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城市快速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解读城市,可以探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新方式,在城市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升城市的人文内涵,使中国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影响,其内部社会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族群整合和城市社会整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城市少数民族分化和整合的关系,推动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市场在中国传统市场尤其是宋代以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市场的辐射功能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市场的严格管理等因素 ,使城市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市场经过长期发展 ,到了宋代 ,空前繁荣和发展 ,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成就了中国商品经济史上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城市作为商业、文化、知识传播的中心,推动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城市的市民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此相适应,市民意识因此应运而生.借用市民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对国家的监督与制约,使国家权力受控于社会,同时发挥市民自身的参与热情,实施社会的共同治理,成为当前学者们探讨城市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是一个涉及研究领域广泛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社会排斥"包含、甚至主要是"经济排斥"的观点.文章在论述"社会排斥"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的运行带来的"经济排斥"从本质上讲应是"市场排斥"的观点,并就"市场排斥"的作用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生态治理的主导性力量,在政府主导下,中国成片生态城市群逐步出现。当前正在完善中的市场经济,虽说是政府治理生态的重要补充,但是并没有发现其有更好的途径来消除生态危机,相反,市场主体的逐利本性、市场机制的不足及市场规则的非生态性,限制了市场主体生态治理功能的发挥。从生态治理的成效来看,治理局部有效、整体失效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生态治理需要由政府来主导,引导市场充分发挥生态治理的补充功能,亦需要政府来主导。政府界定生态产权、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市场生态治理补充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改革,中国的城市社区经历了根本性的重构。历史因素、住宅供应方式的变迁、房地产市场化以及人口流动是城市社区重构的基本动力。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社区将走向阶层化。这一论断更多限于纯理论描述的层面,考虑到市场转型前和转型过程中历史效应的影响和城市居民住房能力的分化,城市社区的走向是多元化的,主要趋向还是阶层融合。  相似文献   

8.
纵观城市社会学发展史,城市社会学建构以城市内部基本社会过程为客观前提,以居住空间分析为主流范式,以生产与居住的关系为基本问题,三者相互关联。城市内部基本社会过程是城市社会秩序形成的决定力量,它受制于生产方式主导的社会制度,又与居民生活相互作用。居住空间是居民转化各种制度的具体场所,城市社会学研究展开的逻辑和方式将其视作城市内部基本社会过程发挥效用的载体,进而分析一定生产方式下的居住空间,城市内部基本社会过程涉及的各种因素被化约为生产与居住的关系。三维基础蕴含着城市社会学建构的一般规律,是我国城市社会学研究值得参考的学科法则。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现代化已是一殁全球性潮流,已成为无数学者热切关注和潜心研究的时代主题。然而,对于克竞什么是社会现代化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给法,莫衷一是。本文在对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归纳和评价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学的视野,认为社会现代化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全部意义是: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人类活动空间等诸多领域的本个性、全球性、长期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与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现代化城市的内涵应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环境现代化,而国际化城市是世界各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相互比较的产物,并提出了六种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强调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是市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观点。如何解析社会结构,本文提出了制度结构、关系结构与建构结构这三个可操作分析的维度。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与其经验分析的方法步骤中,发现社会结构的分层分析与其有逻辑嵌合之处。据此,在当前市场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中,市场场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可资运用的经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排斥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个人、家庭和地方社区因未能有效参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经济排斥,进而引发其他各种排斥,致使个人或家庭陷入困境.同时,导致各类社会问题产生.本文试图从劳动力市场排斥现状出发,分析引起这一排斥的内在和外在制度根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 ,要求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旧的道德观念。而新型的市场道德的生长点 ,即存在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之中 ,不仅市场机制的建立为市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而且市场机制的完善为市场道德的运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一般而言 ,市场机制越完善 ,市场经济对于市场道德的需求性或依赖性就越强 ,市场道德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市场经济而言 ,市场道德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内控力量 ,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使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OLS和工具变量回归,从非农就业和建成区面积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国内外市场潜能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潜能对城市就业和建成区面积的增长都呈现出显著的正效应,而国外市场潜能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基期规模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增长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而且国内需求的空间分布是决定城市增长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单位制的解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现代社会公共生活衰落,邻里关系的淡薄、关系网络的疏离、居民参与的不足、制度规范的建构滞后于社区发展的需求,是我国当前社区社会资本缺失的真实图景。唯有将各种社会资源的力量聚集起来,弘扬公共精神、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促进个体与社会的融合,才可能重建社区社会资本,发现治愈现代城市"原子化"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市场失灵是税收调控的实践依据之-,在市场条件下,必然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为了弥补"看不见的手"的不足,使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符合,税收调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协调各利益群体的平衡,使社会成员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城市社会学学科角度出发,简要回溯了西方传统城市社会学的兴起与衰变,着眼于1970年代以来新城市社会学的范式转变,并着重论述了1990年代以后作为新城市社会学主导范式的“社会空间观点”,从其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与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应用框架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概括了新城市社会学的“新”的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风险投资在国内外发展的不同状况,指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滞后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资金退出机制,提出应尽快在我国建立二板市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国际性城市等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了国际性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与其规律,并明确了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性城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着重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国际性城市的研究成果,为建立正确评价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寻求科学的评价方法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论述了日本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发展。日本城市社会学的发展也就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及其在日本本国的不断应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也只有在这一独特背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日本城市社会学。文章首先谈到了日本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并涉及到其中的城市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