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晚”是央视大年三十为全国各族人民奉上的一场文化盛宴。最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工人、农民也操办起了自己的山寨“春晚”,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可山寨“春晚”连续10年坚持办下来,实属罕见。在四川省南部县,有位名叫王新的外出务工青年10年坚持为父老乡亲举办“乡村春晚”,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称赞。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第一届春晚播出,春晚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间,随着社会文化发展、新媒体增多、节目样式的增加,春晚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春晚褪去了以往神圣的外衣,变得更加简单、娱乐、通俗化。本文就以2013年春晚为例,分析一下我国春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春晚向来是文化研究的的绝佳样本,因为没有其他任何形式能比春晚更为“主旋律”地表达对“年度中国”的理解与阐释。而语言类节目由于与歌舞类节目相比尤为“贴近生活”,一直是春晚的重中之重。在娱乐功能之外,伴随着每年一轮轮的严格审查与修改,语言类节目需要通过一个个故事,引导受众对现实进行“正确”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每一年的语言类节目像一个个精心准备的谜语,在导演设计好的谜底之外别有微妙。笔者尝试着解出春晚的这一密码。  相似文献   

4.
知名电视人王为念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因为曾先后9年担任央视春晚的策划、导演工作,所以他常称自己是一个春晚人。众所周知,春晚人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就是除夕夜不能在家里陪着家人一起过年。  相似文献   

5.
王发财 《职业》2011,(7):6-10
2011年2月2日,80后相声演员贾玲和搭档再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他们的相声节目《芝麻开门》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声声欢笑。一年前登上春晚时,贾玲的“酷口相声”对于众多观众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年以后,贾玲的相声风格已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从去年春晚纯度最高的“黑马”,  相似文献   

6.
苏丽 《公关世界》2008,(3):49-50
在2008年1月31目上午的媒体见面会上,春晚总导演陈临春向记者信誓旦旦地保证:“章子怡铁定参加今年春晚,但具体表演形式还未定。不过她2月2日一定会来参加第五次彩排,这会儿章子怡方面正安排着往这边赶呢。”陈临春大话说早了,章子怡并没有出现在那天下午的彩排现场,令不少看到新闻后赶去现场看章子怡的观众十分气愤。  相似文献   

7.
资讯速递     
正2015中国民间春晚优秀节目中原区选拔赛在驻马店市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由河南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和驻马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民间春晚优秀节目中原区选拔赛暨‘天中影星'选拔赛",于2014年8月23日在驻马店市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民间春晚的前身源于2009年的山寨春晚,后更名为民间春晚。节目大部分来自草根,来自民间,本活动已连  相似文献   

8.
晓荷 《老人天地》2013,(3):40-41
国际范儿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扎堆出现的洋面孔成为一道崭新的风景线。相较于往年春晚零星的参与性表演,今年多位国际一流艺术家以主演的身份亮相。美国著名演奏家雅尼与中国古筝演奏家常静合奏一曲《琴筝和鸣》,上演了西洋电子乐和民乐古筝之间“东方遇见西方”的对话。三首中西乐曲巧妙地交织成一首喜气洋洋的春节乐曲。  相似文献   

9.
以前春晚,人们盼的是赵本山能抖出几个比较响的包袱;后来的春晚,人们希望赵本山能演一段能看的小品;这两年春晚,人们只希望赵本山说出一句在未来一年内被国人经常拿出来使用的流行语。我们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低实在是一种进步,直到有一天我们对春晚无欲无求的时  相似文献   

10.
<正>还记得今年春晚里的"郝建"吗,他那声卖萌的"妈妈"让人难忘。其实"郝建"的真名叫沈腾……2012年春晚,"开心麻花"团队创作的小品《今天的幸福》火爆全国,小品里"郝建"的精彩演出更是让人笑破了肚皮。春晚过后,  相似文献   

11.
接受还是拒绝春晚邀请?这是个问题. 在许多人争着抢着要在春晚露一面时,越来越多人以各种理由拒绝春晚.失去了这个十几亿人观看的节目,损失岂不很大?没关系,还有众多的卫视春晚可供选择,况且有时候拒绝比接受更能引发话题. 新面孔亮相惊喜连连: 张靓颖+杨坤:"海豚音公主"混搭"杨32郎". 赵雅芝+叶童:白娘子牵手许仙,蛇年蛇仙大拜年. 郭德纲:这么大台晚会众口难调,演不好,全国老百姓一块儿骂街,前十年白努力了,但如果人家来找你,你又有合适的节目和合适的时间,那何乐而不为呢? 赵文卓:功夫巨星首上春晚,莫非要在蛇年扮法海? 平安:不带家人到春晚,不希望家人成为媒体的焦点. 汪峰:终于要亲自登上春晚舞台了. S.H.E:哈文导演都说了,这个可以有.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已有31年。其间,无论成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从80年代开始的"新民俗",春晚已成为春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索春晚的发展规律,为春晚钻研其继续发展的道路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心语 《伴侣(A版)》2011,(8):18-19
正每年春晚都会出现一些反映当年社会时事热点的小品节目,今年春晚黄宏、陈数表演的《聪明丈夫》就反映了时下很多夫妻为了房子假离婚的现象。面对空前严厉的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春晚上露脸是每个企业的梦想。2014年春晚贺岁套装广告中标额达到4.39亿,2015年“新媒体独家合作”和“春晚贺岁套装广告”收入达到3.6亿。2016年虽然没有公布总额,但仅乐视和支付宝两家加起来就接近3.4亿。  相似文献   

15.
踏歌而行     
春晚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火了之后,我连续接到几篇约稿,题目都是一样,都叫《时间去哪儿了》。我回答说:“非常抱歉,没时间。”看看.挺幽默。  相似文献   

16.
来自台湾的刘谦让近景魔术在全国火了起来,其实在朋友圈里,我的名气并不一定逊于刘谦。刘谦去年才登上春晚舞台,而我为朋友们表演魔术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7.
近来很多上海朋友狂吹周立波的清口如何如何精彩如何如何棒,春晚导演组也问我请周立波上春晚靠谱不靠谱,我听着好像有点“东方黑(he),太阳落,中国出了个周立波”的感觉。开始没大在意,后来一些学者也跟我大吹耳边风,孔和尚(作者自称——编者注)是最他舅舅的尊重学者的,于是就上网听了几段,而且害怕听一次感觉片面,特意分为饭前便后文东武西听了好几次,什么三十年哪,大上海呀,我为财狂啊,然后又浏览了好多评论和各方面的反应,再复习了一番上海通俗文艺史,于是乃敢讲几句闲话。  相似文献   

18.
春晚成为过年的一种新年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但数字时代的社会日新月异,红火了20多年的春晚能否保持其作为10多亿中国人除夕夜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民族传统节日是要靠一定的程序和内容支撑的。春晚作为民族节日的一个新程序,它的发生、发展无疑有着一定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交际》2006,(1):7-7
看春晚:春节晚会虚伪吧,虚伪得让人家倪萍一到煽情处便潸然泪下,春节晚会老套吧,老套得每年看的都是同一些面孔,他们不累我们都累了,春节晚会无趣吧,无趣得我们心急火燎地就等着看赵本山演一个小品,春节晚会做作吧,做作得让观众使劲地鼓掌,条件是给他们发价值不菲的纪念品。春节晚会的不好,我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可是过春节,我们不看“春晚”干什么?你可以说现在娱乐项目多了去了,可以打麻将、玩电脑,扎堆乱窜……可这些娱乐项目和过春节毕竟没有像看“春晚”那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合家团聚的时刻,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大餐之一。而20多年来,中央领导人也在关注着春晚,并通过这台晚会以不同方式与民同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