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史浩参与了南宋孝宗初期对金和战的决策.在德顺之战中,他主张南宋主动撤军,导致宋军被金军追击,损失惨重,但他的主张撤军并不是苟且偷安,不思进取,而是要另走北伐路线,扩大北伐战果,是不懂军事而犯下错误;他反对隆兴北伐,也不代表他是阻挠恢复的投降派,而是经过仔细分析宋金形势后做出的务实选择,其意图是使南宋在实力暂时不济的情况下,乘和平之机发展壮大自己,为以后北伐做准备,他的这种先为自治、而后远图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的早期思想指的是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的思想。本文不拟对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作系统论述,仅就其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周恩来早期思想的一些特点,并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周恩来以后思想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周恩来幼年时在私塾和养母陈氏身边受中国传统教育。以后,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和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开始接触新学,但仍然主张“深究而悉讨”中国传统的“圣贤书籍”,由于他聪颖刻苦,有较深的国学根底,国文成绩也特别优异。从周恩来的早期文章看,儒学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14年,他写的《射阳忆旧》追述了关于道德忏悔和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故事;1915年写《尚志论》,论述人的最初之志对于人一生的意义,该文以《论语》作结:“孔子不云平,盖各言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极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 ,在与台湾分裂势力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 ,也要与台独文化作斗争。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实现两岸统一 ,可以跨越目前的政治障碍 ,也可以有力地打击台湾分裂势力 ,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周恩来于转战陕北期间 ,在统一战线、军事斗争、土改和整党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不论是在理论或实践那个方面,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比较复杂的问题,诸如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党的建设、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于形成和发展、坚持和捍卫毛泽东思想,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周恩来对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贡献做一简要论述,以就教于方家。坚持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周恩来对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  相似文献   

6.
消减两岸统一中美国因素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虽然是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但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它只是美国制华、反华战略的一张牌。这张牌的打法,完全取决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良好的中美关系可以降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介入力度。新世纪我们发展中美关系,消减两岸统一中的美国因素,必须转换思路,更新做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形成主动进攻的有利战略态势。这其中包括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正确估价,并将其放在对外关系的适当位置,把握好两国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利用好现有的国际机制和规则,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中寻找合理的尺度,力争以经济手段解决好军事政治问题,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从战略上牵制美国的军事介入力度,调整国防战略模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等等,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台湾接触的150年当中,在每一次台湾历史命运面临转折的时候,都有美国影子的存在。1979年以后,台北与美国政府虽没有外交关系,但台湾在经济上和军事采购上仍相当依赖美国。最近,台湾内部在讨论台海战争的可能性时,首先想到也许会介入的国家也只有美国。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关系也趋于缓和。台湾与大陆从互不往来的军事对峙变成有来有往的政治对抗,双方在经济相互依赖方面则有增无减。从里根政府、布什政府到目前的克林顿政府,虽都一再宣称乐于见到两岸气氛缓和,朝向和平解决问题方向前进,但又说美国不会介入两岸政治事务,也不会充当调解人。然而,由于美国对台湾的影响甚巨,而且在北京一美国政府一台北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是处于一个“平衡者”的地位,故而若称美国没有干预或不愿充当调解人,似与历史事实不符。台湾的未来与大陆息息相关,美国作为三角关系中的平衡者,实应超越其自身国家利益之立场,以建构两岸长远和平之蓝图作考量,在两岸之间扮演积极的调解人角色,才是世界秩序维护者之所应为。  相似文献   

8.
包世臣是清代著名的实学思想家,对当时社会情况、民间疾苦、诸般时弊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欲全面认识清代实学思想、经世思想,对包世臣的思想应予关注.由于那时中国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端尚未充分暴露,新的经济、政治力量尚未产生,新思想尚未传入中国,因此,包世臣对"致弊之源"的认识是表层、肤浅的;他所提出的"救弊之策"也多属枝节,难以疗治当时的"天下之病".对于如何"救弊",包世臣还曾提出过一项带有原则性的方针,可是,在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可忧可惧"的严峻形势并无清醒认识,更谈不上通盘筹划变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包世臣的"救弊之策"虽曾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但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包世臣早年作的<说储>一书提出过一些"创意改制"的主张,其中,建立"审官院"的建议颇有价值.<说储>一书所提的某些主张确具"改制"的意义.包世臣呼吁士人自觉以"民事"为事,使儒学满足社会人群的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所表述的乃是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学实学化的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些思想主张,包世臣是身体力行的.此外,包世臣的治学途径也十分独特,值得称道.包世臣这种面向现实,力图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经世致用的学风,对于扭转那时的士林风气曾起了重要作用.包世臣并没有因重农而轻忽工商,他对工商在民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作了充分肯定,这些思想无疑具有某些近代色彩.包世臣的经济思想也具有落后、保守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对外贸易的态度上.而他对西方技艺态度的大转变则反映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是一个一心为国、立志改革、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光辉典范。在纪念周恩来诞辰95周年之际,我们学习周恩来、宣传周恩来,认真研讨周恩来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成长道路,对于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对于培育肩负新的历史重任的一代青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苏淮安县。12岁时,他随伯父到辽东,1913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小学毕业,进入天津南开学校。他的童年少年时代,是中国社会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及其先进分子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的革命变革时代。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严酷现实,中国仁人志士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使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中,就滋长着爱国主义的思想萌芽。在东关模范学校里,有一次,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一个“读  相似文献   

10.
刘淑萍  王思源 《阅江学刊》2023,(2):61-69+172
网络信息技术的军事应用使现代战争由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转型为“以网络为中心”的网络战。网络战作战环境多变、作战边界不明确,网络战快速、高效、隐蔽、突然、道义风险小,一些发达国家将此作为战略武器发展方向,这导致网络作战相应的政策制定或立法比其他类型作战面临更多的挑战。网络战中存在“非法间接使用武力”心理战的侵略行为判定、网络攻击作为武力形式的考量指标及其相应的自卫实施准则、网络武器或新概念武器使用的识别性准则等方面的伦理诘难及困境;现实中对美国等科技霸权主义者所提出的伦理道德上的抨击也难以真正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原则主张可以指导我们突破困境,增强我军信息化战争的软实力,彰显我军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