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不仅是适应世界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挥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 ,促进武汉、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关键是精心编制“武汉·中国光谷”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读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探求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宋哲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而“一二·九”运动是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宋哲元与爱国学生之间,由尖锐对立到矛盾渐趋缓和再到双方联络联合成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同抗日。透过宋哲元与爱国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可以窥见宋哲元的的政治走向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全国抗日形势的高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武力确保东北”的主张,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明令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先后经历了“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依国联公理解决”两个阶段。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侵略的不断扩大及对日本政府和国联幻想的破灭,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又回到了“武力解决”一途。但由于蒋介石对日继续推行其“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向蒋求战不成、求援不得的情形下,被迫下野出洋。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始终未能突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篱樊,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抗日须全国一致”(实质上是主张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抗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一在现实生活中 ,“小康”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 ,其涵义有二 :其一 ,指人们的生活已不愁温饱 ,较为宽裕 ,可安然度日 (《辞海》即如是解释 )。其二 ,指社会发展是分阶段的。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 ,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之治” ,在这样的社会里 ,人们已突破家庭的局限 ,“天下为公” ,大家过着同样的幸福生活。人类社会进入“大同之治”之前的阶段为“小康之治” ,在这一阶段 ,人们还受家庭的限制 ,“天下为家” ,即人们仅顾小家的幸福 ,得用法纪、制度约束自己 ,维持秩序。二把“小康”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相似文献   

6.
改革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浪中 ,广西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跨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进展。作为这一跨越和突破的凝结——《研究·探索·实践——广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 (以下简称《研究·探索·实践》)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在 2 0 0 2年 9月出版发行了。《研究·探索·实践》由校党委余谨书记任主编 ,李继兵副书记任副主编 ,是 42位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们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有的还长期从事“两课”教学 ,他们研究成果代表了广西大学当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不仅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而且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进程。“七·一”讲话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理想与现实、共赢和共存、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是党建创新与哲学创新的指针。  相似文献   

8.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一切”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 ,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 ,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的移民政策大讨论。“9·11”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什么样的移民和边境安全政策 ?今后美国的移民政策走势如何 ?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两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三个大的方面可以概括为 :1、“两课”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创造性地开展“两课”教学 ;3、“两课”教学改革到了一个收获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送他回宁的张学良。正当西安的“三位一体”积极寻求解救张学良的方案时,东北军内出现了武力解救与和平解救的岐见。1937年2月2日,主战派头头枪杀了主和派将领王以哲等4人,史称西安事变中的“二·二事件”。本文通过对张闻天在“二·二事件”发生前后的言行考察和研究,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性质、真相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 2 0 0 2年 4月 2 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4·2 8讲话”) ,同这之前 2 0 0 1年 8月 7日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8·7讲话”) ,同这之后 2 0 0 2年 7月 1 6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7·1 6讲话”)一起 ,构成关于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怎样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思想。这些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 ,这是江泽民同志继 2 0 0 1年“七一”重要讲话之后 ,对“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二·九”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运动从酝酿到爆发,有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就“一二·九”运动的思想准备及其现实意义,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期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步步进逼,威胁华北。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头等大事。我们要贯彻和落实《讲话》精神 ,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钱谷融的文学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和最为突出的是他的人道主义文学思想,其标志和成熟的代表作应是《论“文学是人学”》.但在这之前,钱谷融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人学”探索阶段,以时间论之,是1949年建国后开始的;以逻辑起点论之,则是其早年所形成的人生观和文艺观;以演进过程来看,经历了“人”的认识深化、高尔基的“人学”思想追寻和“人学”思想成熟之初步显示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寄寓个人感兴 ,以“诗心”作史 ,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性”丰富的文化巨人 ,孔子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文化史上“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它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是全面贯彻、长期坚持、深化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是孔子乐论的核心理念,是中庸哲学在音乐思想中的体现,它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基调,影响悠长深远。“和”的音乐思想生长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土壤,也给这片丰饶的土地带来久远的和谐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