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永德系后周禁军军力最强的殿前司的最高长官,且兼有皇亲国戚之身份,对后周的政局举足轻重,但学术界对张永德在后周入宋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起的作用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其实张永德是后周禁军高级将领,他南征北战,帮助周世宗开疆拓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对赵匡胤兄弟他倾力支持,成为宋开国的最大功臣,为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完善清代学者严可均辑录的<全北齐文>、<全后周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误收、重出、作者误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辨正,这为研究北齐、后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后周末年流传的“点检作天子”谶言的产生与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有关,是当时有识之士鉴于张永德所任的殿前都点检之职位高权重,对帝位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而以谶言的形式向周世宗提出警示,并非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也不是导致后周颠覆、赵匡胤上台的真正原因。赵匡胤从世宗继位执掌禁军,又参与军队改革,与一批武将联系密切;这批武将对赵匡胤的拥护,是导致后周王朝颠覆、赵匡胤上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6,(22):37-37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喜欢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同样的.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这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馈赠,但是吴越国官员还是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大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接受.将可能被人误解我是借吴越人之名来沽名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延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之后也是全数上交朝廷,自己一点也没留。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战争状态,而这一局面的转机,是从后周太祖(以下简称周太祖)郭威建立政权开始.郭威称帝建国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继承者后周世宗柴荣的文治武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周太祖郭威的节俭恤民,在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中极为鲜见.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年出于稳定士林情绪和继承文化遗产的双重目的,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两代陆续修成“四大奇书”——《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堪称文化史上的巨制。参与编修《广记》者,多为入宋的前朝名士,其中南唐的词臣就有五位,即:南唐的翰林学士徐铉,南唐的中书舍人张泊,南唐的内史吴淑,南唐的知左右史事汤悦,南唐的进士吕文仲。而领衔撰集的李昉为后汉、后周的旧臣三入翰林。同修的扈蒙曾任后周的史职。赵邻几“嗜古文献”,曾任后周的秘书郎。这些讲究词章的宿彦,不仅熟悉唐  相似文献   

7.
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赵匡胤在战前进入周世宗幕府,战后结识张永德、晋升殿前都虞候、负责禁军整顿,遂成为当时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得以迅速崛起。对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的时间、义社十兄弟等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后周太祖郭威,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所建立的后周政权,及其进行的稳步改革,使纷乱的五代出现了历史转机,为周世宗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北宋统一王朝的重建奠定了基础。一个“衣弊不能自庇”的黥面军卒,为何能夺得帝位,并进而实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改革呢?迄今似无专文论及。本文拟从郭威建周的客观社会形势及主观因素分析入手,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十世紀前半期,我国历史上又出現了一次大分裂的局面,这就是‘五代十国’时代。‘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其中除后梁朱氏、后周郭氐外,后唐李氏、后普石氏、后汉刘氏都不是汉族。从农民起义軍的叛徒朱全忠起,他們在唐帝国的統治政权被农民起义軍摧毁后,相繼統治了北中国五十三年。这五十三年中,他們經常进行大混战,到处焚掠屠杀,弄到整个北中国都給战爭与死亡的气氛籠罩着,农业生产和工商业城市都受到极其惨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是一个分裂混战的时期,战争经常发生。后周与北汉之间进行的高平之战,在五代史上并非一场大战,但它却是五代史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非常重要。本文对高平之战的缘起、双方胜负的原因以及战争的意义作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宋洞庭湖区杨幺农民起义能够6次击败朝廷官军围剿,坚持斗争达7年之久,其根本的立足法宝,就在于“陆耕水战”的战略战术。这一战略战术之所以特具威力.一是与其深入进行各种反封建斗争密切相连,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他们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水战工具,并施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各种战术。这两个方面是过去研究者未能涉及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同西汉抗击匈奴以及唐朝初期抗击突厥一样,都获得了对外自卫具有长远意义的成功。但抗日战争胜利是三次胜利中自卫一方在形势特别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抗日战争集中了西汉抗击匈奴战争和唐朝初期抗击突厥战争的优点,并把这两个优点发挥到几乎是极致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1860年的大沽战役是这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影响这次战役成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清政府在政治上对西方列强采取避战求和的“羁縻”政策,影响了前线的军事部署;第二,大沽统帅僧格林沁在战术上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如:弃守北塘,认为夷兵不善陆战等。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从前某些学者一谈到黄海海战的失利,都笼统地归结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一谈到北洋舰队的覆灭就归结于李鸿章避战保舰。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究竟为北洋舰队制定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本文认为,甲午中日开战后的一个多月,李鸿章对比中日海军实力,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综观甲午中日海战的全过程,李鸿章在海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未指示过北洋舰队通过"避战"而"避战"。恰恰相反,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主动"出击"、"截击"敌舰队。即使在威海被围,北洋舰队危急存亡之际,李鸿章还数次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和敌舰队"拼死一战"。因此,"避战保船"的不是李鸿章,而是北洋舰队的提督丁汝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自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式的良知自由。良知自由富于伦理意义而对政治自由缺少自觉意识。明朝中叶兴起的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构成了一种反动,在道德主体的觉醒意义上复兴了传统的良知自由思想。之后,李贽追问了私人利益与公共道德之间的关系,他一方面将政治事务从僵化的儒家伦理评判中解脱出来,肯定政治统一与秩序稳定的首要价值;另一方面批判简单执一的良知标准,承认个人合理的私利欲求和不同主体的多元价值追求,继承并发展了阳明心学的良知自由思想,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自由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后金政权的威胁,故只好在明与后金之间左右周旋,明哲保身。如此一来,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前后的东北亚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三角关系态势,这对彼时中朝传统政治秩序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姚雨平是梅州客家人,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曾经盛行一时的唐传奇在宋代的迅速衰落,不尽符合小说史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晚唐五代以后,唐传奇体已逐步失去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土壤;另一方面,从文学发展内部来看,唐传奇体在宋代的衰落应归因于唐宋文风的嬗变。传奇体的文体风格在北宋前期受到主流文人的排斥,宋传奇因而失去了唐传奇的意味,但在民间,传奇体却有着潜在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