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可“训诂”一词何时出现,还是个问题。现在一般训诂书上说,“训”“诂”二字最初单用,根据是《尔雅》有“释训”“释诂”篇名;又说二字最早连用是西汉毛亨《诗经估训传》。可《诗经诂训传》是“诂训”而...  相似文献   

2.
吴孟夏先生就如何正确确定词义问题提出了若干主张,其中有一条是:“合乎文理,其实也就是合乎事理。”(《训诂通论》)古汉语词往往一词多训,我们在阅读、注解古书时,对一个词为什么取甲义而舍乙义呢?这里除诸多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是否“合乎事理”。吴小如在饿是怎样讲析古典诗词的》一文中说:“所谓‘通训治’,指对一首诗的每一字句都必须正确理解。……而怎样才能算是正确理解,则应该用揆缕情度理的原则去衡量。”这里的“清对“理”,就是吴孟复先生说的事理。通过接情度理,某词在取某义时,著文意合乎事理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一、“美恶同辞”与“同形对义词” 1.0 “落”一词同形共居“降”“始”二义。《尔雅·释诂》:“落,始也。”《说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这类词义现象,前人谓之“美恶同名”(词、辞)。在训诂史上最早采用“美恶同名”来解释上述词义现象的是东县时期的注释家郭璞。《尔雅  相似文献   

4.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讫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的释意是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后来.邓小平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再后来有了具体指标的小康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师语文》中的星象知识赵世昌一、“启明”何为“长庚”峻青同志的《海滨仲夏夜》(见《中师语文》第一册第一页)中的一段文字:“随着夕阳逐渐下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文后注:启明星,即长庚星。笔者对...  相似文献   

6.
华夏的由来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相似文献   

7.
“失必儿”一词之来源[美]普雷特萨克(OmeljanPritsak)"失必儿"一词最早见诸《蒙古秘史》。在该书中,这个词是用汉字译写的,专家们将其释读为sibir。含有"失必儿"(sibir)一词的段落是叙述发生在1207年的事件.彼时成吉思汗的长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康金声“浪漫”一词,古已有之,为叠韵连绵词。《淮南子》作“澜漫”(见《览冥训》),亦作“漫澜”(见《齐俗训》、《精神训》),意为不事修饰。魏晋时代的“浪孟”(见潘岳《笙赋》)、“浪莽”(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四),虽然换...  相似文献   

9.
古代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训诂专书(辞书)和注释书中。黄侃先生谈到训诂内容时,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即对上述两类材料或作动态分析,或作相对静止分析而进行的系统分类说明。古代辞书属“说字之训诂”,而经、史、子、集部书之注释则属“解文训诂”。对二者的差别、特点,黄先生作了精辟阐述。黄先生研究辞书训诂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  相似文献   

10.
以典写实──岳飞《满江红》词“饥餐”“渴饮”联补说拙文《岳飞<满江红>词的一处用典及其寓意》(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同年第3期转载)指出: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联并非岳飞自...  相似文献   

11.
张衡“木雕犹能独飞”新探──兼论飞机的发明曹景祥一、张衡的“木雕”是世界最早的飞机毫无疑问地说:世界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我国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所发明的独飞木雕。《后汉书》卷59《张衡列传》引《应间》:“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太...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特征的最早说明笔者曾说明西汉毛亨《诗经沽训传》注释《诗经》中的形容词.用一个“貌”字;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中注释形容词加一个辅助成分“然”字(见《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唐代的发展》(简述).《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这些标志出了形容词的词性。如;(...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关于“大地”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变而趋于成熟的过程。“大地”一词最早出现于《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这个稍显“突兀”的“大地”之思源自何处?有学者对该问题给出了答案:荷尔德林、古希腊悲剧、纳粹思想等。本文依据相关文本的研究和资料的佐证,认为其根源大体有三处:荷尔德林之诗、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之思,以及尼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八佾》训诂的编辑学视角——试说“徵”、“献”的误训靳青万(许昌师专学报)过去读《论语》,对于其中的“子曰:夏礼吾能言之”一段,按照自汉儒以来的传统训解,总感到难圆其说,无法读通。后来研究编辑史和编辑学,转而从编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才终于读通了...  相似文献   

15.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16.
“和合”一词最早见之于先秦典籍,如《国语·郑语》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合于百姓者也。”(注: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管子》中曰:“蓄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墨子》中曰:“内者父...  相似文献   

17.
巴家“巴东”连用一问,笔者在明治H活小说中见到了两例。两例意义与用法切然小同:其一,《醒世姻缘传》(下自称《酬》)第四十四回:“(薛夫人)回送了一匹红段,一对银花,一顶方巾,一件很红己家绢道抱。”按:“巴家”一词于此当为形容词尾,用犹“巴巴”。贵州贵阳,安  相似文献   

18.
句读商兑二则张宇恕一《曹刿论战》(见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夫战,勇气也”一句,所有本子都是“勇气”连读,我认为这是误逗,正确的句读应该是:“夫战,勇,气也”。理由如下:(一)先秦典籍中没有发现“勇气”一词,都是谈“勇”,新版《辞源》设“勇气”条,但除...  相似文献   

19.
“契阔”考释戴萤《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契阔”一词,众说纷纭:(一)勤苦也。这是毛传的解释。《正义》引王肃曰:“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生至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俱老。”(二)离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写生”一词的基本概念和语意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从《现代汉语词典》里查“写生”一词可知:“[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静物写生/室外写生。”从日本较为普遍使用的《广辞苑》里查“写生”一词可知:“しゃせぃ[写生]按景色或事物的原样儿移写。取客观描写为主的态度。”由以上社会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词(辞)典的内容来看写生一词,中国和日本的现代语义大致一样,这即是当今“写生”一词所包含的普遍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