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中国近古文化巨子,闽学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学派.在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朱熹和闽学,批判地继承闽学这份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对于团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福建开放和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既是闽学的发源地,又是受闽学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刊决定从本期起开辟"闽学研究"专栏,为学术界研究朱熹和闽学提供一个理论园地.我们热诚希望海内外闽学研究者踊跃来稿,并提意见或建议,支持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承认,我国宋代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洛学发源于北宋之中原,闽学则产生于我国之东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地域相距不可说是很近。从活动时间上说,朱熹晚二程有百年,程颐去世(1107),朱熹还未出生,他们之间所谓的一脉相承,必须有中间过渡的桥梁,起这桥梁作用的就是后人往往不甚重视的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研究杨时、罗从彦和李侗,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掌握从北宋到南宋理学发展的实质以及深刻理解从洛学到闽学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杨时、罗从彦和李侗哲学思想特色及其历史作用,同时也要全面分析和评价洛学和闽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成说。  相似文献   

3.
对闽学,中国古代学者多作注经研究;近代以来,虽有一些学者以科学态度研究朱熹及其学派,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够深入的。近一二十年,研究朱熹的学者又渐渐多了起来,出了一些有份量的著作,但仍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闽学源流的专著。最近,由刘树勋主编,黄保万、陈遵沂、黎昕参加撰稿的《闽学源流》一书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学术专著,对闽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朱熹思想体系,考亭学派的活动状况与特点,朱子学在后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许多观点令人瞩目。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处理好三大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闽学,这个以朱学为核心的闽学思想,南宋以后很快由福建向全国发展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在闽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建阳的蔡沈起了重要作用,史称"蔡氏父子皆为朱学干城".  相似文献   

5.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闽学,超出福建范围于十四世后成为东方文化的主要表征,它又于近代传入西方,是世界性的学说,是当前国际学者探讨东方文化的主要课题。朝鲜退溪学、日本朱子学、西方朱子学等都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都和闽学有渊源关系。本文试图论述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门”退溪学与闽学源流关系,以引起学者对闽学在国外传播和影响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作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朱熹不仅谙熟儒家经学 ,而且对于儒家以外的百家之学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生于福建 ,一生的主要活动也在福建。自青年时期 ,他便好学深思 ,老而弥笃 ,故其建树颇丰。朱熹的学说经过门人的弘扬 ,形成了专门的学派 ,历史上把以朱熹为代表的这个学派称作“闽学”、“朱子学”。这既是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派 ,又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国际影响的学派。如果说闽学在诞生之初就吸纳了八闽文化的诸多养分 ,那么当它壮大时其成熟的芳香便透过“国…  相似文献   

7.
闽学作为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流派,是在文化整合基础上之原始儒学复兴的产物和体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洛学南传并与福建历史人文环境相适应、以福建学者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全面超越前人的学说体系.在研究和探讨洛学向闽学的传承与演变问题上,在辨析和梳理闽学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学术地位上,有必要深入考察这一学说体系之思想渊源与学术理想,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彼此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从而更好地呈现其思想的内聚力,清晰地展现洛学在福建发展为闽学过程中的理论演变和闽学深厚的精神积淀.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闽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和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南朝鲜、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人全祖望说:“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题真西山集》)闽学作为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儒学复兴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儒释道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因而,阐明闽学的佛学思想渊源,弄清闽学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扬弃佛学思想,使其为儒所用,这就成为我们研究闽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佛教源于印度,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效用,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是理学传播的黄金时期,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学派,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相对宽松的学术与思想环境是其获得重大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非主流派的学术与政治地位使理学得以从学理层面最大限度地完善了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为最后获得主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震 《社会科学》2013,(8):130-139
在宋代道学,格物与诚意,何者具有首要地位?这是道学工夫论域中的一大理论问题。历来以为朱熹以格物为《大学》第一义,于是诚意工夫便落为后手。然而当我们将道学工夫论置于政治文化角度来重新审视之际,我们发现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道学家劝导君主应当努力实践的第一序工夫,往往不是格物致知而恰恰是诚意正心。朱熹自述他"平生所学"止有正心诚意四字,这一自述无疑是朱熹工夫论思想之特质的重要写照,由此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朱熹工夫论思想的一项新了解。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一、关学发展脉络中断孔孟原始儒学是以睿语短章形式而存在,尚未形成严密宏阔的哲学论证。后世儒者深邃推演,历时千余年,至北宋时期(916—1126)才完成了博大精深的“理学”形态和思想体系,并出现了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洛学”和张  相似文献   

14.
一朱熹学派被称为闽学。它在福建的流传与影响仅是一个雏形,但反映出它在全国及后世的影响与作用。历史记载程门高弟杨时离别二程南旋时,程颢说“吾道南矣”。这句话成为理学史上的一句名言。朱熹的私淑真德秀在其《读书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15.
福建区域文化对河洛文化的承接与创新,顺应了中国古代社会于唐宋间由前期向后期过渡,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吾道南矣”表明中华文化文脉的向南延伸;“道南理窟”的形成,表明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及南方诸省学者继往开来,以儒学为主干,吸收融汇佛、道思想,创新儒学,完成中国文化重心完整南移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潘叔明 《东南学术》2007,(1):127-139
本文论述闽学的经学地位形成和对儒学的哲学完成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闽学之文化传统继承性、闽学与现代性之联系、闽学之"近世化"文化现象等及其蕴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诗人郑善夫(继之)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福建文坛沉寂的时期。南宋以来福建地区(主要指沿海四平原和闽北与赣、浙交通走廊两侧盆地)蓬勃发展的城市文化形态,如元末明初以林鸿为首的“闽中十子”诗派,崇尚盛唐诗歌所开创的反拨理学、自由表现丰润情感的风气,在以道德立国的明初统治者一系列强化伦理政治的严酷手段面前,几乎被扼灭殆尽,并逐步被代之以“平正典雅”的宫廷审美风致,从而直接导致了台阁体在永乐至天顺(1403—1464)六十余年间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福建与内地隔绝,使这一曾经孕育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地区,容易在自身复合的文化性格中形成内在的尖锐冲突,因而比之其他沿海地区,其新的文化因素的复苏和发展就更多了一层困境。当时莆田的孔端仪,著《考亭渊源录》力排王学;建阳的杨道昭,晋江的理学家们对白沙之学、阳明之学的排斥、抵制,都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由我区学术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热心朱熹研究人士联合发起,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已任的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5月28日在南宁成立。4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到会祝贺,他希望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研究会的成立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全国中华朱子学会、江苏中华文化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上海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广东朱熹思想研究会等单位及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发来了贺电、贺信。该会是我区首家以古代大思想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成立对发掘传统文化精华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雪芳 《船山学刊》2007,(2):116-118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南宋朱熹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儒家的代表者,其地位仅次于前期封建社会中的孔丘。朱熹的哲学思想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是集大成,这几乎成了定论。但是,“集大成”的含义,学者们或谓“集诸儒之大成”、“集圣贤之大成”、“集濂洛关之大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等,看法并不一致。笔者综合诸家之说,试作如下分析。首先,朱熹以孔、孟思想为主干,兼取佛、老,广泛综合诸唯心主义思想,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