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35-242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公务员职位虽炙手可热,却也是工作倦怠最为易发和高发的职业群体之一。工作倦怠心理伴随着工作态度的消极认知,会影响公务员的工作行为绩效,并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不足等负外部效应的产生。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以公共服务动机为自变量,以工作倦怠的三个子维度——工作情绪、工作态度、工作成就感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公共服务动机与公务员工作倦怠间的内在联系。在提高公共服务动机水平以纾解公务员工作倦怠的问题上,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协同作用,让公务员保持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动机。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关于个体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都聚焦于个体特征和态度层面的微观变量,却忽视了组织特征层面的宏观变量.从角色外行为的视角分析组织内社会网络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社会网络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机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制度、组织与经济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作为约束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实际上,制度本身不会产生效率,它只有和人或组织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促使其效率的增长(或负增长)。对实现组织目标效用最大化的“效率原则”的坚持使经济学家们常常将组织看作一个理性系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组织的正式规则的建构;与经济学家所持的“效率机制”不同,社会学制度主义者强调“合法性”机制对于组织目标、形式和内部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里的“合法性”不仅仅是指正式法律制度的作用,而且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念、行为的社会期待等非正式制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嘉  徐彪  李相玉  杨忠 《江海学刊》2015,(3):215-220,239
情绪劳动在服务业中是普遍现象,长期的情绪劳动会让一线服务员工感到压抑、身心疲惫。基于对374个电话接线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影响,工作倦怠对组织承诺有负向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组织支持感越高,工作倦怠对组织承诺的负向影响越弱。因此,应通过促进管理创新来增强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进而缓解员工从事情绪劳动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工作压力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当个体察觉到工作环境中的特性、要求、期望、现象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个体感受到威胁或产生消极的情绪时;必须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即形成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的产生,有其正、负面的效应。正,可让个人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负,则会引发工作倦怠与耗竭的现象。而此二效应则要视个人特质与其组织的管理处置是否得宜而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对员工沉默行为的消极结果变量进行了探讨,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变量间关系的初步整合模型,分别检验了员工沉默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及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先后两次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沉默对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工作倦怠则有正向作用;但对决策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我们提出组织和管理者要营造沟通气氛、建立反馈机制、转变领导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27-234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个体主动性原则表现出的不被组织正式考核体系直接承认的非工作角色内的一类行为。伴随着离职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家庭冲突、公民压力、公民疲劳、不道德行为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阴暗面逐渐显现,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公民疲劳、心理上的公民压力、个体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结果以及工作、家庭两者的冲突等方面。角色压力冲突、道德心理许可以及资源保存和配置等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结果方面,而忽视了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因素。加深和拓展对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的消极前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这类行为产生阴暗面的原因,并采用合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组织公民行为造成的阴暗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个体行为必然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具有他人导向性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对译者个体的文化翻译活动产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译者的翻译思想和行为。从关注他人、"大我优先"和关系中心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对译者文化翻译的影响,能够深化对译者在文化翻译活动中心理特征的研究。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他人导向性特征,让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尤其关注他人、关注关系、重视集体利益。但是,社会行为取向对译者影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  相似文献   

9.
在风险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生活重要因素的技术时代,以后果确认责任承担方式的责任伦理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表现出了"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不仅表明了技术时代风险的人为性、结构性、不易控制性、潜在性等特征,而且也表明了责任伦理本身的抽象性、建构性及远离人生活的现实性等特征。个体主体作为伦理责任的真实承担者是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个人,只有个体伦理责任能力的生成及个体伦理责任行为的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使责任伦理规避风险成为可能。在技术风险时代,个体伦理责任是全面的、丰富的,它不仅表现为个体主体对自身、他人及社会的责任,而且也表现为对自然及未来人的责任。新个体伦理责任是以个体主体对自身责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新结构,具有自然、社会、价值三重向度的生态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随之而生的工作倦怠感逐渐成为影响员工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工作倦怠理论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工作压力和应对能力。实施工作倦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人员的低组织承诺、高离职率逐渐引起了学界和实践界的重视,服务业一线员工高情绪负荷的工作特征是导致员工低组织承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探讨了情绪劳动对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情绪劳动越多工作倦怠的程度也越高;(2)员工的工作倦怠对继续承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皆有负向作用;(3)工作倦怠在情绪劳动与三种组织承诺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制吸纳是行政权力吸引社会组织或个体精英进入公权领域运作的社会过程。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乡村社会协同治理发展的历史必然。但是这种行政权力介入乡村治理的行为,会对刚刚获得认同的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理念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消蚀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在乡村社会一定要合理界定基层政府的角色,实现适度规模的体制吸纳,继而最大程度避免体制吸纳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协同治理的美好远景。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25-230
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对行为的影响有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与社会支持、个体自我概念、社会技能、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中的内在机制表明:职业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不仅起直接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社会支持对工作绩效产生间接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既要开发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也要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去提升工作绩效,从而促进教师及高校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知觉     
道德知觉是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印象和留影。它虽然是交往双方各自对对方的初步成像,但良好的道德印象为交往疏通渠道,增殖交往价值,留下思念和回忆,产生人际关系的亲和力,从而提高交往频率,成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成分。因此自觉整饰自身的道德面目,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必不可少又极有意义的“修身”课题。道德知觉概念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由于受交往情境影响而产生的关于对方的道德印象,就是道德知觉。人在交往中总会对他人产生某种印象。关于高矮、胖瘦、面孔等可以产生自然特征方面的印象,关于言语、动作等可以产生行为特征方面的印象。道德知觉关注的是他人行为的道德意义方面。行为状况只有在能说明其人的道德属性时,才成为道德知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明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组织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和谐,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为此,文章进而层层深入地论述了非政府组织的涵义、性质和特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分类,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后并对中国非政府组织运作及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员工工作行为伦理是员工个体目标达成与组织目标实现相统一的决定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员工在何种程度上付出努力并达成委托人的预期,员工当责行为则是员工做出伦理决策的情境性条件.在员工当责行为与员工伦理决策的内在关系中,外在的网络关系强度及员工内在的角色感知是员工采取当责行为做出伦理决策的基本动力,员工个体特征差异因素及道德强度对这一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员工当责情境下的伦理行为对于组织产生结果导向及关系导向两个层面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琨  侯玉新 《社会科学家》2020,(10):139-14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情绪劳动这一话题在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情绪劳动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而且与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室内设计师作为研究主体,梳理研究主体的情绪劳动、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的情况,构建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假设,基于对室内设计师的情绪劳动情况、工作压力情况和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分析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改善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关系的建议,提高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活动,领导作为群体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责就是使群体中每个人的行动都按照一定的组织目标进行。但是,每个人又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如果任其随意,各人就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那么整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因此,要使各方面的个体意志和行为服从组织意志和行为,领导者就必须具有使人信眼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领导才能把人们的行为有组织、有目的地协调一致,而这种力量就是权威。权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实施领导活动的必备条件,有权威的领导者可以获得被领导者真诚…  相似文献   

19.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运行机制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社会制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个体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运行机制的存在价值问题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称。一定道德规范要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要靠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个体道德和制度道德就是根据机制的运作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道德体系。个体道德依附于社会个体,是指依靠道德良心使一定规范转化为个体实际行为的道德运行机制。同制度道德相比,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