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该案经多级上访后,仲裁委不得已立案受理,并经开庭审理后,于2013年11月以申请人仲裁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裁定驳回其申请请求。  相似文献   

2.
<正>案情简介王某,男,于2013年3月21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王某述称因与某公司总经理李某系"发小",故于2010年10月15日进入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一职,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3年1月,公司更换了总经理,2月1日,公司即免去其办公室主任职务并告知其已被辞退。王某认为,公司解除其劳动关系无任何正当理由,故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王某是某公司职工,双方签有劳动合同。2008年4月,单位以王某违纪为由口头告知王某停止工作,让王某回家等待通知,王某遂离开工作岗位。其后,用人单位电话通知王某回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王某一直未回单位办理,也一直未向单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2009年8月,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未出具解除劳动通知书致使其不能合法就业造成的工资损失3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许胜 《中国劳动》2003,(3):49-50
案情简介2001年8月1日,王某大学毕业后通过人才市场被招聘为某国有企业职工,双方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1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1年后,王某认为该企业不适合自身发展,遂于2002年8月5日向单位提交了辞职申请,并要求企业为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企业以劳动合同未到期为由不同意其辞职请求,拒绝办理相关手续。同年9月10日,王某即离开单位直接到市某公司工作。1个月后,公司人事部门要求王某将档案转移到单位以便为其续接社会保险关系。王某回到原单位要求办理档案转移手续,被企业拒绝。无奈,王某向县劳动争议仲裁…  相似文献   

5.
梅先生上班三年,用人单位第一年没给他买社保。现在,梅先生被单位辞退后,他要求用人单位补缴他第一年的社保费用,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输了;到法院起诉,也输了。成都市中级法院终审认为,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只有一年,梅先生在3年之后才申请仲裁,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对此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申诉人王某,在1996年11月21日与某市保安服务公司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从事保安服务工作。合同期满后,双方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王某继续留在该公司从事保安工作至今。王某在工作期间曾多次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但保安公司至今尚未为王某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2007年1月17日,王某将保安公司诉上了劳动争议仲裁庭,请求依法裁令:保安公司为王某补缴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及失业保险费。仲裁委裁决保安公司为王某补缴1996年11月21日至今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保安公司不服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维持了仲裁裁决,但二审法院改判保安公司补缴2005年1月17日起至今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 张某于1987年11月15日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张某继续在该公司工作.1999年1月公司更换了法定代表人,停止了张某的工作及工资的发放,让张某回家等待.张某对此不服,同年3月5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要求被诉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被诉单位辩称:公司并没有辞退张某,是张某主动提出不干,是自动离职的行为.并认为张某的劳动合同早已期满,不同意申诉人的申诉请求.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11月申请仲裁,称于2007年7月21日进入某销售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后因工作出色,于2010年8月1日被任命为公司财务总监并重新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却于2011年3月1日无任何理由解除了劳动合同,现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支付恢复之日起的工资。公司辩称,王某系公司的财务总监,却未履行对财务部的管理职责。自任职以来,财务部管理混乱,甚至于2011年2月25日发生了财务部工作人员与销售员打架斗殴的事件,造成恶劣影响,故公司决定解除其劳动合同,不同意恢复劳动关系。公司另向仲裁委员会提出,2011年3月1日解除王某后,公司已经于5月28日聘请了新的财务总监,公司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因此,即便公司解除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也要求仲裁委员会裁决支付赔偿金。在仲裁审理中,公司未向仲裁庭提供财务部管理混乱的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劳动争议案例说起。张某于2007年2月15日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张某述称:本人于2000年1月1日进某机电公司工作,2007年2月15日被公司无故辞退。为此,要求公司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10010元。张某还提供了一份由用人单位出具落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原告诉称,2012年5月1日被浩洋物业公司招聘为工人,派遣到重庆市某区人民医院从事护工工作。原告服从用人单位和某区人民医院的双重管理,每月每天出勤,工资1500元。在2013年7月,浩洋物业公司终止了与某区人民医院保洁服务合同。原告继续在原工作岗位和原工作场地上班,直到荣丰保法公司发放工资才知道荣丰保法公司是新用人单位。2013年8月,某区人民医院撤销原告工作的支持中心部门,没有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荣丰保洁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1.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2月到陈某投资经营的某电器制造公司(该公司未依法登记备案)从事操作工作,月工资2000元。2011年8月,王某在操作中致左手受伤,同年12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判定符合工伤情形,2012年1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六级伤残。王某因工伤待遇等与某电器制造公司协商未果,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请求裁决某电器制造公司一次性支付赔偿金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仲裁委支持了王某一次性赔偿金的请求,驳回了王某二倍工资的请求。  相似文献   

12.
李小彤 《劳动世界》2016,(25):56-56
近期,媒体报道的一些用人单位发生的“奇葩”解雇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位劳动者因晚上加班后忘记关台灯被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负责人称其工作地点为文物保护单位,该劳动者的行为,给单位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贵阳市某体检中心员工小陈遭辞退,理由竟然是因为她“爱穿男装,形象与公司要求不符合”。浙江省某化纤公司员工张某在休息日自行来单位上班,被公司以违规出勤,事后又不服从公司处罚为由,解除了劳动关系。最终,双方引起劳动争议,张某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3.
<正>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2013年4月10日,李某以某公司为被申请人,申诉至辽宁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仲裁庭"),要求某公司支付医疗费、工资、双倍工资及医疗补偿金。省仲裁庭受理后,依法向李某送达《受理通知书》和《开庭通知书》,并定于2013年5月10日10时15分公开开庭审理。李某在上述开庭时间前没有向省仲裁庭申请延期开庭审理,至开庭时  相似文献   

15.
案例     
正工伤认定行政机关是否有权认定劳动关系事件回放2010年3月1日,王某到某公司上班,2010年4月8日,王某在工作中右手被机器压伤,要求公司按工伤处理,单位却提出劳动关系争议问题。2010年10月9日,王某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争议焦点工伤认定行政机关在认定职工伤害性质中,是否有权认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争议,只能通过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工伤认定行政部门无权直接对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作出判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为,工伤  相似文献   

16.
董军 《中国劳动》2013,(1):54-55
<正>案情简介王某是山东一设备公司的参保职工。2011年1月5日,王某下夜班后被一载货车撞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伤及脑干,生命体征不稳。其后,依据单位申请,当地人社部门于2011年4月20日作出了王某为工伤的认定决定。因伤情严重,王某一直在医院重症室救治,2012年7月19日,王某医治无效后死亡,其亲属向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单位声称王某已经参加社会保险,企业不承担责任。王某亲属遂向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称王某  相似文献   

17.
刘畅 《中国劳动》2007,(2):37-39
对员工进行纪律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处分违纪员工更是人事经理的一项基本职责。但是从劳动纪律的制定、执行,到员工违纪行为的认定、评估,直至对违纪员工的处罚乃至辞退,整个程序中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一场诉讼。其中,企业败诉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劳动纪律的制定与违纪员工的处理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劳动法律问题?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如何既能成功地对员工进行纪律管理,同时又可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让我们先从下面这个案例谈起。李雄原是东兰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后公司发现李雄不能运用计算机CAD绘图,造成工期不能准时完成,认为他不能胜任研发工作,于是决定将其调到维修部门从事一些低水平的工作。但李雄拒不服从公司的安排,继续到研发部上班,始终没有去维修部门报到。公司认为李雄接到调动通知后不到岗位报到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纪律,于是通知李雄,称公司认为其擅自离职,严重违反公司纪律,现将其辞退。李雄对公司的决定不服,认为公司突然解除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定,于是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公司的辞退决定。仲裁审理后认为,公司虽然可以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予以调整岗位,但在李雄拒绝调岗后,公司仍然继续允许其在原岗位工作。在公司作出辞退决定之前,李雄未缺勤一天。公司制度中也没有不服从调动作为严重违纪予以辞退的规定,因此公司辞退李雄依据不足,裁定撤销。公司不服,起诉至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撤销辞退决定,李雄到维修部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农民工王雨山(化名)2005年到北京打工。2007年11月,他先是工资被拖欠,随后无故被辞退。王雨山将供职的北京中郎鼎辰商贸有限公司告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这家公司竟说,王雨山是四川一家公司的员工,与本公司无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问:王某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公司为了赶进度经常加班,又不支付加班工资,就连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也时常拖欠。王某无奈之下,向公司提交辞呈,公司作出同意王某辞职的决定。王某认为,公司违法在先,自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在后,公司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王某与公司就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发生的争议,已  相似文献   

20.
<正>案情简介王某于2011年10月入职某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电工工作,双方签订了1年期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王某月工资3200元,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在职期间物业公司未给王某缴纳社会保险。2012年4月26日,物业公司以经营困难为由要求王某离职。2012年5月8日,王某提起仲裁请求物业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经法院核实,物业公司于2011年3月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后仍在对外营业,至今未进行清算,也未办理注销手续,王某入职时知道物业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