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自行车的优缺点以及自行车带来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特性;阐述了城市禁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历程及实施条件;对“无自行车城市”的交通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近代,随着西方势力的影响抵达安徽地区,安徽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发生了变化。经济动力成为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时代起关键作用的政治动力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近代安徽城市的发展;新式交通因素也是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近代化(1894~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近代,西式马车、人力车、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先后传入南京,新式马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相继修建,近代南京公共交通应运而生.近代公共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城市管理、人口流动、市民生活等诸方面的改变,对南京的城市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城乡教育因急速变迁而产生了痛楚。在打破传统中国“无差别统一的城乡良性循环”,推进近代“新式教育”以来,城市剥削和压迫乡村的城乡关系就决定了中国教育一步步地失去乡村,失去了传统中国的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21世纪以来的“办学城镇化”更进一步在空间上和地理位置上使得中国教育失去乡村。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不断地接受逐步失去“乡村”的事实,中国乡村也在外部压力下被迫应对“新式教育”以及“办学城镇化”的诸多调整,最终促成了今日我们看到的中国乡村教育之现实:如果说乡村有教育,也是城市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督鄂期间,因洋务所需而办新式教育,成果斐然:(1)以师范学堂为主带动其它门类教育发展,形成规模效应。(2)新式学堂培养了大量新型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客观推动作用。(3)湖北新式教育对中国新式学制的形成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其新式教育思想具有急功近利、尚实尚精等显著的时代特征。其新式教育实践本质上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大旨。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上的"浙东望郡"——宁波,自近代开埠以来便开始现代化的历程,这其中交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轮船、火车、汽车为代表的新式交通逐次引入,深刻改变了宁波社会经济的面貌。新式交通建设伴随着城市空间扩展、布局演变以及人们时空观的改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略论城市和谐交通及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的不和谐、人与交通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城市交通也应该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标准和要求,发展和谐交通。城市和谐交通发展要坚持“人本位”和“生态本位”和谐统一的价值指导原则。在这两个价值原则指导下,城市和谐交通发展,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实际,构建适应各个城市特点的和谐交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规划与城市交通需求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内交通体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低碳”一词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中山、深圳和珠海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14个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出行状况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居民收入水平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以及居民低碳意识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交通出行“低碳”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城市的背景促进交通出行低碳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代旅游与新式交通是相伴而生的。民国以降,快速发展的新式交通拉近了人、地、时之间的距离,扩大了沿线民众出行的半径,使得"远游"成为可能。作为新式交通枢纽建设相对完善、风景秀美的浙江省,以其二为载体应运而生的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存在的各种外部性问题,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综合评价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生态交通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区域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创新性地利用Theil系数对区域内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解构。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现实政策规划的指导作用,运用该模型对2006~2015年京津冀区域内5个城市的生态交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性良好,实证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各个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有利于指导现实政策规划;近10年来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慢,因此科学系统且具体可实施的规划方案是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区域内部城市生态交通发展水平随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亟待探究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生态交通指数的上升拐点;该区域平均生态交通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因而需要在短期内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与排放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水平并发展低碳交通方式则是长期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天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宝鸡旅游业的发展应准确定位于自身在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的交通优势、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依托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政策和发展机遇,优化自身旅游资源结构,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增强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创新性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整体上提升宝鸡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宝鸡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了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工业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及工业企业资本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特征。面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要求和宝鸡特有的实际情况,工业化发展应调整战略思路,以信息化建设,工贸城市建立、人力资本积聚三个方面为战略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宝鸡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当前正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首先,西安同质第二产业向宝鸡转移,就要求宝鸡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整合后的本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宝鸡应该角色转换,扮演西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供给的增压辐射角色,从而最终实现副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衔接,进而完成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全覆盖。  相似文献   

14.
交通的现代化是城市经济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可或缺的内容。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陈济棠掌握着广东的军政大权。他掌粤期间,提出了广东省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的计划。通过陈济棠政府的建设,广州的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快了广州的现代化步伐,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铁路成为列强掠取大量中国资源的载体.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二者交汇于城西,使济南成为山东乃至华北的交通枢纽城市,给济南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济南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进而对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以城乡空间、经济、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出发点,构建了西部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均方差决策法对各级指标赋权,对2012年宝鸡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表明,宝鸡市所辖9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整体较高,但其内部仍存在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交通结构既具有一般结构系统的审美内涵属性、表现特征和功能作用,也具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现代交通系统的结构美是一种整体性的美,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是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美,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美,是静态与动态相协调的美。因此,交通系统的结构美具有复合性、多层性、可变性、渗透性等重要审美特征,并具有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美化环境、提升人们审美能力、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江苏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能耗总量大、民用汽车数量高、公路运输占比高、公共交通占比偏低等诸多问题。新常态下,为促进江苏低碳交通发展,应结合江苏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明确的低碳节能目标,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江苏发展低碳交通应协调交通与土地开发的关系,构建优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城市配送体系,以及制定合理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同时,合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类主体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组织与营利性企业、社会公众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9.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合功能有所加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