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现存景教文献,对唐代译述的《圣经》及其神话故事、景教教义教规作了分析探讨,认为景教碑文和其他景教文献是中国最早用汉语译述的基督教文献。译述者主要是来自西域的景教僧。他们运用中国经史子集的词汇和流行的佛道术语译述景教教义,而主要概念都是来自道教术语,译述中的误解误释使基督教得以传入中国,并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读《中国西部文学》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常金生、夏青两位同志的《试论中国西部文学》,获益匪浅。但文中西部文学渊源部分的一段文字引人思索。这段文字写道:“……使唐代鼎盛一时的边塞诗从此一蹶不振,历史给西部留下的只是绵延在古丝绸之道上不绝如缕的驼铃和悲壮苍凉的边塞诗的吟唱。”这同我近来研读《历代西域诗钞》和《历代西域诗选注》的感受,以及回顾唐以后西域各兄弟民族中文学巨匠辈出不穷、传世诗篇浩如烟海的历  相似文献   

3.
《西凉伎》是汉唐时期产生于河西走廊,并且在都城长安和京银地区也深受欢迎而广为流传的一种散发着浓郁的西部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类,其内容起初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到了中唐时期,《西凉伎》又成了“新乐府”诗歌中“即事名篇”的诗题。它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存文献史料和敦煌壁画证明,《西凉伎》虽然产生并流行于河西走廊而且以“西凉”命名,但其渊源却在西域,它是古代西域音乐、歌舞进人阳关、玉门两关以后,在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地长期流传过程中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而定型的。《隋书·音乐志…  相似文献   

4.
正朱玉麒教授的《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作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第18种,于2019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收录论文25篇,书序1篇,近50万字。由冯其庸先生题名,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作序。书中论文写作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集中体现了作者在西域石刻文献、吐鲁番文书、清代西域文史以及西域研究学术史等几个领域内的思考与成果。代表作如《汉唐西域纪功碑考述》,对由汉迄清的西域碑刻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以吐鲁番文书为中  相似文献   

5.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域"是我国古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其狭义指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广义则泛指亚洲中部和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本文旨在探讨狭义西域地区的药物东传内地及其对中医药的繁荣所产生的影响。一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文献,记载了不少西域的历史传说和地理物产。《山海经》是中国上古地理学专著,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所写。全书分为山、海、东、西,将天下的山川、道里、民族、物产、崇拜偶像(包括图腾)等记录得十分详细。其中《海内西经》、《西山经》等…  相似文献   

8.
鄯善国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西汉时期为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所统属,是丝绸之路西域南道重要的门户之一。东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鄯善等国基本沿袭了西汉以来为内地王朝所统属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洎至公元5~6世纪,在《魏书》《北史》等史书中也有关于北魏鄯善国的相关记载。本文主要以洛阳出土的《鄯乾墓志》《鄯月光砖志》为主,进一步探讨了北魏时期鄯善及车师前部等国的历史,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朱玉麒教授的《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后简称《瀚海零缣》)作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第18种,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是作者西域文献研究成果的最新结集,收录论文26篇。朱玉麒教授曾出版过《徐松与〈西域水道记〉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他自言《瀚海零缣》是"在围绕着原来的题目而上下求索、左右寻源的补课过程中,逸出于本题之外的一些零散文字的第一次结集"("后记",第586页)。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近二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月氏”的音义,迄今尚无一种说法可以视为定论而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只要涉及西域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便不能无视月氏在其间的重大作用,这也就是治西域史者无不重视月氏研究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月氏”音义的诠索,从而揭示古代西域文化的一个侧面,结论是“月氏”的本义为“南南人”。《逸周书·王会篇》:“禺氏(?)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新疆大学等单位主办的“杜甫与西域文化”研讨会于1998年8月10一14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辽宁、香港特区及新疆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30多篇。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杜甫与西域文化的关系”,学者们在大会发言及小组讨论中或评述,或考证,发幽解微,各抒己见,对杜甫研究、西域文化研究起了推动作用。研讨会上李凯的论文《胡气·盛唐气象·杜诗──试论社诗的文化背景》,王德亚的论文《杜诗关于汉胡战争蠡例》,曾亚兰的论文《杜甫议降公主借回给申说》等都是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序言本目录是和陆续刊行的下列目录一起做为一系列目的而编写的。从昭和32年(1957年)以来,依据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创立的东洋文库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代表者铃木俊氏)就主持了这些目录的刊行工作。它们是: (1)(为引用与介绍斯坦因文献及其研究文献的)《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初稿非佛教文献之部古文书类I》(池田温,菊池英夫编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1964)略称: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I (2)《同上,古文书类Ⅱ》(土肥义和编 1966)略称: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Ⅱ (3)(斯坦因携来,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分类目录(道教之部)略称: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Ⅲ》(吉冈义丰编 1969) 按本书原来之意图与以上三书无大差别,但是经年历月,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就产生了若干收录标准与方法上的不同。因此,须就这些不同之点加以补充。笔者从上述敦煌文献研究会开始对斯坦因文献进行影印整理和编写目录时起,即忝居末座,担任整理文学文献、集书、类书和有关的教育文献的工作。特别贯注精力于校订瞿理斯的《大英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13.
由余太山主编,几位治西域地方史、民族史的专家学者撰写的《西域文化史》的出版,给被称为国际显学的西域研究抹上了浓重的一笔,正如该书提要所言:“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描述西域文化的著作”。西域文化研究是西域学研究的重要一翼。在此领域既有前人,也有来者。且不说一百年来国内外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涉足这一领域,收获颇丰,单是五十年前日本学者羽田亨所著《西域文化史》也风靡了一时。但终因该书观点偏颇,材料匮乏,还不足以反映西域文化的全貌。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西域文化研究的论文及著述多了起来,尤以专…  相似文献   

14.
宋晓蓉 《西域研究》2014,(3):111-116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大宛列传》史学与文学交融,《汉书·西域传》文学性减弱,《大唐西域记》内部语体功能再分配、科学性增强的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汉唐西域史地文献文学性及科学性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政,弊端丛生,导致了大量学政案的频繁发生.尽管统治者历来重视学政制度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行高薪学政养康制度及改进学政考核制度,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由于学额所限而给各地学政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在众多清代学政案中,《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西域三种”的作者徐松,在嘉庆时期所牵连的“星伯学案”是其中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小河"考察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河”考古调查回来后,没有想到的事情之一,是国内、外学术界、新闻媒体对这一工 作如是热烈的关心。当然,我十分冷静地了解,这里主要寄托着的是人们对西部开发、西部大 地环境保护、罗布淖尔古代文明研究的热情。“小河”探察,不能说与这些严肃、宏大的研究 主题没有关联,但作为在20世纪最后一个月“小河”考古调查行动的组织者,自己非常明白, 就这一工作目前取得的十分有限的成果看,学术上难说什么大的收获r要在研究上提出新见, 也存在相当困难。但《西域研究》友人,不谅这一苦衷,非常认真、而且诚恳的面嘱,一定要 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昌王国的最初成立时间,迄今有两种基本说法,即“460年说”和“442年说”。两说的分歧在于对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理解,其根源可能在于对有关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考古资料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魏书》中的西域观念对研究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诚和《西域行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诚是我国明代卓越的旅行家、外交家,他虽是“草莽一书生”,却先后五次攀雪山,越葱岭,渡湍流,过荒漠,奉诏出使西域,行程数万里。他不仅开拓了明代中西陆路交通的新局面,而且根据其西域的亲历目睹,撰写了《西域志》二卷,这是有明一代有关中亚历史地理的唯一著作。其《西域志》上卷为《西域行程记》,下卷为《西域藩国志》,通称《西域行程记》。拙文拟就陈诚出使西域的行程及其著述的价值试作论析。一 陈诚,字子鲁,约生于1365年,江西吉水县人,洪武甲戌进士,授行人。诏往北平求贤,山东蠲租,安南谕夷,皆不辱命,曾升翰…  相似文献   

19.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8,(1):106-111
“视点西移”指近20多年来《西游记》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由“西域”这个概念扭结起来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领域。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误读,是近百年来《西游记》研究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而纠正误读之后,《西游记》研究打开了相当多的全新领域,一个复杂丰富,舒展有序而又能够融受现有基础资料的成书演化线路也被初步勾勒出来。对于更具文化纵深的进展,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