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和以往的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更合理、平等、先进的新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生活方式都要求有一种新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念去适应它们的需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其贡献在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地位;从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来考察社会主义本质,更有利于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第一次明确地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强调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是当代共产党人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根据中国的情况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本质"一词,但无论是在生产力问题上,还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都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接近本质的认识。固然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没能沿着已开始的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探索和思考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上层建筑;有人说它是生产力;有人说它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有人说它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范畴;或者是什么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问题放到一定历史范围内去考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列宁指出,为了科学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根据中国的情况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本质”一词,但无论是在生产力问题上,还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都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接近本质的认识。固然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没能沿着已开始的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探索和思考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或基本矛盾的一部分。经济关系内的矛盾是基本的,是本质的,而上层建筑内的矛盾则是对经济基础内在矛盾的反映。经济结构内在的矛盾是本质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则类似于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关系。因此,即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它们也不会成为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9.
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学术界意见纷然。笔者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具体地探讨一下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问题,对于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工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有实践意义的。一、反作用的根据上层建筑为什么能够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主要根据有三个方面。第一,上层建筑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由人们多方面的社会活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阐明了文学的发展规律,为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变革论,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一文学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革马克思所创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学说,不仅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揭示了文学变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 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是马克恩总结了几千年社会发展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它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现阶段必须为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影响极其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一)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是马克思总结了几千年社会发展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它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现阶段必须为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影响极其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初,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发表以后,在苏联曾引起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文艺界也掀起了关于文学艺术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问题上,文学艺术是不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成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些文艺学家否认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作了令人不能满意的错误解释。这些错误的解释,在我国的文艺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毛泽东同志却非常明了地提出了这两对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并对它们从静态的性质到动态的形式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核心和灵魂,在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不难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就是一个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若干要素或子系统结合而成的特定系统。要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我们应有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展的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已持续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个讨论,目前还在深入地进行,这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关系到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实践的全局性问题。就此,谈谈个人的拙见,请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我以为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教育作为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手段,并非就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不管认为教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或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或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生产力范畴;或说它属于中性的社会现象,虽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都没有回答教育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而上层建筑适应其发展的过程,又必然是自身改革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对于党政机构来说,要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不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与上层建筑在逻辑上不具有从属关系 ,只是交叉关系 ;二者的联系是直接的、本质的 ,教育包含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同时也包含有生产力的属性和经济基础的属性 ,教育是生产力属性、经济基础属性和上层建筑属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法制建设在四化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法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法制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的、用以维护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因此,一个国家法制对精神文明的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国家政权的性质、统治集团的政治倾向。纵观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