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应该说,这样一种说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是有根据的。特别是恩格斯在多个地方这么讲过。如恩格斯说:“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规律。”“又说:“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是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此外,恩格斯还有许多类似的…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与自然界不同,“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77年撰写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明确反对把自己关于西欧发展道路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究其原因,既有“历史概述”已由典型案例转变为普通个案的历史阐释反思——不足从“史”上升为“论”、难以从“抽象”上升为“具体”,更有对这一时期“一般历史哲学”沦为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辩护武器的现实警惕。马克思“历史哲学”从存在的历史性出发,立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具体历史定向,在民族史与世界史的运动中揭示人类社会的总体历史规律,不仅升华了“历史概述”的时空界定,更构成了关于发展道路的“具体-总体”哲学。它在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过程、发展价值上的有益思考,为新时代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社会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探索社会运动的规律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矛盾的不断演进,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这一学说从内在原因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从形式条件方面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还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文化塑造和行为塑造这两种共生过程,耦合式的矛盾运动在这两种过程之间不断进行,结果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形式条件方面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为社会发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1):123-130
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来解释人,而是从劳动的维度来揭示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够避免重蹈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陷入到“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覆辙,实现了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是因为他首先确认了劳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然后科学地揭示了人通过这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既然劳动对于人的自我生成具有本体性意蕴,那么,对劳动进行奴役也就意味着奴役了人本身,因此,把劳动从私有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然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劳动概念来考察人自身和人类历史的诞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最终揭示了人的自身之谜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人学和历史学首次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社会基本矛盾是唯物史观基本范畴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唯物史观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做为这一伟大发现者的马克思对此做了双重的揭示,一是从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中揭示了形成历史运动规律的社会物质基础;一是从揭示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改变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改变而改变的历史过程中揭示出这些社会生产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1859年,他把历史运动规律根源于物质的生  相似文献   

7.
吕明 《江淮论坛》2007,3(4):14-17
马克思社会权力思想既注意到了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同质性,又科学解释了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说明社会权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现实社会权力展开批判.马克思的社会权力思想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观的理解 ,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关于“一元单线论”。所谓“元” ,是指关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论述 ;所谓“线” ,则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线索 ,也即社会发展道路。“一元单线论”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简单化 ,把社会形态的单线递进视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普遍的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教条化的理论不仅混淆了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 ,而且以单因论和直接决定论倾向来诠释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发展规律 ,其结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僵化得难以令人信服。因此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应首先破除陈腐的教条 ,剔除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论断明显展现出一种“世界历史观”,这种“世界历史观”深受黑格尔历史主义的影响,推想远大于实证。“人类学笔记”时期,马克思受到人类学田野方法和实证资料的触动,在一定程度上搁置了其“世界历史观”视域下的“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同时也使得马克思形成了东方社会与欧洲为并行发展关系的认识。这一学术逻辑的调整,不但意味着马克思反欧洲中心主义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其身上附着的黑格尔历史主义幽灵的进一步去除。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系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和研究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作者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解读,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特征。系统要素之间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考察和深入研究之后,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但是,不是说我们就可以由此认为:人类社会只能按照五个阶段的顺序渐进,不能超越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既使超越了,也必须回过头来“补课”,比如说有的国家超越资本主义阶段而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就得回过头来“补资本主义的课”。我们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但没有理论依据,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中“历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具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的含义区别何在?以笔者所见在于如下几点.一、“历史”就是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了整个宇宙的最一般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的是其中人类社会最一般的规律.由此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表现出有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二字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人类社会生活本身.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诸多历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上,也特别明确地表现出来.历史学科,其范围、内容和种类非常广泛、庞杂,不仅有人类社会的多种多样的历史,而且还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历史,也就是说,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相应地也都有关于这个全过程描述状态、揭示规律的历史.如动物史、植物史、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的洪流迅猛发展的今天,理论战线负有指导改革实践、预见未来的伟大历史绽命。每天都在奔腾前进的改革实践,正在向理论提出挑战,发出呼唤!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作出回答,理论思维以情动人,通过形象来说理的问题,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被摆在了引入注目的位置。理论思维受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的支配,反映了人类认识运动高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谈到理论思维的形象化表达,还应从人类的认识运动说起。我们知道,人类的认识运动开始于感性具体,开始于形象,经过对感性具体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才能抽象出一些必然的带有本质性的规定,而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说:“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7页)也就是说,抽象来自具体。  相似文献   

14.
“鲁宾难题”揭示物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复杂关系,关系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定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关于“鲁宾难题”的多次论战使得问题深入到马克思的价值范畴是黑格尔式的精神抽象还是李嘉图主义的社会劳动抽象。引入当代《资本论》的近亚里士多德解读,以马克思文本的词频学、谱系学研究加以辨识,劳动的抽象过程是劳动者“表现”的过程,蕴含着对象化劳动表现或“选择性关注”社会对象化的思想向度,双向对象化在劳动抽象的历史化过程中呈现出内部统一运行于外部对立的复杂关系。具体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是一种矛盾运动中的表现性抽象关系。由此反观视域本身,马克思对“对象化劳动”反思显示着一种对存在的“旁观者”视角,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解读需要被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精神现象学》论“社会关系”和人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山 《学术研究》2002,2(11):47-51
实现人的生成是《精神现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黑格尔通过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 ,以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辨的形式表达了人在劳动和社会关系中自我生成的深刻思想。认为自我借助于和他人之间形成的“互主体性”关系 ,最终实现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世界历史个人”。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诞生和社会关系理论有着逻辑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问题的思考为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批判了“抽象人性论”的天赋人权,重新在历史唯物主义平台上提出了世界历史目的,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进而完成了对此前世界历史目的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批判了康德的“大自然隐蔽计划”的自然法权的历史目的论,把康德抽象法权的“永久和平”和“民族联盟”变革为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确立;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立足于“绝对精神”的世界历史目的论,把辩证法落实为人类发展的“三形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包括三重意义:一是世界历史目的为历史进步观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世界历史目的为社会历史客观规律提供了终极根据;三是世界历史目的为人类生命价值提供了最高归宿。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人们把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并视之为“哲学”——“历史哲学”.但是,不少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不具有“哲学性”;而且马克思本人也明确反对把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它是“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科学.所以,我们需要在历史科学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进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周丹 《晋阳学刊》2011,(5):72-7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它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学界出现了诸多相对主义理解和可能性解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立足对“现实的历史”的重新阐释,揭示其本质的确定性,这构成规律的必要前提;进而通过对《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运行规律:G-W-G’和W-G-W’的解读,最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确定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黎玉琴 《东岳论丛》2002,23(2):112-115
从哲学范式转换的角度 ,对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进行了考察 ,认为在马克思那里 ,自由概念存在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的社会历史性质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 ,即物质生产活动领域的“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和改变资本作为生产的社会关系之后实现的自主劳动 ;马克思的自由理念也不像西方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在后期已经不再充满积极精神而出现了悲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165年前的《共产党宣言》被公认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文献.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共产党宣言》通过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的深刻洞察,以无可辩驳的逻辑推演,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得出“两个必然”的逻辑结论.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本文认为,正是由于《共产党宣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因而才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