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战略手段与目标、“两个大局”为战略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实践模式、系列政策为具体的措施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非均衡协调发展,其中,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推进方式,也是区域发展的近期目标,协调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一种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富带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布置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它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依据中国国情而设计的 ,该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共同富裕",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局限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新形势提出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20年来的实践,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上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结构升级优化、体制创新加快;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回答和解决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特定的现实基础,其内涵丰富,蕴意深刻,对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也容易造成高职教育的区域发展差异、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不仅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而且可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继续加大,从而再度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倾斜,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应该如何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进行结构调整,推动本区域经济和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 ;在内容上 ,它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构想、发展布局、目标导向、调节机制、发展模式等内容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而西部大开发则是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必然要求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要素流动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生产要素效率和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已成为难点问题。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这个中观经济问题的一个微观基础,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关系。从一国之内的区域合作与竞争角度研究要素流动,实现要素的区域优化配置,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据此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扩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二、忽视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可能性,消极地等待经济差异扩大幅度的自然缩小,于国于民乃至于地区经济发展均为不利;三、靠牺牲整体利益或发达地区利益去换取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缩小也是不可取的;四、可取的战略应该是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尽量将差异的扩大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以沿海为发展重心的区域发展的战略,并于1988年提出的“两个大局”的发展思想。本文拟从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对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及其影响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路线、实践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他的科学创新的三大特点,并考察了他的科学创新的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心理特质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基础是姓"资"与姓"社"的判别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法、农业法、吸收外资的法制环境和金融法、财税法等方面,这都具有使法律工具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变化,也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邓小平高度重视反对官僚主义问题。他深刻剖析了官僚主义的来源、表现和危害 ,并提出了克服问题的办法。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确立市场经济是一种体制性的范畴;明确市场经济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明确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的观念;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的一代领导人 ,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 ,邓小平的统一战线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 194 1年 ,邓小平同志对统一战线就有一系列的论述 ,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一脉相承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实现了统一战线理论新的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邓小平都非常重视行政监督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发展动力论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完整的动力体系: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满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子动力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合动力,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前提和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使命,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科教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命题主要有三个: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这三位一体基本命题的落脚点。学习邓小平的科教理论,关键在于理解邓小平科教理论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