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流士是波斯帝国颇有作为的国王。他上台后,对内消平内乱,厉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开疆拓土,极大地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外部的全面交往。他不仅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波斯帝国,而且把它推向强盛的顶峰。本文从历史交往的角度,探讨大流士在促进帝国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语》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汉代以后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论语》在汉代以前并不享有权威地位,《论语》在流传中经过不断修订。  相似文献   

6.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对于许多儒家经典文本来说,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整体性解释体系中,其文本结构的深层义理才能够得以揭示。《通书》、《中庸》就是这样的经典文本。《通书》与《中庸》在编排次序、义理逻辑结构上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通书》文本完全是依照《中庸》而作。宋儒及后世学者通常认为,《通书》是为了解释《太极图说》或《易传》的思想而作,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揭示出周敦颐作《通书》的本意。《通书》在义理上兼有《易》和《中庸》的思想,而文本上的直接依据则是《中庸》,不仅是为了诠释《易》之性理大义,也是为了诠释《中庸》的成德之道,即通过严谨的文本结构隐含地表达儒家成德之道的为学境界次第,再现《中庸》的内在义理。周敦颐首先依据"太极图"发明儒家的性道微言大义,贯通《易》及《中庸》义理,作《太极图说》以诠释《中庸》首章"天命之性",重新建立儒学的本体论及生成论基础;进而作《通书》,以严谨的文本结构诠释《中庸》全部文本,重新建立儒家的成德之教。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各反法西斯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艰苦的战略防御时期 ,在此阶段 ,欧洲的波兰、法国迅速沦亡 ,苏联也失地千里 ,损失惨重 ,德国得以顺利实现其初期的作战目标。而在亚洲 ,中国军民却成功地粉碎了日本预期的“速战速决”作战计划 ,并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 ,从而最大限度地援助了各大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以此证明了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六十年(1795),在湘黔边境苗族聚居地区,爆发了以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天半等人为首的苗民起义,史称“乾嘉苗民起义”.清政府派出以大学士、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为首的智抚大吏,亲率数省满、汉官兵,前往镇压.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形成了大批官方文件,包括督、抚、提、镇等统兵大员向皇帝奏报军情及事态发展的“奏折”,及由军机大臣承旨撰拟、由皇帝亲定的“上谕”。清制,每当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之后,皆由方略馆对上述奏折、上谕,经过选择、删改、润色,按照奏折“朱批”的日期顺序编纂成书,称为“纪略”或“方略”,以记其始末.清政府在镇压乾嘉苗民起义之后,亦循例编成《钦定平  相似文献   

10.
蜀道是沟通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北出蜀地的交通命脉.三国乃动乱之世,魏蜀对峙下的蜀道在频繁的征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蜀道的兴废与中国历史的走向紧密相连.通过蜀道,中国历史出现了转机,向华夏之一统再一次迈进.  相似文献   

11.
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一般政治性普遍国际组织,在国际组织的历史上是一个创造性的全新品种,是人类历史上国际社会组织化的第一次尝试。国际联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机制扩大到全球范围,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尽管它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没有能阻止一次又一次的局部冲突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即便如此,国际联盟的悲剧作为一种历史的代价也是一种贡献,从某种角度讲,正是由于国际联盟的失败,才铸就了联合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突出作用。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围绕主责主业,发挥在共青团员和青年中的组织动员优势;突出青年特性,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共青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必须坚持党旗引领,保证共青团和青年正确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引领,筑牢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信仰之基;永葆青春活力,激发青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激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3.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时,不难发现,"需要"这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与内涵。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和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人本性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体现,需要是社会中的互助合作和对立冲突的根源。在我国全面小康的建设时期,应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出发,辩证地分析当前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脉络,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人民群众当前真正的利益需要,从根本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发展情况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的需要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化,表现出超越性的特点。人的需要具有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同步性的特征。小康社会既是当前人民群众未来需要的理想境界,也是实现现实目标,也是马克思需要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团的 80年的历史中 ,青年团曾经经历了两次“创建”、两次“改名”、一次“改造”。因此 ,团组织的名称也就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抗日救国青年团体——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似孙,南宋人,一生著述甚丰,于经、史、子、集均有涉及,其学尤重文献编目、辑录、考辨诸方面且多有首创。高氏虽有等身之作,历来却少有人关注,诸多文献学专著虽偶有涉及,但缺乏全面论述。试从目录学、辨伪学、辑佚学及方志学等角度略述高似孙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联盟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联盟成立以后,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而广泛的工作,具体主要体现在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一些机构的建立及其活动.虽然国际联盟的这些人权保护活动并不具有系统性和经常性,但毕竟在人权保护的国际进展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二战结束以后人权保护真正进入国际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国际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