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在实施独立核威慑政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英国经济困难与资源短缺对独立核威慑政策的实施具有根本制约作用;英国需要与美国、各自治领乃至西欧各国进行原子能交流与合作而难以完全独立进行原子能开发;两极格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致使英国在防务上的独立地位受到挑战;英国核威慑力量及其威慑效应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英国一直奉行双轨核政策,即坚持发展本国独立核威慑力量与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并举,但1960年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是英国双轨核政策陷入困境的临界点。英国双轨核政策面临本土核威慑力量的规模、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存在价值以及在野党和民众对核政策的质疑和对抗等问题。正是英国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的激化与美英核“依存”关系的不对称与不对等导致英国核政策走向失衡。面对此,麦克米伦政府依然选择沿袭双轨核政策,其主要原因是:继续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可以节省英国的核研发成本,密切美英特殊关系;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可使英国避免成为美国的“卫星国”,并有利于加强其与欧洲的关系,为欧洲防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英围绕贸易、投资、石油、航空、通讯等领域在拉美地区展开了激烈竞争。在贸易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新兴工业品中的优势,日益挤占英国在拉美的市场;在投资、石油和航空竞争中,美国作为最大的债权国,对已经变成债务国的英国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通讯业领域,美国利用强大的财力打破了英国在拉美的电缆垄断。  相似文献   

4.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遇到的最严峻的军事考验之一。为了使这场战争国际化,美国强烈要求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国向越南派兵。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英国拒绝了美国的出兵要求,采取了与美国相悖的脱离政策,并坚持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的立场。美英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分歧给美英“特殊关系”蒙上了阴影,以至于有学者将约翰逊-威尔逊时期称为美英关系史上“几乎忘记了友谊”的“贫瘠年代”。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拥有这种巨大杀伤力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美国从独占原子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际上原子能的控制问题。史汀生计划、艾奇逊——李连塞尔计划、巴鲁克计划相继出台。无论是温和的还是强硬的计划,都包含一个不变的主题:美国独家拥有原子弹。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冷战形势日益加剧,这一计划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的。只有对立的双方都拥有这种武器,且都不敢轻举妄动,达到了"恐怖的平衡"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国际原子能控制。因此美国在战后初期原子能问题上的单边意愿注定是要落空的。  相似文献   

6.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又对英国的加入提出了条件。政策的双重性源于美英两国战略的差异。这一双重性的政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标志着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由“支持欧洲大陆一体化”转向“支持大西洋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由“相对无条件支持”转向“有条件支持”,政策反映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20年巴黎和会结束,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实施了石油开发政策。在大战中英国利用军事手段垄断了奥斯曼帝国的石油开发权和开采权,并因此在国际关系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和法国签署了《圣莫雷协定》,和美国经过协商达成了"石油工程合作"的协议,经过调整英国占据了主导地位。英国逐步构建了在奥斯曼帝国范围内的石油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策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中在美推动下,终于终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9.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后在美推动下,终于转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美英除1948年达成核原料合作的《临时协议》之外,两国之间的核交流并不充分。1949-1950年间,美国政府决定重新评估并调整对英核政策,试图将英国的核项目并入到美国的核项目之中,以藉此实现西方核力量的最优化,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核独大地位。美国合并英国核项目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主要是由于美英迥异的核国家立场难以协调所致。此外,美国国会对行政部门的牵制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美国于新墨西哥州爆炸原子弹首次成功,12月联合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 11月15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华盛顿签署美、英、加关于原子能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中国革命胜利不可逆转,美英调整对华政策。虽然二者目标一致,都力促中苏分裂,但基于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利益,英国选择"软拉",美国实施"硬压"并要求英国等仿效。于是双方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分歧并损害两国关系。另一方面,美英毕竟是西方盟国而且具有传统的"英美特殊关系",双方又不得不彼此协调。从1949到1957年,美英之间在对华贸易管制方面的矛盾微妙复杂,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相似文献   

13.
二战时期美英苏首脑外交再探许金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携手合作,运筹帷幌,享誉世界。三巨头战时交往之深,前所未有,首脑外交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拟对战时美英苏三国首脑外交略抒管见。战时美英...  相似文献   

14.
美、英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对本国垄断产业开始了放松规制的改革。在改革时间、改革力度方面,美国和英国的改革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在改革路径上,美国与英国截然不同。美国采取渐进式改革路径而英国采取激进式改革路径。放松规制使垄断产业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价格却不断降低。放松规制是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的起因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美国,历史学者们对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以下简称为美英战争)起因问题曾作过种种不同阐述。一种论点认为,美国西部移民对加拿大土地抱有野心,同时对英国支持印第安人阻挠他们西进颇为不满,这种野心及不满情绪,即所谓的“西部因素”,是导致美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论点,根据美国西部农场主和南部种植园主分别对  相似文献   

16.
广岛事件与美国原子弹使用控制的分歧刘霁堂广岛事件前后,美国科学家在原子弹使用上有三种态度:1.反对对日本使用原子弹;2.坚持有条件对日本使用原子弹;3.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与否态度不明。美国政治家多数坚持对日本无条件使用原子弹,直到日本投降。在原子弹及核...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际原子能关系的发展,出于确立美国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主导地位的战略考虑,美国提出了"原子为和平计划",倡导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此,美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努力,推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谈判沿着美国设计的议程和方向逐步展开,最终促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和主要规则亦体现了美国的政策构想和政策原则。凭借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中心的国际制度体系,美国基本实现了确立并维护美国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为争夺殖民地明争暗斗,文章分三阶段分析了美英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叙述了双方的斗争策略和手段,揭露了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仅影响到美英整体外交关系,也对两国的核关系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苏联在核领域的重大进展对美国与欧洲盟友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此,美国正式将雷神导弹纳入美英谈判议程之中。在英部署雷神导弹不仅有助于安抚英国因苏伊士运河危机对美国产生的愤怒情绪,而且还有助于威慑苏联,这是美国北约核化计划的重要一环。英国支持美国在其本土部署导弹,但在使用导弹协商权问题上两国存在某些矛盾与摩擦。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杂志1984年第5期刊载了朱贵生、华庆昭二同志的文章“第二战场与美英的战略企图”(后经补充又以“同苏联争夺欧洲——欧洲第二战场与美国的战略”为题收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此文在国内第一次引用了近年西方公布的原始档案文件,对美英、特别是美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企图作了系统的论述和深刻的分析,读来颇受启发。但在受益之余,笔者又感到文章尚有不足和偏颇之处,故就此提出几点不同意见,以就教于朱、华二同志及史界同行。一、美国为何在1942年最终选择了北非登陆行动? 朱华二同志在谈到1942年的第二战场问题时指出:1942年“美英政府不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在北非登陆,这是由美英垄断资产阶级政策决定的。……英美统治集团既怕苏联垮台,也绝不希望苏联迅速取胜。他们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战略,只要苏联能顶住,那么它同希特勒匪军相互厮杀的时间越长越好。”显然,朱华二同志把美英在1942年没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在北非登陆的原因,归结为美英的对苏策略,即想让苏德在战争中两败俱伤,他们坐收渔翁之利的政策。而笔者以为,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对于英美1942年没能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笔者另有专文论及(请参阅拙文(《罗斯福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