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通过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影视传媒来营销旅游地是当下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亲密互动,老电影《庐山恋》是先驱。庐山人毕必成倾情奉献《庐山恋》剧本,将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风景结合,成就了庐山的旅游事业。《庐山恋2010》以"庐山恋"为宣传重点,借助媒体造势,但和庐山旅游之间并没有很好的互动。庐山旅游需把握机遇,在传媒之间选择好的影视作品来展示自我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娱乐事纪     
《庐山恋》要翻拍28年前红遍海内外的浪漫爱情片《庐山恋》的出品方上海电影集团日前宣布,将重拍这一经典影片,续写"庐山恋"的传奇。新《庐山恋》拟借助网络文学传播手段征集新内容,希望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形式能吸引众多有心人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江青爱摄影,这是众所周知的。她萌发摄影的念头,起始于1959年和1961年两次上庐山。由于庐山风景秀美,她很快陶醉其中。在毛主席身边摄影师的指导下,她拍摄了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尔后毛主席为照片写了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题诗使得她的形象和这一瞬间一同光彩起来。一次偶然的成功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兴趣和追求。从庐山回来后,江青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庐山毛泽东诗碑园建造竣工已数年了。她已成为庐山“世界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均参观、瞻仰过她的丰采,留下了很高的评价。江泽民同志参观之后,还亲笔书写了毛主席《登庐山》一诗,题赠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人民难以忘怀:197O年9月9日这一天,毛泽东在枯岭接见庐山群众时的情景。斯人已去,风范永存。这正是精神不朽的象征。为此,我们萌发了在庐山建造一座毛泽东诗词碑亭,以资永久纪念这位伟人的想法。199O年三月6日,庐山管理局党委首次以文件形式正式提出,在庐山“新建小天池…  相似文献   

6.
"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庐山恋>的文本及其影院放映实践是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特殊个案.影片文本经由叙事中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与意识形态变迁相关,其在特定影院的放映历史也关涉到中国影院史的若干问题.在这一个案中,文化研究者可探究自然景观、现代旅行、<庐山恋>影片及其影院放映活动之间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7.
贺伟 《老友》2008,(1):11-12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来庐山。在70多年前的1937年,周恩来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先后三次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周总理在三上庐山期间,他的崇高品行,在庐山人民中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故事许许多多,每个故事都像五老峰的朝霞那样明丽,像仙人洞的清泉那样晶莹,像含鄱口的松涛那样蕴藉。这里介绍的仅是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庐山辩迷雾     
刘少安 《源流》2015,(3):62-63
随着游人队伍我来到了牯岭镇,走过一片片丛林、树木,走近一处处飞瀑,远眺一座座山峰,观看了一幢幢别墅,山上的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景点历历在目,诗人笔下的"一山飞峙大江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描绘庐山风景的情景一幕幕展现在眼前。耸立于江湖之间,平地突起的庐  相似文献   

9.
由汪国权等人编著的《庐山古今诗词选》是九十年代以来 ,宏扬庐山文化、整理庐山文献的一本引人注目的选本 ,纳入了“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丛书”。比较前后两版发现 ,前版中的瑕疵在第二版中并没有得到修正 ,而新增补的篇目在注释等环节上又产生了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属广义清内府刻书,书成后随海上贸易输入日本,在日本催生出多个衍生和刻本。系统整理和刻本《御定历代题画诗类》的版本和现馆藏地情况,总结和刻本的特点,并进一步厘清和刻本在江户时代的生产和读者群体面貌。通过和刻本《御定历代题画诗类》,烛照清内府刻书在海外流传过程中的部分生命史。  相似文献   

12.
“情之所钟” 《白雪青山》是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先生的长篇爱作。这部小说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安排在如诗如画的庐山来表现,写得优雅清丽,情趣盎然。在烘托渲染人物的教养、情志、追求、生命方式与体验的背景描写中,作品以淋漓酣畅的笔墨和宽阔的篇幅,写实性地介绍了和描写了庐山丘壑之绝胜,风物之优雅,四时之气象。小说创作中,象《白雪青山》这样大量地着意地实写山水名胜的情形还不多见。从山水笔墨这个角度讲,我们简直可以称《白雪青山》为“风光小说”。联系作品实际和作家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南宋绍兴时期《徽宗御集》编纂,设立御集帝阁敷文阁以及制定御集奉安礼仪是绍兴和议以来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建工程。《徽宗御集》是南宋首次编撰先代君主文集,在继承北宋编修先帝文集旧例同时,在编纂过程、收录原则及礼仪方面做了全新的规划与创建,形成较为完整的编纂规制与奉安程式。通过直观的礼仪形式,渲染了高宗在帝位继承上的合法性。同时,伴随《徽宗御集》而设的帝阁(敷文阁)贴职,在文官贴职体系建立过程中具有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文学探索的高潮中,王安忆的三个中篇《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以大胆的性描写在文学界轰动一时。然而,"三恋"在打破性禁忌的背后实则蕴含着作家对于个体(尤其是女性)生命的关注和对自我意识的建构,强调人的本体生命力对人行为的支配,通过对两性性欲望、生命欲望的经验摹写,王安忆成为这个时期中国女性书写中独特的一位。  相似文献   

15.
张全宁  方强 《金陵瞭望》2005,(11):48-48
6月3日,《金陵瞭望》杂志社与玄武区梅园街道举办“相约梅园&#183;党刊进社区”活动。本刊相关负责人、编辑,以及本刊的一批特约撰稿人冯亦同、徐延平、王炳毅、沈存步等十多位作家,与梅园街道工委书记张瑜等街道领导及社区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仙人洞遗址     
海城仙人洞位于辽东半岛北部的海城市东南30公里,地理坐标为N40°41’53”,E122°58’30”。仙人洞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洞穴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该遗址于1981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同年秋进行过试掘,1983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鞍山市文化局,联合进行了发掘。仙人洞遗址坐落在千山山脉西线丘陵地带,是辽南山城的一部分,基岩由前震旦纪白云质大理岩和云母片岩构成,周围有不同层次的洞穴和落水洞。太子河支流海城河上游从洞前流过,仙人洞处在高于河5五…  相似文献   

17.
马曜教授,白族,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其建国前刊行的《茈湖精舍诗初集》乃1927到1948年21年间的诗作,计158题,261首,按编年排列,先后作于上海、庐山、福建、香港,大多写于云南。诗中感时伤世,赠友言志,叙飘泊生涯,写南天风光,无不充满爱国恋乡的深情。在那外忧内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际,诗人的忧患危虑,奔走呐喊,已折射时代闪光,令人心灵震颤。著名学者罗庸、王灿、钱基博、徐嘉瑞和刘文典等为之作序题词。当时的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为诗集扉页题签。茈湖乃诗人家乡洱源县的茈碧湖。笔者为诗集作注,《茈湖精舍诗注》一书于1992年6月由云南教育出  相似文献   

18.
《九江学院学报》2014,(4):82-82
一、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情况: 1.潘建国:十年枕上尘中梦,半夜灯前物外心——元代东林寺僧道惠及其《庐山外集》(见2012年第2期) 2.龚喜林、瞿安明:从冲突走向融合:近代基督教在庐山的传播(见2013年第5期) 3.秦川:《太平广记》艺术空间的文化内涵(见2014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9.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塑造的曹七巧形象与劳伦斯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康妮形象及其在《儿子与情人》中所塑造的莫瑞尔太太形象的对比,进而分析得出在丈夫这一角色基本缺失(或失职)的情况下,中外女性对于家庭、爱情、婚姻及新生活的追求有着巨大差异,同时在恋子情结方面前二者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中外著名作家对人性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约而同地出现某些相似,同样值得后人钦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