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5,(5):85-93
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应用相关系数和结构偏差系数定量化研究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程度,结合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需求提出协调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策:保障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要协调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要促进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规划是人口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规划的制订越来越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拟就广东省未来(1989~2020年)劳动力规划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劳动力规划的目标是:抓紧今后三十年左右劳动力资源最充裕的时机,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在保证第一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优先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适当增加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开放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强管理,调整和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扩大劳务输出,使本省劳动力结构趋向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人口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做阶段性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就业人口结构为产业结构演进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粗放式的产业发展形态和对年轻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与劳动力老化的现实形成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结构的演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劳动力素质尤其是老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这种延缓作用大大减弱。当前阶段我国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与人口变化趋势相契合,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老龄化带来的副作用还将不断减少。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无须过度悲观,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现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是对产业本身进行优化升级。企业应改变用工模式,调整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抓住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如人口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各次产业内部的结构等。人口产业结构主要由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但它又对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有反作用。研究人口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与世界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相对比,对我国近期的人口产业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力资源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资源的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一个经济机制优劣与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个保持较高流动性的经济机制,将使国民经济结构可以随时得到调整,资源配置可以不断得到优化,供求关系的失衡可以比较顺利得到解决,经济要素也可以按照效率原则得到重组.因此,流动性本身必将增加经济资源的价值.对于劳动力资源来说也是这样,通过教育、训练和健康投资等形成的劳动力资源的价值的实现和增殖,往  相似文献   

6.
以“用工荒”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当前用工荒现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结构变化及区域间就业比较利益调整是引致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用工荒现象是对现有发展模式的挑战,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文章提出,要充分利用用工荒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通过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措施,推进中国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和健康均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彭连清 《西北人口》2008,29(4):77-8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同步实现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劳动力就业结构效应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问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问题:基于结构和制度层面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将农民收入问题置于经济结构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通过运用国内外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劳动力对GDP的相对贡献;农业与非农劳动力的效率差异。依据这些指标,同时结合城乡居民收入差和转移性收入以及基尼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配置的不合理是中国农民收入问题难解的基本原因,而导致这一不合理结构的重要根源是制度性障碍。不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偏向城市居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城市对农民有形与无形的壁垒等等,是这种制度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视多种要素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消除城乡壁垒;纠正城市化战略思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全社会劳动力要素配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构成现状、问题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社会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或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高低,不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城乡分布等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辉 《人口学刊》2004,(5):52-56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总量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产业结构转变与劳动者职业素质提高不同步性;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较低与人才资源不足等。只有解决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镇劳动力职业变动是乡镇人口社会变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乡镇人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劳动力职业变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乡镇劳动力职业结构,使其劳动人口在各产业部门间合理流动,即从本区域的实际出发,调整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农业与工业以及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劳动力的构成。当前乡镇的劳动力职业结构,一般是农业劳动人口占多数。在农业劳动人口中,种植业劳动人口又占多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不大。为合理使用劳动力,乡镇政府应依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人才开发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已经成为利益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市场经济主体。由于他们的利益关系不断变化,劳  相似文献   

16.
社会劳动力转移(或称流动),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合"与“分”的辩证运动过程。它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再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比重长期处于80%而难下降的状况,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含义的误解,加上政策偏差,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和过度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解决结构性过剩必须调整经济发展重点,给予进城农民“市民待遇”,赋予农村企业和市民“农民待遇”,并进行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江苏省盐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指出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五个减少”的趋势 :即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 ,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 ,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 ,区域内消化剩余劳动力减少 ,滞留在传统农业中的劳动力减少。面临三个矛盾 :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升与农户积累资金不足的矛盾 ,城市政策壁垒限制与开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需要拓宽多种渠道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加大组织推动和支持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就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和劳动权的实现,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充分就业作为其经济和社会的最终目标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为此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战略任务,通过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社会力量创办服务企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