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既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又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任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根本途径。所谓经济效益,一般地说,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费用对效用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讲求经济效益,就是要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前提下注重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比较,充分地合理地运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最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自觉地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这就内在地要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必由之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立足和服务于这一深刻的社会转型目标。这就需要防止和克服"伦理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主义"两种倾向。在宏观上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建构出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中,首先是要把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在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保证真正增加社会的有效财富,促进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并为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积蓄力量、创造有利条件。因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少问题,成为经济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急需进行改革。可以说,只有改革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我们在此探讨经济效益及工业体制改革,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而要提高经济效益,尽管需要从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我们是计划经济,一切重大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国家统一计划进行安排和实现的,因此计划的综合平衡搞得如何,是决定经济效益高低的前提保证。本文联系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七五”计划期间生产建设的关键之一。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是在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前提下,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在全部经济工作中,必须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稳步前进,健康发展,“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做法,真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要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新路子,这是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几十年的经验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以速度为核心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考虑一切经济问题。这一重大的战略转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是质效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及充满活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征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认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找经济发展新突破,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作为。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产力与提高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探讨发展生产力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途径,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显然是十分有益的。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受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本文主要是站在生产力内部矛盾的角度来探讨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区域道德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道德建设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足于现实基础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表现在许多方面的,但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我国经济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其中心环节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从根本上说,是增产和节约。或者说,是努力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产品,努力降低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  相似文献   

12.
李鹏同志在七屆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既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为了从全局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村基础教育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是主体.因此,要想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改变农民现状的迫切需要.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情况的研究,把提高外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素质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具体措施,同时利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好形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郑重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这是我们党正确地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参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国力之后,实事求是地确定了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这对指导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此作出了相应决议,并且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以高昂的劳动热情和首创精神,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郑重提出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经济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实践上印证了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科学性。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积极的发展速度。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中诸多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改革开放29年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的5年,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继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后,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了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谈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我们要牢牢抓住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能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重点的地位。特别是象电力这样一种通用性很广的能源,它为诸部门生产提供最完善的动力,则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毛泽东同志说过,电力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先行官”。实践证明,发展电力工业在改变我国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建设开发新工业基地、山区、边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组成新的城市,使这些基地、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繁荣起来,已经起到并将继续起着“先行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90年代已进入“重型”增长阶段,国民经济的整体经济效率也应当出现较快提高的趋势.所以在“九五”时期提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是反映了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80年代初我们曾提出过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现在看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可以提前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的任务也可以完成;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的要求亦可以达到.但是,在党的“十二大”就开始提出,在“十三大”、“十四大”以及“六五”、“七五’与“八五”计划中不断重申的提高经济效益,把经济增长转到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产品理论,以使我们在实现十二大所规定的宏伟任务的实践中更加自觉。 一、剩余产品是阶级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又好又快"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新时期新情况下的新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关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