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存在不存在不同于普通判断(普通思维判断——下同)的辩证判断?如果有,它所以不同于普通判断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应该对它们如何进行分类?对于这些问题,逻辑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 什么是辩证判断 普通判断和辩证判断都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但是,普通判断只是一般地对事物的性质、关系等等进行断定,不能对事物的内部矛盾或两个事物之间的辩证矛盾进行具体的断定。有时普通判断也触及到事物的矛盾问题。譬如:“他不是好人,而是  相似文献   

2.
一、出发点和参照系:邓小平治国新思维的基本框架及其特点所谓治国新思维,就是一种新的治国思维方式。所谓思维的出发点问题,也就是思维主体。所谓思维的参照系,也就是思维指向问题,即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以什么为参照物来衡量思维对象,或对思维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参照系的确立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没有参照系,就无法进行思维。在思维过程中的立场问题,即我们在思维之前,是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上思考问题。思维出发点的确立和转换,对于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更新,具有首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假言判断是种复合判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判断形式。对这一判断形式,现行逻辑著述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囿于较窄的范围,一些内容还未充分地展开,也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模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 组成的理解问题 现行逻辑著作把复合判断界说为包含有其他一些判断的判断,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它也包含了其他一些判断,是由两个肢判断组成的。如,“只有认识到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如果李同志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就都是由两个简单判断,即两个肢判断所组成的。假言判断由两个肢判断组成,这是假言判断结构方面的特征,从根本上,是由假言判断在断定上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一为了说明我们的论题,首先需要探讨一下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通常对思维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个定义其实是很武断和很不确切的。怎么算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呢?让我们先看一看“间接的和概括的”指的是什么意思?关此,有的书上写道: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的逻辑学教科书中,都断定逻辑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新的判断.一般辩证逻辑教科书,依然未跳出形式逻辑上述规定的原则.例如有的辩证逻辑专著说:“辩证推理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进行的前提或结论为辩证判断的推理”.这里虽然没有指明结论的量,但一般都只是指一个新判断,即一个结论.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辩证逻辑推理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特征,除了从质上看,前者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推导出新的辩证判断以外,还有一个量的特征,这就是:从一元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有别的多元辩证结论.所谓“一元前提”指的是一个辩证判断或多个辩证判断组成的一个辩证前提;所谓“多元结论”是指从一个辩证前提依据辩证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被推断对象自身的辩证规律,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相异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判断或结论.本文就是要论证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6.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是自辩证逻辑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争论问题对辩证逻辑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正确地把握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面貌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正确解决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前提.一 辩证逻辑究竟应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呢?毫无疑问,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也应以研究思维形式为主,否则它就不是逻辑科学了,同时,作为一门“辩证”逻辑,它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又应当和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有根本的区别,否则它就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那么,辩证逻辑所研究的这种思维形式应当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当是科学理论.这样说首先是建立在对辩证思维根本特点的认识基础上.我们知道,辩证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而这种思维的具体性又是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结果,因此要搞清思维具体性的本质,就必须对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特点有所认识.从形式上看,作为思维辩证发展过程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不断流动和转化,进而产生范畴体系的过程,它表现为由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再过渡到其它的概念,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第一条道路所提供的有关抽象概念和范畴以先行和后继的方式排列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辩证判断?辩证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辩证逻辑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 判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判断,是具有极其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的。从人类思维认识史上看,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判断大约有以下三种类型,即:非辩证判断、反辩证判断与辩证判断。 非辩证判断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客观事物的简单关系的判断。非辩证判断只是说在判断这一思维形式上,它不是辩证的。这并不是说,非辩证判断不具有辩证的因素。普通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判断主要是这种非辩证判断。  相似文献   

8.
试论负判断     
<正> 什么是负判断?负判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判断。它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例如:“并非小李对了。”“小李非对。”“‘小李对了’是假的。”这几句话,分别都是一个负判断,都是对“小李对了”这一直言判断的整个否定。  相似文献   

9.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不仅是准确使用性质判断的准绳(从量的方面),而且在直接推理和三段论中,也是这两类推理能否正确进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周延性的定义和对周延性情况的阐述必须明确、科学,但在我国权威的教本《普通逻辑》,有两个不甚确切之处:1、对周延性情况的阐述;2、A判断的谓项周延情况问题.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说明.《普通逻辑》对项的周延性是这样定义的:“在性质判断中对主(谓)项外延数量断定的情况”①,接着说:“凡对主(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则其周延;未对主(谓)项的全部外延作断定则其不周延.”②这里,什么是周延讲的很清楚,而什么是不周延就不那么确  相似文献   

10.
<正> 思维的融贯统协律可表述为:在思维从体系上把握对象时,任何环节(B)必通过与其相邻环节(A)的融贯而与整个体系(R)相统协,逻辑上才是正确的。 公式:B融贯于A且统协于R。 其中,环节“B”可以是思维中的断定、推断、论断和它们的一定的集合;也可以是指相应的(理论中的)概念、判断、推理、证明以及它们的一定集合:层次、段落、章节、部分等等。而体系R,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一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在科学认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著名的学者贝尔纳在其《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所说的:“科学的总发展,是在进行解决某些问题时才发生了的”但是传统逻辑(或称古典逻辑)对这种思维形式却未能涉及,近些年来,国内外逻辑界对问题逻辑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研究的范围又往往只限于简单问句,而对思维实际中大量存在的复合问句(例如:选择问句:“歌颂呢?还是暴露呢?”(毛泽东)联合问句:“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毛泽东)条件问句:如果永动机是不可能的,那么自然规律应该是什么样呢?(爱因斯坦)也基本上没有涉及,本文试对复合问句中的条件问句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期引起逻辑界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深入的讨论。一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个表述中,“客观的”指的是什么?“主观的”指的又是什么?一些论著和教科书认为:“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思就是指它作为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真理之所以是真理,不在于具  相似文献   

13.
SAP不能换位为PAS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铁稳同志在《SAP能换位为PAS吗?》一文中(《逻辑与语言学习》1982年第1期)对SAP能换位为PAS给予否定的“断定”,其理由有二,一为换位法是演绎推理,如果SAP换位为PAS,就失去演绎推理的必然性。二为SAP谓项不周延,如果SAP换位为PAS,就违反推理规则。真是这样吗?我却以为不然。什么是演绎推理的必然性呢?根据韩铁稳同志文章(以下简称韩文)中的理解为:当“所有人都是能思维的动物(SAP)”换位为“所有能思维的动物都是人(PAS)”  相似文献   

14.
现行逻辑教材不区分直言判断中断定词“是”的逻辑含义,造成某些混淆和学习者的疑惑.直言判断的断定词“是”有六种逻辑含义:表示属于关系;表示对对象状态的肯定;表示等于关系;表示存在;表示相似关系;表示属种包含关系.形式逻辑的换位理论只适用于制定词“是”表示属种包含关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命题是概念的结合,又是组成推理的要素,在概念、命题和推理的三种思维形式中,命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形式逻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什么是命题命题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所谓对思维对象有所判定.就是对思维对象或者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所以也可以说,命题就是对思维对象或者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例如: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2不是奇数。<3>菱形既是平行四边形,又是等  相似文献   

16.
王燕 《理论界》2002,(6):57-58
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的一般意义上,善与恶相对立,是伦理评价体系的最一般的范畴。“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事物善或恶的判断”“肯定的价值的承担者,就是善。如果涉及的是否定的价值,那我们就称之为恶”。在日常生活中,对行为、观念的善恶评价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评价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所以,“明善”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正如元伦理学创始人摩尔所言:“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善的?和什么是恶的?并且我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叫做伦理学,因为这门科学无论如何必须包括它”。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究竟有哪些影响?这种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向度如何?这种影响的机制是什么?本课题组经过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本文将结合这些数据进行初步探讨。(一)对大学生道德观调查结果的分析大学生道德观念的自我化倾向,是相对于前代大学生而言,指他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中更强调自己的需要,在道德判断中更强调自己的判断标准,显示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第一,在道德判断标准方面体现为个人良心。在回答:“您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主要依据什么标准”时,大学生以“个人良…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哲学认识论中,认识源泉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人们反映什么、认识什么,亦即人们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始发于认识对象、认识客体。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认识、思维是从外部世界中得来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4页)。列宁说:“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而“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5页)。由此看  相似文献   

19.
着眼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球整体的大视角,观察中国现代化走向,设计中国现代化蓝本,是邓小平探索解答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主导思想方法论。深入研究邓小平思想方法论的这一特质,是理解邓小平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示读点”。 一、全球史观:解读邓小平中国现代化蓝本的钥匙 主体对客体的科学把握必须借助一定的思维方式才能进行。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而思维参照系的确立,对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更新具有首要的意义。所谓思维参照系,就是思维指向、思维定向问题,其核心即思维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把思维的侧重点立于何处,以什么为参照物来衡量思维对象,并对思维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因此,只有首先搞清楚邓小平设计中国现代化蓝本的思维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客观真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全局。列宁说:“认为我们的痞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9页)。最近几年,有些同志发表文章,提出“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物质和客观真理互为形式互为内容”;“客观真理”“构成高度统一又无限多样的自然界”。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一 “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这种说法,搞乱了真理存在的范围和形态。客观真理也好,主观真理也好,研究二者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真理,它是什么范围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8页)思格斯说:“人的认识的产物究竟能否具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125页)。列宁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34页)。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是指人的“思维的真理”。它是人“认识的产物”,思维“提供”出来的,属于人的主观领域。离开人的思维,就无所谓真理。人是通过头脑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