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既是委系统人才队伍的佼佼者,也是近些年来我们加强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一个缩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面对党和国家赋予国家民委的新任务,面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委系统的人才工作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德洙同志多次强调的那样,少数民族干部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熊苹  何智伟 《民族论坛》2005,(12):14-15
21世纪企业将面临“非连贯性”的新竞争环境,包括势不可当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以及迅速变化的差异性顾客要求等。在这种“非连贯性”新竞争环境中,企业所具备的任何传统竞争优势都只是短暂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核心人才“跳槽”的机会越多、可能性越大。企业的核心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机密、控制关键资源、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才。企业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核心人才,他们足智多谋、举足轻重,是人才市场争夺主要的对象。一、核心人才流失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核心人才流失成本的增加核心人…  相似文献   

4.
政治 法律学习厨恩来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思想论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型干部的培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取得辉煌成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民族政策衔接工作改革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r.’民族优惠政策到位难的症结与对策浅析市场经济体制下贯彻实施民族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 济浅论民族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农村供销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湖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商业开发探讨建立发展怀化市场的若干问题探讨山区经济如何走向市场市场经济是山区农业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碳”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统筹推进“双碳”指明了道路方向。民族自治地方的“双碳”工作与非民族自治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存在特殊的困难,强行推行有可能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要构建“双碳”协调机制,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财政支持、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协调,才能够达到在保障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基础下推进“双碳”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而且还应相应地建立“双碳”协调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双碳”协调工作进行评估,杜绝走过场的协调,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双碳”协调工作的开展,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双碳”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西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就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民族干部队伍已发展到36.63万人,占自治区干部总数的34.7%。自治区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采取了切合广西实际的措施,既坚持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又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在广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9,(4):4-4
<正>作为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干部是幸运的: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要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大体相适应,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  相似文献   

8.
<正> 湘西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8%的“老、少、边、穷”地区。近几年来,全州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培养选拔各民族干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组织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步伐。截止1993年底,全州共有干部4799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2031人,比1990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加快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立足州内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坚持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坚持走资源资本化路子,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特色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转变为规模产品。建设绿色经济区、旅游经济区和能源经济区,奋力实现“跨三步、翻三番”的战略目标,加快把阿坝州建成四川国际旅游通道和长江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二是保持社会长期性稳定。稳定与发展一样,是民族地区工作的鲜明主题。加强对干部群…  相似文献   

10.
当前,针对东西之间差距正在拉大的“马太效应”,很多学者纷纷提出“两步论”、“梯度论”、“反梯度论”和“多层次波浪式的发展论”等对策。①幅员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拉大的现状以及上述种种对策理论及其它一些调查研究的报告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我们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做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心理的历史与现状还缺乏科学的正确认识,对西部民族地区在奔向现代化的历史征途中也还缺乏既有事实根据又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目标与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聚焦“走在前列”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湖北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湖北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推进政治机关建设走在省直部门前列),构建“3+”模式,搭建多样性、全覆盖、立体化学习大平台,实现教育培训的精准供给和多维度延伸,进一步打通全省民宗系统特别是基层民宗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全省民宗系统干部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湖北省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地区总体规划》中,湖北省委组织部深刻把握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智力援藏等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着力实施"六大工程",积极探索人才援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才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主观选择的不同而发生变动。本文一方面依据青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人才职业的流动程度、方向、产业、行业、所有制、空间分布及人才特征等多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青海省人才职业流动结构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合理展望;另一方面,对人才在职业选择上的经济利益、自我实现及主观理性等三个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青海人才职业流动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障碍和客观持续压力。本文为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青海人才职业流动的模式及社会管理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人才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一大批德才兼备、符合“四化”标准的少数民族干部正在茁壮成长。但是,少数民族干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不适应改革和建设的发展需求,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总体数量不足。1987年,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国干部的比重为6.9%,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8%的比重。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自治区和多民族聚居省,少数民族干部在干部总数中的比重,都低于其人口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即“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经济不发达”的恶性循环。破解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首先使“教育”这一内生变量发生聚变,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价值。强力支持优先发展教育,造就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水平,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具有“造血”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灵魂,是使经济建设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基础、环境等客观条件制约外,人才的制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面临着“人才大饥荒”,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普通型的人才较多,专业型的人才少;二是懂行政管理的人才较多,会经济管理的人才少,三是具备传统知识的人才较多,具备新型知识的人才少。人才的紧缺,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努力建设一个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小康湘西。目前,已完成“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的制定,农业、工业、旅游、交通、电力、水利、人才等22个专项规划已经完成或正在审定之中。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08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500元,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摒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用人观念,大胆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选拔人才。在思想政治上,要培养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干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市场这种经济手段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调节供求关系,运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效益提高,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的一场新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干部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真正拥护和贯彻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矢志改革,积极投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央和援藏干部三年一轮换的要求,经各级组织推荐,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于2013年7月5日启程赴西藏山南地区开展新一轮对口援藏工作。7月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欢送大会,省长王国生等省领导为援藏干部送行。王国生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援藏干部及家属表示问候和敬意。王国生在讲话中指出,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肩负着6000万湖北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做好  相似文献   

20.
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藏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来拉萨市经商、求职、旅游、朝佛等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对拉萨市乃至整个西藏的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显得日趋重要。本文以务工经商的经济型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调查点主要选择了经济型人口流人集中的商业街、商业网点、商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农场等场所。通过对拉萨市经济型流动人口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当前市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一、拉萨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