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社会活动家杜重远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一位患难与共的忠实朋友,是始终不渝的爱国者,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于一九四三年在新疆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在上海举行了杜重远先生诞生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五月三日国务院民政部正式批准杜重远先生为革命烈士。时值烈士遇难四十周年,为特刊登《杜重远先生传略》,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重远先生吉林怀德县人,生于1897年9月。这吋正是甲午战后,国势颓废,民不聊生的时期。重远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降生在乡村一个贫寒的农家中。他自幼聪敏,但无力读书,幸赖亲朋资助,勉强在13岁时读完私塾。少年时期的重远进取心很大,加以天资较高,学习成绩又好,自己总想深造一下。于是在1911年,他便背着家人,跑到沈阳投考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因成绩优秀而获得录取,并取得官费待遇。然而入学就读不久,欧战爆发,接着日本帝国主义即向袁世凯提出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要求。这一震动全国的事件,在东北地区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重远曾不顾奉系军阀的阻挠和反对,积极参加了学校内部举行的抗日集会,张贴抗日壁报,等等。在这次短暂的抗日活动中,使重远受到了一定的锻炼,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茅盾与罗曼·罗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罗曼·罗兰是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法国大文豪。也是完成了由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转变的伟大的思想家。对于这样一位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巨擘,茅盾是特别关注、倾慕和景仰的,虽然专门介绍评述罗曼·罗兰的文章总计不过五篇,然而在他那大量的文艺杂论中,几乎随处都可看到他对罗曼·罗兰的论述和评析。可以说,茅盾从年青时代涉足文坛到晚年写回忆录,始终都没有忘却或放弃对这位欧洲文学大师的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茅盾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个主要成员,他早期(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对文学的基本主张是与这个文学团体所揭示的“为人生”的宗旨相一致的。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不仅要“表现人生”,而且还要进一步“指导人生”。由此出发,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以直面社会人生,“对现实抱批判的态度”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但是,他在同一时期内(主要是一九二○年),也就是他尚未接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深入了解无产阶级文学以前,又曾一度提倡新浪漫主义。茅盾早期所提倡的新浪漫主义,以罗曼·罗兰、法朗士、巴比塞等法国作家为作表,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新理想主义文学为重点。但他也按一般的说法,将十九世纪末戏剧中出现的反抗自然主义的象征主义运动称之为新浪漫主  相似文献   

5.
杜重远创办的《新生》周刊,是30年代前期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救亡运动发展进程中发生过巨大社会影响的刊物。《新生》的诞生很不寻常。它是在邹韬奋主办的风靡一时的《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后,由杜重远挺身而出,利用自已的实业家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它看起来是一个新办的刊物,但它的宗旨、风格和主要工作人员,同《生活》周刊没有多大差别。除了每期的文稿要送审检查外,内容尽可能保持《生活》周刊的本色。邹韬奋在他的最后遗著《患难余生记》中满怀感激之情地写道:“这好像我手上撑着的火炬被迫放下,同…  相似文献   

6.
<正> 茅盾以其创作、文论和外国文学的评介的巨大成就,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作家,同时他也从现代作家中吸取精英,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表现出伟大作家的博取精神和创造威力。一些作家当他们还是寻求革命的文学青年时,茅盾的作品成为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导师。陈沂说,年青时代他读到《蚀》,尽管当时有人写了评论文章非难它,然而他和类似寻求前途和出  相似文献   

7.
<正> 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最初创建时期,丹麦的大批评家勃兰兑斯及其批评著作即被介绍了进来.1920年,《东方杂志》第17卷第5期上发表了陈嘏写的介绍勃兰兑斯的文章,《小说月报》也在第14卷第4期上刊载了郑振铎的《丹麦现代批评家勃兰特传》一文.自此,直至三十年代后期韩侍桁把勃兰兑斯的文学批评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翻译过来,中国现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如鲁迅、周作人、李广田等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引述和阐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者对茅盾作品中的审美理性特征,大体上都是认同的。但是深入的阐发似乎尚待深化。有人曾就文化类型比较视野认为:茅盾是以政治、经济型为主,心理文化型为辅;巴金是以思潮、情感型为主,人性、文化型为辅;老舍是以风俗、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的作家。我则加以改动认为,茅盾是理性、社会型的作家;巴金是情感、伦理型作家;老舍则是智慧、风俗型的作家。如果从三十年代共时的目光审视,也不妨把沈从文纳入到艺术的视野中来。他的创作却以诗韵、文化型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一茅盾的小说创作,从总体上看,是属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下,“严格地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并在“分析现实描写现实中指示了未来的途径”。茅盾的小说又是博采众长的,就其对外国文学的借鉴而言,它除了批判地借鉴近代欧洲写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经验外,也有选择地吸收了现代主义在技巧上的某些新成就,以更好地适应表现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了他在艺术上广泛涉猎的恢宏气度以及锐  相似文献   

10.
茅盾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但由于他翻译、阅读过有关无政府主义的著作,所以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并直接影响到其早期的小说创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早期作品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有明显的个人无政府主义倾向;二,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婚姻家庭,实行儿童公育,茅盾认为婚姻不可废外,在其他方面均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从而使其早期作品出现了排斥家庭和瓦解家庭的情节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误读现象与茅盾研究孙中田一误读是与正解相对应的。但在文学历史的过程中,何者是误读,何者是正解,它们的正负价值,有时很难黑白分明,所以在历史的天平上,价值取向,常常呈现出偏离、错位的浮沉状态。这与文本的深蕴有关,与时代、文化风尚的变异,作家的意向以及解...  相似文献   

12.
<正> 报告文学一词,据胡仲持说“是我国大革命期间,随同一些列宁主义作品从日本传到中国,这是德语Reportague的译名”。报告文学在中国见之于文献,可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为最早:“从猛烈的阶级斗争当中,自兵战的罢工当中,如火如荼的乡村斗争当中,经过平民夜校,经过工厂小报、壁报,经过种种煽动宣传的工作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Reportage)吧!”中国虽然在二、二十年代出现了周恩来的《旅欧通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沈雁冰的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与抗战时期的新疆新文化运动──纪念茅盾诞辰一百周年陆维天远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39年3月,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茅盾,征得驻香港中共组织的同意后,转移战斗阵地,长途跋涉,来到地处中、苏联系主要通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在"资源的...  相似文献   

14.
茅盾自登文坛直至逝世,其文学道路长达65年。翻译与创作(最早的作品是童话)早于理论批评;但其文艺观的刍型乍见于理论批评文章的问世。直到他心脏跳动停止时迄,它随着其思想发展与文学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质、量互变的阶段性。阶段的界分,学界见仁见智,但以1925年为界作为茅盾文艺观的早期,多数人是认同的。立传分章,因其社会活动思想情态关系我是以1926年标界的。但从文艺观着眼,也以1925年为分野。因为这是他的文艺观质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现代作家的历史贡献,与其借鉴中西文化的努力紧密相连。但每人的借鉴,却各有特点。作为作家和理论家的茅盾,其对中西文化的借鉴,呈现出一种复杂但又有序的态势。总的来讲,茅盾重社会——客体的理性精神,轻个体——主体的感性精神。从对中国文化的借鉴而言,茅盾倾向儒家排斥道家,从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而言,茅盾倾向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泰纳、左拉而排斥柏拉图、康德、乃至现代主义。中西文化中的社会——客体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与新文学的民族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文学的民族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以张扬文学的民族性为指归的。一方面,“民族化就是批判地继承旧传统和创造新传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汲取外国文学的精华作为自己的血肉。正是在中外文学的撞击和交汇中,我们的民族文学才会革故更新,取精用宏,在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自己的风格。五四文学运动开拓了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始了新文学的民族化道路。在新文学民族化建设的道路上,茅盾从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考察这份财富的内在机制,深入总结茅盾的文学经验,对于新时期文学民族化和现代化建设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延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胜利地到达陕北后,茅盾就曾和鲁迅在一起,给党中央拍去“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的电文,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深切希望和信赖。事情过了五年,到了一九四○年,茅盾才有机会亲身到革命的圣地延安去了。关于这件事,最早见于文字材料的是在《文艺阵地》四卷十二期(1940年4月16日出版)上发表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茅盾对毛泽东文艺思路的阐发 ,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执著 ,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三个方面简要地评述了建国后 17年时期的茅盾文艺思想 ,并较中肯地论述了茅盾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程中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新疆     
今年三月二十七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新文学创始人之一茅盾同志逝世两周年。茅盾同志生前曾在新疆生活和战斗过一个暂短的时间。当时,由于新疆的军阀盛世才还伪装进步,骗取了我党和许多进步人士的信任,党派了一批优秀党员到新疆,许多进步人士也在党的支持下来到新疆。茅盾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到新疆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他在新疆发表的文章和作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和研究,充分地估价他在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在闭塞的新疆撒播新文化种子等方面的功绩。同时,这些文章和作品也是研究茅盾的可贵资料。为了纪念这位无产阶级文化的巨匠,我们在这一期的本刊上发表了周安华同志搜集、研究茅盾在新疆写作活动的文章,并选择重发了三篇茅盾同志在新疆的遗著,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一代文学批评大师。在其漫长的批评生涯中 ,茅盾以罕有的艺术胆识和深湛的艺术感  知方式 ,指斥流弊 ,扶持新人 ,为新文学的发展营造良性的文化思想环境。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茅盾浑厚的批评观念得以体现 ,在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与科学风范、艺术真实与走向生活、思想内容与艺术结构(形式 )等方面 ,建构了一个体系完整、逻辑缜密的艺术批评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