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林卫 《社区》2004,(11):26-26
“五一”长假期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曙光街道办事处29名机关干部沉到社区“换位体察”:通过做一天社区工作者,体验社区服务工作;做一天社区保洁员,体验社区保洁工作;与特困户生活一天,体验特困户生活艰难;在社区个体私营企业当一天服务员,体验业主创业艰辛。 在东北师范大学社区,“社区保洁员”小组的3名成员早上6点钟就冒着小雨上岗了。身着保洁员工作服的街道城建科内勤孙玫说:“我们有时加几个班就觉得很无私,是在奉献,可社区保洁工作要求昼夜保持,在保洁员头脑中压根就没有什么加班概念,而且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真是太辛苦了!我…  相似文献   

2.
何永胜 《社区》2013,(16):14-14
近日,笔者到一些社区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居民对祉区的“居务公开栏”很有意见,他们说,“居务公开栏”公开的都是些无伤大雅的东西,而对社区“两委”工作的不足和失误造成的损失等“居误”却并没有公开,  相似文献   

3.
张卫 《社区》2003,(3):63-63
新西兰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 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高,在世界上属于高收入国家。在其社会发展中,新西兰的“社区议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西兰的“社区议会”以城市地区为标志,其组成人员包括一名市长和十几名议员,每隔三年都由当  相似文献   

4.
陈红 《社区》2013,(4):10-10
日前,一场特殊的“考试”在浙江省宁波市新锲街道米兰社区进行。“考生”是包括社区行政负责人(米兰社区是新成立的社区,还没有经过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行政负责人是街道临时指定的负责人)在内的8名社区工作者,“考官”则是50多名居民和党员代表。“考生”依次登台,面向“考官”述职,“考官”人手一张民主测评表,根据“考生”述职和平时工作表现,现场进行评议打分。  相似文献   

5.
安苑文 《社区》2012,(31):29-29
为让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社区常常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居民评说社区工作,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改进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看见社区一天一个样.许多居民都高兴地说:社区把我们看做是”裁判员”和“教练员”了.我们更应该爱社区.为社区建设多出力!  相似文献   

6.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7.
唐钧 《社区》2009,(10):14-14
看了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反思”的故事,有些被“雷”到的感觉。我们基层社区的干部可敬又可爱,他们兢兢业业想干好每一件事,一旦遇到处理不了的矛盾,首先是自责,左思右想,生怕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干好:“作为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我是否该‘有求必应,包办一切’才算最好呢?”  相似文献   

8.
梁东平 《社区》2011,(13):47-47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社工,2009年7月,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被分配到牡丹西里社区工作。可能在大家看来,一个小社区,无论它的辖区有几千平方米,还是它居住着几千上万人,都没有办法和“大”联系起来,这也正是我还没有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之前的想法。但是在参加工作一年半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9.
乐山 《社区》2003,(17):29-29
老董名叫董殿龙,今年65岁,是山西省河津市翠岭社区居委会的主任。提起老董,翠岭社区的居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他可是我们的好主任,这文明小区全靠他。”老董是1997年当上翠岭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刚上任时,居委会连办公场地都没有。办公用房在市领导的关怀下虽说是借到了,但只是空房两间,没有任何办公用具。于是他和几个居委会干部自筹了1000多元买回了桌椅等,把居委会的“门面”撑了起来。紧接着,他与居委会一班人,对小区的人口逐户进行了登记,并给街、路、巷、胡同起了名,整顿了门牌号码,进行造册登记,规范管理。为了改变敬宾北街当时“…  相似文献   

10.
孟谦 《社区》2014,(6):1-1
有一次,笔者参加北京某区的社区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会间穿插了几个小文艺节目,其中有一位未口名的相声演员的表演,因为他在京城很“火”,所以颇受欢迎。表演开始,这位演员讲了几句“垫场”的客气话,说他要感谢社区,因为他自从搬进新居,就没少麻烦物业。听得出来,他是把社区工作者和物业服务人员的身份搞混了。其实这种“误识”很有代表性,你如果随机在小区询问,社区居委会到底是干什么的,能说清的人肯定不多。  相似文献   

11.
梁东平 《社区》2011,(9):47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社工,2009年7月,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被分配到牡丹西里社区工作。可能在大家看来,一个小社区,无论它的辖区有几千平方米,还是它居住着几千上万人,都没有办法和"大"联系起来,这也正是我还没有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之前的想法。但是在参加工作一年半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首先,社区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大"的。人们常说,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只有把每一个细胞维护好了,社会这个有机体才能够生机勃发,所以,社区相对于整个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4,(34):1-1
说到社区建设,常被提起的一个词,就是“搭建平台”。“平台”是个比喻,在社区建设领域,人们往往把具有一定功能的载体叫做“平台”。社区本身就是个平台,它担负着很多功能,比如从居民相处的角度来说,它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它是“融合”的平台;对于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精英来说,它是“参与的平台、协商议事的平台”……而对更多的居民来说,社区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在此,我们就来说说搭建社区服务平台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周芙蓉 《社区》2005,(22):28-28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新建路社区居委会,位于东城区安外大街与外馆斜街交汇处。社区内现有居民楼8栋,27个楼门,23个平房院,常住居民1288户,3611人。辖区内的安外大街3号院是天坛家具公司的宿舍楼,天坛家具公司的一些退休老职工大部分住在这里。他们的退休金不高,不到1000元,其中还有许多低保户和残疾人,大家都开玩笑叫他们“穷老头”;青年湖北街1号、3号楼是国资委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宿舍楼,楼里住的多数都是离休干部,退休金大多数在3000元以上,大家都称他们为“富老头”。经济收入的差异把“富老头”与“穷老头”割裂开来,他们虽然住得很近…  相似文献   

14.
毛满长  马世平 《社区》2008,(25):31-32
西北新村社区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社区自身拥有文化资源匮乏,然而其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辖区内高校的文化资源,通过整合社区自身与辖区高校两方面的文化资源,探索出了“区校联建”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穷社区富文化”。  相似文献   

15.
盛芳 《社区》2009,(28):18-18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两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当今社区工作繁重的一面。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工作量,可以说已经是超负荷运作。笔者与几位连选连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交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归纳起来有“四盼”:  相似文献   

16.
陈惠 《社区》2012,(25):22-23
我是2006年通过社区干部招考,进人社区工作的。没进社区工作之前,我已经在这个社区居住了两年,左右邻居也认识一些,但仅限于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至于人家姓什名谁,谁和谁是一家子,家庭情况怎样,一概不了解。有时遇到和我一起带着孩子在楼下玩的邻居,彼此间想打听一下,又觉得张不开嘴,所以一直以来,邻居之间只限于“点头之交”。  相似文献   

17.
孟谦 《社区》2009,(13):1-1
本刊编辑们每天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收邮件,许多文章素材的搜集也离不开互联网。如果现在没有网络,我们怎样工作真的难以想像。在本期稿件中,我们将视角对准社区“网络论坛”,这是因为在社区生活和社区工作中,网络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有人说网络改变生活,但是变得好了还是坏了却说法不一。其实互联网本身仅是一种沟通工具,  相似文献   

18.
苏捷  胡晓 《社区》2010,(1):15-16
今年70多岁的陈立华是北京市展览路街道北营房东里社区的一位楼门长,在这个岗位上的“工龄”已有19年。她习惯按照过去的叫法,称自己为“楼门组长”。“楼门组长身上没有什么光环,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觉得很自豪。”陈立华说,做了楼门组长,她活得更精神、快乐、健康。在北京市西城区,像陈立华这样的楼门(院)长共有17736名,覆盖了全区148个社区17067个楼门(院),基本实现一“楼长”管理一楼门(院)。  相似文献   

19.
刘瑛 《社区》2013,(13):47-47
“社区的垃圾堆为什么还没有处理?新硬化的大街怎样进行绿化?亮化工程如何开展?”日前,在山东省沾化县富国街道富国社区的“诸葛亮会”上,30名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就道路维修、环境卫生、社区绿化等十余项内容6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社区工作者逐一记录并作答,对当场答复不了的3个问题则承诺在3天内以书面形式答复给每位代表。  相似文献   

20.
杨润勤  杨京京 《社区》2010,(1):36-36
社区和谐靠什么? 开会对居民进行教育?在宣传栏里贴“文明公告”?不能说这些做法不管用,关键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社区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