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藏农牧区贫困人口生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计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研究农村扶贫、环境保护等农村发展问题的视角。本文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西藏农牧区贫困人口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牧区贫困人口生计资本整体呈现脆弱性,生计资本之间互为因果,呈非线性关系。由于生计资本的限制,农牧民所能选择的生计策略有限,进而导致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研究认为,政府在西藏农牧区扶贫开发过程中,要从影响农牧民生计资本出发,提高对农牧民可行能力的培养,加大基础公共设施与生态移民并重,同时,通过产业、科技等构建农牧区生态文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立被征地移民社会保障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永飞 《西北人口》2009,30(4):27-32
目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大背景下,抓紧制定南水北调被征地移民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对南水北调的被征地移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南水北调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办法,论述了南水北调工程被征地移民的建立社保政策依据以及必要性,针对实施被征地移民社会保障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紧锣密鼓进行移民搬迁之际,湖北丹江口市紧紧抓住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先后投入528万元开展库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迁建、改扩建工作。2009年,全市计生服务机构形象标准化建设的比例达到100%,提前1年达标,市级站和3个乡级站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先进站标准。随着习家店、凉水河、均县镇等库区最后一批计划生育服务站迁建、改扩建工程相继完工,丹江口市库区群众终于有了新的“育龄妇女之家”。  相似文献   

4.
我国库区移民方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区移民即广义的库区人力资源迁移 ,是水库兴筑伴生的社会现象 ,对于大中型水库库区来讲 ,带有普遍性。本文在对库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以典型库区为例 ,探讨了库区移民的方式并获得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徐玮 《西北人口》2016,(3):64-70
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湖北4个县市为例,分析了不同子女数量农户的家庭生计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子女数量不同,相比子女较多的农户家庭,子女较少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呈现出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生计多样化程度较高以及子女外出务工人数较少的特点,这是子女较少农户为兼顾降低家庭脆弱性和提高家庭收入所做出的适合自身的生计策略。本文还发现,随着父母年龄的变老,子女较少的农户存在潜在的生计隐患。据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户生计资本、以及政府帮助降低农户家庭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钟玲  左停 《西北人口》2011,(6):115-119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河北滦平县某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脆弱性及其生计风险。教育导致农户脆弱性的机理在于农户在国家免费教育政策之外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大学教育的高成本和高消费以及由我国长期二元经济形成的城乡教育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浅析三峡库区移民过渡期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区移民存在着历史性贫困。在搬迁后一段时间又面临着经济、文化、精神等新的贫困。贫困问题严重制约着移民的搬迁安置 ,从而影响国家的移民大业和库区经济的长远建设。经济上的补偿与扶持、区域文化的异地构建、精神心态的素质培育、文化教育手段的运用等都不失为库区移民过渡期贫困的解决良策。  相似文献   

8.
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县面对移民迁建工作中的新特点、新困难,广大干群始终以“开发扶贫、移民迁建、人口控制”为库区的工作重点,结合库区实情,更新观念,探索出了一条三峡库区移民计划生育工作新途径:  1.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为基础,努力解决库区移民过程中所产生的计划生育新问题。一是强化责任。针对库区移民任务繁重,移民问题多,工作难度大,计生工作在不同程序上被削弱、忽视的现象,建立了计生工作首问制和捆绑责任制,确定了县、乡镇、村党政纵向责任线、部门横向配合责任线和计生协会会员责任线三条责任线,通过“…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移民和库区建设是涉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以往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和笔者对三峡库区的调查研究,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及库区发展这一关键性问题作一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世纪工程,也是中国当代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库移民。由理论工作者与实践部门的技术工作者共同合作的《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首次从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的关系出发,对三峡库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对库区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人口容量,移民人口群体状况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分析了促进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条件;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思路与对策。与国内外已公开出版的同类专著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 4 0多万农村移民的安置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由于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三峡库区土地安置容量和二、三产业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 ,致使库区移民安置密度过大 ,移民问题逐渐显露和严重 ,成为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二、三产业欠发达以及移民素质偏低的现实迫使农村移民转向大农业安置。然而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上述因素 ,本文提出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实行以土为本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非自愿移民、搬迁方式与能力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的是搬迁过程中非自愿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损失。文章基于2007年8-9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24个乡镇3145户库区居民的抽样调查,实证分析发现.库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他们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这一作用对于非自愿移民群体也同样适用,不过非自愿移民群体在搬迁过程中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发生了损失,能力损失的多少与移民搬迁的距离和安置的分散程度成正比。对于财富积累的影响,多次搬迁的移民能力损失最为严重:就阶层认同来说,分散外迁的移民能力损失则最多。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移民的健康、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再次引起国际上关于环境变化、人口迁移与公共健康研究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分析了后疫情时期人口迁移的发展态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内部人口迁移规模随疫情有效防控逐渐恢复,但跨境人口迁移规模较疫情前明显收缩;"局部化"的全球人口迁移模式短期内仍将持续;移民群体表现出对生计、健康等更显著的脆弱性。环境变化、人口迁移与公共健康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只关注两两关系)将是后疫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的重点之一,并且人口迁移理论需适应人口迁移发展而创新,人口迁移政策应增加移民的声音,公共卫生系统建设需同时考虑气候适应性和移民包容性。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提前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应对未来可能增加的国际移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然而,有关环境引发移民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环境变化是环境移民的重要原因,但有时候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导致移民。论文梳理总结了环境移民理论,认为与其它环境移民理论相比,社会脆弱性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环境变化引发的移民问题。同时指出虽然我国的环境移民有别于国际上的环境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由政府组织的诱导性移民,但环境移民理论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相似文献   

17.
移民安置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按照水库蓄水的要求如期将淹没区居民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迁出库区,而且还要特别关注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与提高。本文在构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测算理论模型以及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的测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以在西南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收入的测算中推广。收入测算的结果也可以为移民政策的调整、改革及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路路  陈勇  茆长宝  张琴 《西北人口》2012,33(6):45-49,54
本文立足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方法,以四川绵竹市清平乡灾害移民搬迁安置点为例,采取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已搬迁农户目前的生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搬迁农户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政府的妥善安置,但仍面临着不少生计问题,主要体现为可利用的生计资本减少、农户的自我重建能力不足、失业与隐形失业严重、社会保障程度低等,虽然其中一些问题并非灾害所致,但灾后重建不得不全面考虑和从长计议。建议通过多渠道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计,并增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调查方法,通过对万州区、云阳县、巫山县460户移民的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了解了三峡后续阶段库区移民收入情况、致富的影响因素等,并结合以上情况,分析了促进三峡库区移民致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的环境人口容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口压力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工程作为一项改造自然的特大型现代化豪迈工程,必然会对三峡库区乃至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环境人口容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现状三峡库区是指水库淹没涉及的19个县市,位于川鄂边境大巴山南麓及鄂西山地长江干支流两岸,幅员5.4万平方公里,1989年总人口 143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对于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现状问题,从所见材料看,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库区人口已经过载,现有环境容量已嫌不足,水库移民和移民后靠将会加剧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多年来库区人口承载量大于实际总人口,而且继续扩展环境容量还大有潜力,因此不必担心水库淹没和移民将会导致人口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