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英帝国。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是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开始衰落以后,主导世界海洋贸易的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与此同时,法国也步入了振兴之路。英帝国的崛起,面临着老牌帝国西班牙的巨大障碍以及新兴海洋强国荷兰和大陆强国法国的强力阻挡。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是英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冲击与影响,战胜竞争对手,逐渐取而代之,崛起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大帝国,并对世界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封建的西班牙殖民政策是以在經济上完全隔离它的殖民地为其特点的。西班牙国王力图通过这种政策以便在辽闊而分散的领土上保持独占的統治地位,并把殖民剝削的財富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西班牙宗主国政府禁止菲律宾同西班牙之間发生直接的貿易关系,就是这种殖民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另一方面,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帝国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菲律宾同外界世界的隔离。从地理大发現以来,由于葡萄牙人的反对,早已使得西班牙无法派  相似文献   

3.
霍尔顿首先对“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命题提出质疑,认为与其说11至14世纪的“封建”时代有因素对资本主义过渡发生作用,不如说公元1000年前的“前封建”遗产更具意义。他重视的是所谓“后封建”时代(15至18世纪)的因素,认为只有后封建国家实行高度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又有土地所有者各阶层积极的进取态度,才能导致和完成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英国的成功自不必说,荷兰、西班牙、法国各有自身的缺陷,普鲁士则可视为后来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穆斯林的被驱逐最后解决了长达800多年的再征服问题,伊斯兰文明在伊比利亚半岛降下了帷幕。这场大驱逐,为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大约始于16世纪,而基本完成于19世纪。在这4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先后经历了(1)工商资产阶级和染指工商业的封建势力(新贵族)的英国和荷兰模式;(2)工商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农民联盟。一次性地推倒封建国王、贵族、僧侣、地主统治的急进的法国模式;(3)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威逼下,自上而下地改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德皇、沙皇模式;(4)资本主义国家向封建的或前封建的亚非拉各国强行输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人类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无可置疑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各国也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在十六世纪,在人类刚从地区内海跨向世界大洋、从封建社会跨向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大变革的新纪元中,西班牙曾以其新兴的经济、强盛的国势虎踞在伊比利亚半岛,横行在欧美大陆和大西洋……,它是当时欧洲的霸国,世界一流强国,第一个日不落殖民大帝国.然而它的繁荣和强盛仅是昙花一现.到十六世纪末,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西班牙就跌落为欧洲一个无足轻重的二流国家.十六世纪的西班牙,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社会,晋商是一支重要的商业力量。它是在中国近代化前夜逐渐形成的具有商品资本形式的封建自然经济商业类型的代表。但是,晋商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壮大而继续发展,反而走向了没落,失去了在自由化的商品经济中角逐竞争的资格。晋商的衰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长期以来其自身所具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属性是晋商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论东林党人反对内阁专权的历史意义郑文君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日益腐朽,地主与农民两大阶级的矛盾极为尖锐;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促使封建统...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一向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所取标准的不一致.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应从资本主义的整体因素出发,而不应各执一端.如是则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应为:第一时期1500年地理大发现──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前夕,第二时期1775年──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第三时期190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三个时期清晰地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政府与早期东南亚西方殖民地政权的关系,既是东方传统国家关系的延续,又具有某些近代国际关系的特征.中荷(印)关系的实质是,一个古老而处于"停滞状态"的东方封建帝国与一个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商业殖民地的接触与冲突关系.由于中荷(印)各自所追求的目标和理念的错位,严重地制约了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蒙古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古帝国时期;第二阶段是蒙古封建阶级衰落时期;第三阶段是满清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时期,蒙古的封建领主出于政治目的,始终保护着佛教。在此时期,蒙古的王公们开始信奉佛教,游牧部落开始放弃萨满教。曾有一些喇嘛编年史家企图把佛教在蒙古的传播说成是成吉思汗的所为。有关他派遣使者到西藏大喇嘛公噶宁布那儿去的事情常常被人记载下来。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但大多数奴隶直  相似文献   

13.
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叶的地理大发现,由西方人完成,而中国与地理大发现擦肩而过,这是因为西方人有英雄人物式的探险和扩张作为精神动力,受基督教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冲破了封建束缚,努力改变生活方式和扩大活动范围,积极向海外探索和扩张,掠夺财富,这都为完成地理大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国与之相反,中国人没有英雄人物式的探险和扩张的榜样,又受到佛教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五百周年,为此欧美各国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纪念活动。有关的课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美洲的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从社会经济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这是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本文试从文化角度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与当时欧洲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关系。发现美洲的十五世纪末是个“中世纪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上升时期”,也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衰落的封建贵族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进行全面较量的时期。如同政治经济领域一样,在文化领域两个阶级也展开了尖锐的斗争,这表现为代表封建主阶级利益的中世纪旧文化与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文艺复兴新文化发生激烈的对抗。正是在这种历史文  相似文献   

15.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雄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国,但苏莱曼大帝之后日渐衰落。为了帝国的强大不被灭亡,它曾试图自我改造,富国强兵。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世俗化改革。教育改革遇到了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诸多因素,也影响了改革的进展。但是改革为凯末尔总统共和国时代的世俗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1 《河殇》从《寻梦》开始。在《河殇》的作者们看来,当今中国“文明衰落了!”而“我们民族的心灵,还深深地怀恋着黄河孕育的那种古老文化的氛围,还迟迟地停留在祖先的历史阴影之中。这颗心灵如同活在梦中。今天,确实到了彻底唤醒它的时候了。”因此,他们要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命运进行反思,使中国人民明白:中国文明“它已经衰老了。它需要补充新的文明因子”。这就不仅向人们提出了如何看待中国古老文明的问题,而且把中国向何处去,又一次提到了中国人民面前。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封建文明。这种封建文明发展到明朝,开始进入衰落时期。明末农民战争和满洲人的入关,虽然给她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她衰落的命运,到清朝中叶以后,她就无可挽回地衰败没落了。封建文明的衰落,使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得以乘虚而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理大发现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全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把地理大发现的时间局限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把空间局限在开始发现美洲,开辟欧印新航路和首次环球航行,把行为主体局限在西班牙葡萄牙。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深  相似文献   

18.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19.
对于清初的社会思潮,学术界主要有四种界说,一曰"文艺复兴思潮",一曰"早期启蒙思潮",一曰"实学思潮",一曰"经世致用思潮"。本文作者则称之为"清初批判过学思潮",并简要地论述了这一思潮的基本内容、性质和意义。作者认为,这一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封建文化的自我批判,它通过提倡学以经世致用和拓宽研究范围来矫正道学空谈性理、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它通过修正道学的哲学命题来改造传统的心性论,使古代朴素唯物论达到完备的形态,并开始了向近代意义上的认识论哲学的转轨;它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限制君权,将道学所固守的封建纲常冲破了一方缺口,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国,有很多有利因素.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地理因素的角度分析,秦占据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农业区,因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秦国的经济明显优于六国,加上秦地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易守难攻,使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