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非优化和低级化是我们整个经济当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存在的制约 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调整和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成为此次大开发的必 然重心,然而造成这种产业结构非优化和低级化的根本的制度原因,恰恰就是我们传统的 产业投融资体制,因此,改革传统的产业投融资体制和如何构建新的产业投融资体制,将 成为我们开发大西部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这将直接决定我们西部开发的效率和速度。经济 发展的实践表明,建立以产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产业投融资体制,越来越成为我们确保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制度保证。本文就如何建立新型的产业投融资体制以及传统的产业投 融资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煤炭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结构调整对于全行业的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洁净煤技术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由煤炭开发、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组成的体系。洁净煤技术在我国中西部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洁净煤技术的推行是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自然资源,既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又可能成为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从而使资源型地区陷入“资源诅咒”陷阱.“资源诅咒”会通过初始产业布局、制度环境以及“挤出效应”等途径影响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中西部资源型地区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长期却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抑制了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进程.中西部资源型地区要从避免落入“资源诅咒”陷阱着手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在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受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的影响,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西部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因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应当继续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合理制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对外贸易和科技研发政策,有序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9-66
区域经济发展是由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单纯的产业结构视角或者空间结构视角均有其局限性,"产业-空间结构"就成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适视角。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一种重要外生动力,不仅会引起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高度化、空间结构变迁及其密集化,而且由于两者的互动共进,还会带来产业-空间结构的变迁及其优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变迁及其优化的实质,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基于产城融合目标,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将省域城市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将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引进纺织业,江浙、广东快速实现了原始工业化的跨越。纺织企业内迁能促进现代工商文明的传播,增加民营经济比重,降低偏重的产业结构。纺织产业高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能拉动并诱发中西部其他产业的发展,东部纺织业的高区位熵、产业升级的压力和市场巨大需求潜力也说明它有西迁的内在动力,以此开启中西部县乡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西北五省的产业结构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层面,而具体到工业内部行业层面则相似性表现并不明显.同时,西北地区的支柱产业雷同现象极为严重,且主要长期依赖传统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区域分工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中,农业工业化是我国中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中西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战略地位决定了中西部的开放开发必须摒弃传统的追赶式战略,实行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泛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我国承接的来自发国家的传统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产业转移较多。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它的先发及政策优势效应不断减弱,中西部地区不断显现出低成本与土地供给优势,促使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长三角相邻的安徽因为交通便利优势,也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验,促进沿海产业结构提升,同时在承接地注意建设“靠城(大中城市)、沿线(交通干线)、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预测,随着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和资源约束增强,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缩小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在进行产业布局区位选择时,会受到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差异、产业区位粘性以及行政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功实施产业梯度转移战略是有条件的,关键在于要承接适宜产业转移,打破"飞地经济"的局限性,与本地供应链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了增强对外来产业的吸引力,避免出现新的产业结构矛盾以及资源浪费,后发区域应当积极主动地培育其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指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哪些产业、哪些产品的更快增长实现的。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某一地区在全国经贸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这一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第二、三产业较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第二、三产业较发达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是中西部地区一次规模巨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紧迫的、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家",从"影响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影响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两个角度,探讨这两大方面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东部和中西部来说,都是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面向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贡献,但是在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普遍存在生态方面的弊端.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同时对于城市产业结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必须遵循产业共生、产业链条延长及产业结构多样性原则,以产业循环体系的最终构建为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热潮中的产业选择要注意许多约束条件和依据.西部多数劳动力的不可再教育性是制约西部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西部开发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应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适应性;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是产业间的消费联系和人造增长极培育的多样性.而西部休闲养老业的培育对于突破产业选择误区和促进现实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导性调整: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智力资源,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必然不同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产业是科学研究与教育产业,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具有先导性作用,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是先导性的调整,其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产业结构转型能力的培育上。  相似文献   

17.
王青云  郑国楠 《理论界》2014,(2):32-37,167
文章对搬迁型产业转移和扩张型产业转移这两种产业转移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运用生产份额法研究了2001年至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区域特征。研究表明:从行业上看,我国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产业转移最活跃的是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需品类轻工制造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的资源依赖产业,而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非生活必需品类轻工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快于2006年之前的五年;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出和产业转入都十分活跃,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明显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最后,本文从建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业共同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约束与制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产业结构,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它是指一国产业一定时期的结构状况,即各产业的比重、构成,并进一步延伸到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运动具有自身的规则,它根本上是由各部门行业发展的不同速度决定的,而产业间不同的发展速度,归根到底,是由市场需求所导演的。那么,何谓产业结构调整,是否指人们在描述市场引导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我认为,我们目前所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发展经济学中结构主义学说所阐述的问题。实际上,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集中控制条件下的一种特有政策,更明确地说,是在传统计…  相似文献   

19.
加工装配产业是否向外转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本国或本地区是否还保有加工装配环节的比较优势,二是是否有适当的经济体来承接.我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装配产业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工业化和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要采取国内部分企业向研发环节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专业的加工产业集群等措施,解决限制沿海地区加工装配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调查表明,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农村的产业振兴、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的就业增收,但也存在滥用特色小镇概念、盲目建设问题,并且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运营过于依赖乡村旅游,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产生了房地产开发倾向。应深刻理解中西部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农业特色小镇的性质,厘清政府与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建立更清晰、可量化的特色小镇创建和认定指标体系,科学开展特色小镇的评定和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融合发展原则,严控房地产开发,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