端,另一个的变成了一个黑点,而小明的风筝经过两次"空难"以后,躺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想飞了。这时就听一个伙伴说:"我的最高!"另一个赶紧接口道:"我的最远!"小明听了不甘示弱,运足气力、声嘶力竭地喊道:"我的最安全!"  相似文献   

3.
外公的风筝     
外公去世3年了,每逢清明节去祭坟时,我就会想起他生前带我放风筝的情景。做风筝是外公的拿手好戏,他做的风筝既精致又漂亮,而且飞得高。外公还喜欢在风筝上画画,画的人和动物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每当春天来临,外公就领着我到湘江边去放风筝。这个时候,外公总是笑眯眯的,话也特别多。他叫我“淘气包”,我叫他“老玩童”。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暂,外公病倒了。病床上的外公十分虚弱,脸苍白得像白纸,一双手瘦得发黄,两只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我跟着妈妈去医院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我想说点什么,但一看外公强忍痛苦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空中飘舞着你的风筝文/辛晓玲三月三了,放风筝去?朋友问我。我深知,那一份飘摇于蓝天之中的童趣,总能于不轻意的瞬间,漂去我们成熟的疲惫。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总是疑虑的影子,随着三月三的风筝,摇醒我沉睡多年的记忆?我想,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而在这个忧伤...  相似文献   

5.
小笑话最安全小明约了两个伙伴上山放风筝。刚到山上不一会,一个伙伴的风筝已经飘入云端,另一个的变成了一个黑点,而小明的风筝经过两次"空难"以后,躺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想飞了。这时就听一个伙伴说:"我的最高!"另一个赶紧接口道:"我的最远!"小明听了不甘示弱,运足气力、声嘶力竭地喊道:"我的最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这草长莺飞的日子里,心里总有种想放飞的冲动。一下班我就拉上妻子,一起到北门广场放风筝。天空早已飘着好多色彩斑斓的风筝,我们也忙不迭地把“唐老鸭”支上架,穿好线。妻子把它高高举起,我则在另一头牵着,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东风来扶它上天了。一阵微风吹  相似文献   

7.
风筝之最     
黄侃 《当代老年》2014,(9):63-63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风筝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起初只作为娱乐工具,后来逐步发展,功能越来越多。放风筝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活动。放风筝时,人的眼、四肢配合协同,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血气、强身健体的作用。风筝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娱乐体育活动.越来越蚤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个风筝,和一个放风筝的故事。这种传统的休闲娱乐项目非常普及,我们不分国籍、人种,不分男女老少,都希望追随一种"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的简单与纯粹。今天我们就说说放风筝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1999,(3)
当一切离我似乎都很遥远的时候,儿子离我很近。很近的儿子寄养在他外婆家,离长沙市约15公里的一个小镇上。十天半月地与儿子见上一次面。见面时,他总是不顾一切地向我冲来,大喊:“我的爸爸回来了!”然后,就开始花样翻新地折磨起他那满脸胡子的爸爸了。此时的我,...  相似文献   

10.
驾驭婚姻就像放风筝,你只要紧紧地把那条线拽在手里,而不必把整个风筝都抱在怀里。聪明的女人懂得让自己的丈夫有自由飞翔的空间,却永远离不开自己手中的那条线——编者  相似文献   

11.
6岁的时候,我知道了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事。那年圣诞节的夜晚,我第一次在枕头边放了一只长长的白袜子,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第二天早晨的到来。梦醒以后,袜子里空空的,我很失望,就问爸爸,爸爸说:“也许是圣诞老人给小朋友送礼物太忙了,没有来得及。”我懂事地点点头,自个儿去玩了。  相似文献   

12.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古城益阳的资江两岸江堤上,孩子们又放起了心爱的风筝。风筝在蓝天上翱翔,孩子们仰着苹果似的脸蛋,笑逐颜开。他们叽叽喳喳地夸赞着:“还是刘老倌做的风筝好!”刘老倌名叫刘志杰,是一位85岁的长者,一位大器晚成的风筝专家。他在旧社会的苦水中泡大,解放后进益阳市湘中锅厂当了一名铸锅工。1976年他大病一场,不得已退休了。闲居的日子,他身体不好,这里病那里痛,十分苦恼。一天,他看到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眼睛立刻亮了:自己小时候是个风筝迷,现在何不重温旧梦也放风筝呢。说干就干。回到家里,他马…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割稻     
侯丽 《华夏少年》2007,(9):81-82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他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4.
春风和煦,鸟语花香。全家老小一起到广场或野外去放风筝,可谓一大乐事。风筝,古时南方叫鹞,北方称鸢,有南鹞北鸢之说,还有木鸢、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多种称谓。放风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竹、木制的风筝,据《朝野载》云:鲁国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这是关于风筝的最早的记载。到了汉代,纸的使用已较为普遍,纸做的风筝随之出现。“风筝”一词始于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的李邺。明代陈沂在《询刍录》中云:“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复于鸢…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家     
张正阳 《华夏少年》2007,(11):76-77
我的一家很幸福,有爸爸、妈妈,还有机灵鬼——我。  相似文献   

16.
好厨艺打动名模芳心 1970年林依轮出生在北京南城胡同.满族人对吃都很讲究,让他最怀念的吃食,是奶奶做的老北京炸酱面.做炸酱是个费工夫的事情,要2小时左右,不然出不来那份老味道,远远地在胡同口就闻到了.那时他专挑炸酱里的肥肉,拌着菜码,端着面碗蹲在门前,一边吃一边看着过往的行人.“吃饱了便去放风筝,春天时在胡同里不用怎么跑,就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从前门大街就能远远地看到我们的风筝在天上飘着.”  相似文献   

17.
孙娜 《老年世界》2014,(18):17-17
男孩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好后,几个同学把他送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巷口碰见了爸爸,他向爸爸哭诉着经过。可是爸爸却并没有安慰他,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男孩非常难过,觉得爸爸根本不爱他,可是,有个同学却很肯定地告诉他,爸爸一定会在前面拐弯的地方回头看他……果然,在那一瞬间,爸爸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关切,男孩哭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春光和煦,轻风微荡,又是放飞风筝的大好时光。此时,不论郊外、山坡和广场的天空中,飘荡起千姿百态的风筝。那“巨龙”蜿蜒多变,“飞鹰”自由翱翔,“蜻蜓”活灵活现。给万里山河增添了盎然春色。放风筝时可牵一线而动全身,动静有致,张弛相间,眼望蓝天,风筝时而呼啸直上碧空,时而飘摇回旋于云端,  相似文献   

19.
《金色年华》2007,(10):34-34
我是一名广东托学生,现在读大三。 由于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不足,也缺乏家庭温暖,我对家有一种畏惧感,总是不想回家。读大学已经三年了,我只回去过一次,家里的状况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好。爸爸的脾气还是很急躁,动不动就骂人,我觉得很委屈。从小就是这样,我对爸爸有种敌视,小时候还和爸爸打过架,他有很多行为我看不惯,那时候就想着长大后要怎么报复,  相似文献   

20.
洒水浇花     
一天,我正在屋里写作业,只听见爸爸在屋外喊:“我上班的时间到了,还有一些活你帮我干吧,都写在纸条上了。”说完爸爸就匆匆地走了。 我做完作业,就按照爸爸留下的任务干起家务活,但最后一条是:酒水浇花。我很纳闷,心想:酒水就是白酒吧;也许用酒水浇的花,花儿才生长的更旺盛。于是,我就打开一瓶“老百姓酒”倒在喷壶里,浇起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