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星堆新论     
三星堆考古研究已逾半个世纪 ,对三星堆的文化属性和伟大历史地位 ,仍存很大争议。本文在五六千年前世界人类主要文明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变迁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考察探究 ,提出人类主要文明共时性概念 ,认为发生于公元前 32 0 0年中国南方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并不是中原黄河商、周文化的地方邦国分支 ,而应属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爱琴海等人类第一轮史前文明系列。作者继 1983年首次提出“南方丝绸之路”概念 ,继续探讨这条曾经连接并促进史前诸大文明贸易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正是形成三星堆神秘、瑰丽青铜艺术风格的原因。本文建议将三星堆及以前的古蜀时期称前古蜀 ,三星堆灭亡后 ,杜宇开明等十三代蜀王时期为后古蜀。  相似文献   

2.
藏彝走廊的南北方向有着漫长的延长线.在藏彝走廊的北方,由甘青高原向东延伸,并越过北方草原地带,直到俄罗斯;藏彝走廊的南方,由横断山向南,一直伸展到中南半岛.因此,藏彝走廊是一条国际走廊,或是具有国际性和国际意义的走廊.藏彝走廊的形成,与古代族群的迁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古代族群的迁徙中,除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北方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大批向南迁徙而外,为学术界所极少讨论的南、北方族群向中央亚细亚和中南半岛的迁徙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了重要作用.藏彝走廊的南北东西方向,都有对外联系的通道,尤其是它的南北两端,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进出口.藏彝走廊的北方出口,就是北方丝绸之路;而它的南方出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实际上.出口同时也就是进口,古代南北东西的文化以至族群的交流互动.就是通过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进行的.经由丝绸之路,中国西部的族群和文化与南亚细亚、中央亚细亚、西亚细亚以及东亚细亚南部即中南半岛进行互动与交流.先秦秦汉时期中国的西方文化因素,和同一时期西方的中国文化因素,就是通过藏彝走廊两端的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传播、交流和互动的.藏彝走廊在沟通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中外文化互动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东西方国际走廊.  相似文献   

3.
唐代四川的区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西部全面开放、迅猛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川凭借其既毗邻国都又沟通南北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以其特有的富饶和雄险,不仅充当了长安的“外府”和控制西北,西南的枢要,而且敞开剑门和夔门,在大力吸纳长安文化的同时,又毫不保留地向南,北丝绸之路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竭力向域外传播盛唐文明。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商周青铜时代的诸多共性,但也具有古蜀文明的特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典型考古学样本。三星堆文明的资源体系十分宏大,涉及青铜、象牙、玉器、黄金、朱砂、海贝等许多种类,这些资源在商周时期极为重要,其来源体现出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程度和古蜀国家的控制能力。三星堆文明的资源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政治统治和广泛的交流网络之上,是古蜀王国国家与文明形成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三星堆考古发现重绘了世界上古文明的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文化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文化品牌之一。三星堆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不仅在于它灿烂的青铜文明 ,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具有世界文明特点的丰富内涵 ,它揭示了三星堆文化和以它首开先河的巴蜀文化的开放精神和走向世界意识 ,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巴蜀文化自来就固步自封的“盆地意识”神话 ,展现了巴蜀儿女敢为天下先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势。深刻揭示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实质 ,对于充分利用三星堆品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促进当今四川的西部文化强省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经过专家学者研究以后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造型奇特的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格格不 入,而与同属一域的彝族文化牵强可言。目前“三星堆”族属仍是一个谜,就近年有关专家学者对三星堆文明与彝族古文化探 讨基础上说说浅识。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中国川西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以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重大考古发现为标志,向世人敞开了一座公元前14-11世纪古蜀文明的神秘殿堂。其中二号坑圆柱形眼睛的青铜面具尤为特殊。本文认为这种面具与“眼睛巫术”有关,是具有跨民族意义的巫术人类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唐代阿拉伯文明的重要载体--伊斯兰教传入我国西北,就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星堆文明,应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考察为立足点,以持续性干旱、突发性洪水和山区冰川活动的灾害现象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可以断定其出土的太阳轮,乃是"惧日"的象征,而非一般认为的"喜日"心态.三星堆先民是受了山内恶劣气候的逼迫,逐渐迁移越过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的.当其在山中生活时,食用缺碘盐,造成了"纵目"的甲亢病理现象.在以漫长的世代为时间单位的迁移过程中,熟悉了龙门山的资源.其制作青铜器、玉器、金器的所有原料,均来自龙门山中.由于长时间无战争的和平环境,才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引发的最大关注,仍然是三星堆文明的来源及其与域外文明的关系问题。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来比较三星堆文明与世界古文明之间的异同,可以观察到高大的青铜立人像所表达的"偶像崇拜"观念,青铜、黄金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化风貌,用"权杖"表达权力、威仪、崇信的权势象征意义,"万年之长"的古史传世神话系统等在精神世界、艺术观念与表现形态上的特性,表明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不仅产生了具有以中原殷周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为代表的一整套规制严格、体系完整的青铜礼器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等级秩序和国家权力象征,同时还产生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对话能力的造型艺术、偶像传统和权力象征系统,体现出其最大的价值是在东西方上古青铜文明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注意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功能、构建国际新秩序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域,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域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雀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域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宝墩文化和营盘山文化的相继发现,学者们加大了对三星堆文化的来源与古蜀文明起源的关注,在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中,加快了古蜀文化"寻根"的步伐。本文的"古蜀国起源"是特指三星堆文化(除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产生以前、关于蜀地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在于"来源"或者是"继承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三星堆出土的主要器物显示出古蜀人已迈入了文明的门槛。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古蜀人的思雏以原始“意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模仿性、具体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16.
三星堆文明博大精深 ,谜障重重。考古发现表明 ,在三星堆一带已有相当程度的等级区分、宗教遗存。在由氏族社会转移到国家组织的变迁过程中 ,其主要宗教形式为体现生者血缘关系的祖先崇拜。三星堆出土大量带有商文化特征的器特表明 ,其主要崇拜对象为“远祖” ,主要宗教观念是“返古朔本” ,主要思维特征为神灵思维。以铜器为代表的三星堆文物 ,就其器型、纹饰而言 ,其基本造型来源于商代青铜器兽面纹的基本母题 ,与“物我混同”原始思维相对应 ,呈现出神话宇宙观古老遗存符号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发源于绿洲文明,是国际化的历史典范。运用中国1990-2010年32个ICS技术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技术标准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标准量的平稳增长和标准体系的完善能够为繁荣贸易、实现对外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应当积极建设国家标准化体系,在国际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就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便利化和生态导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模式是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历史上,丝绸文明对游牧民族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游牧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今天,游牧文化的研究越来越突显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骆驼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有关骆驼文化变迁的过程、美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阐述哈萨克民族的游牧文化精神内涵,呈现哈萨克游牧文化在丝绸之路文明中绽放的异样光芒。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指出古丝绸之路带给后人的重要启示,一方面表明了人类不同文明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文明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说明各国经济上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是可以实现的。新丝绸之路与和谐世界使人类能够登高远望,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结合起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和规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和力量源泉。中亚地区应遵循这一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和地区局势混乱,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放异彩,造福欧亚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的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多被学者归入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范畴内.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者间除了存在较多的相似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差别,在目前资料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似乎不宜简单地将两者归并,作为同一类遗存.重庆地区夏商时期的中坝子遗存在继承了一定的本地文化传统外,除了与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文化存在密切交流外,还受到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峡.江地区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廊道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始终是畅通的,这也使得这一地区多见有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