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曾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概括说来,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是以“仇满”为中心口号的阶段;从同盟会成立后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前,是以排除满洲贵族为中心口号的阶段;到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则正式提出了体现资产阶级民族平等原则的“五族共和”的民族政策。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划分,而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加入同盟会何者在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一说秋瑾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137页)均持此说。另一说秋瑾先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李新、孙思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秋瑾传》、徐双韵《记秋瑾》、郑云山编《秋瑾》,均主后说。何者为是呢?实有考辨的必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分歧呢?我以为其源盖出于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党会原始》云:秋瑾“始于某某等十人,在横滨相结为三合会。至同盟会成立,即又入同盟会。……比返绍兴,复由徐锡麟之介绍,乃又入光复会。”照此看,秋瑾是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但同书中卷《秋瑾传》又云:“瑾(自日本)既返沪,即谒元培于爱国女学校……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按,同盟会的成立,在这之后的是年八月,由此看秋瑾入光复会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同盟会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三次在现今广西境内(解放后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现将这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缘由、经过和结果综述于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汇集了十七省革命英俊,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4.
同盟会河南支部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河南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核心,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河南支部有两个,一个是由留学日本的河南籍革命学生组织的留东支部,另一个是省内支部。关于后者成立的时间,比较多见的是1908年(戊申)成立说,但也有人认为是1909年(己酉)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秋瑾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秋瑾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三个组织两个方面(同盟会和光复会作为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两个方面)结成的思想上的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行动的组织,只能算是反帝力量的初步联合。秋瑾是先参加同盟会,后参加光复会的①。  相似文献   

7.
在发表于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性质和分期》一书中《关于中国文学近代化过程的几个问题》一文里,笔者把中国文学的近代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开始阶段、戊戌维新变法时期的第一发展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几年间的第二发展阶段、辛亥革命以后数年间的停滞阶段。然而,这一划分是就整个文学发展而言的。就小说理论的发展而论,那么近代化过程在甲午战争以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史学工作者就胡汉民的评价问题作了讨论。有的同志通过评述胡汉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活动,认为同盟会成立前,胡汉民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同盟会成立后,胡汉民担任本部秘书、评议员,又主编《民报》,在《民报》第一号上,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揭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而在第三号上,发表了胡汉民写的《民报之六大主义》,其中前三条:(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首先完整地阐述了三民主义。由他主编的早期《民报》,通俗、明白地宣传了三民主义,奠定了与保皇派论战胜利的基础。从一九○七年初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胡汉民随孙中山赴南洋,担任南洋支部长、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领导了南方各次起义和南洋与保皇派的论战,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理孙中山的工作,成为这一时期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胡汉民任广东都督后,又组织北伐,改选广东军政府,对发展全国革命形势,巩固广东政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9.
袁新洁 《船山学刊》2009,(3):181-184
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报刊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论战。分别是同盟会成立前,以美洲为主战场的第一次大论战:同盟会成立前后,以日本为主战场的第二次大论战;同盟会成立后,以南洋的新加坡为主战场的第三次大论战。通过这三次论战。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派的转变,并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唐伟锋 《船山学刊》2013,(1):168-173
学术界对于中部同盟会有了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同盟会的成立过程、成立原因、主要活动、与同盟会的关系、评价的研究上,目前有了若干成果,但是对中部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简称代表会和代表团,是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都督府的一个联盟组织,虽然其存在时间较短(1911年11月15日——1912年1月28日),但它不仅担负了组织南京临时政府开创中华民国国基的历史重任,而且还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代理临时参议院,行使立法职权,所以它在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人们似对其重视不够,无专文论述。拙文试从代表会的成立、代表会行使职权的过程、代表会拟定的重要文献、代表会通过的几个重要决议等方面,记述代表会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肯定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辛亥革命,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期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的机关报,好些书刊和学术沦文谈到它。但是,有一些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应该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一) 是先出版《南报》还是先出版《南风报》,各创刊于何时? 对此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09年(宣统元年)出版《南报》,1910年改出《南风报》(见蒙起鹏的《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报刊》一文,广  相似文献   

13.
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孙中山年谱》(1980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在1903年条目(孙中山三十七岁)记载: “1月25日至28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事先由兴中会谢缵泰、李纪堂与太平天国将领洪全福共谋在广州起义,建立‘大明顺天国’,预定容闳为临时政府总统。是时,事泄失败。”①这一扼要的叙述,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化进程中,辛亥革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史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历来为史学工作者所关注。从辛亥革命70周年(1981)到80周年(1991)纪念的10年间,堪称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最丰硕、最具特色的10年。浙江省史学工作者和全国一样,在辛亥革命史的园地上,十年耕耘,十年开拓,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硕果。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年十二月爆发于江西和湖南交界地区的萍(乡)、浏(阳)、礼(陵)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由同盟会会员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正如起义军檄文所宣布的,这次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政府,结束千年帝制,建立共和民国。史称六千安源工人参加这次起义。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最早记录。这次起义虽然最后惨遭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教育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人民群众。它同武昌起义以前各次重大起义一样,是辛亥革命的一次演习。值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29—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69篇论文。会议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同盟会;(二)关于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的思想;(三)关于同盟会、辛亥革命与周边国家革命运动的关系。张磊《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在民主革命年代起着“革命之中枢”的作用。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从“中华民国”、“三民主…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孙中山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也和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分不开.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戎",革命思想的发祥地;是早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活动基地,兴中会和同盟会曾先后在香港建立重要机构;在港筹办<中国日报>,成为革命党人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的舆论阵地;也是孙中山策划反清武装起义、输送武器弹药、筹集起义军费、联络海内外革命志士的基地.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8.
民初国会是辛亥革命的产物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同盟会的主要革命纲领。1905年同盟会成立宣言,把“建立民国”曾具体概括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实际就是宣布把资产阶级民主宪政、议会制度,作为革命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开掘较深的领域。以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更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延至80年代中期,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外关系、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革命团体、立宪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反满”问题、会党、华侨参加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86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一书,将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中期30余年间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状况,作了详尽客观的总结。近年的研究状况,无疑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1986年至1990年五年间辛亥革命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本文所指的辛亥革命,下限止于二次革命失败。本文所介绍的研究状况,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学术界。文中所述不妥之处,期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一杜国庠同志生平很少写诗,现在所见的仅有《南社诗集》中所载七题十四首。从这些诗中,可知他曾经参加过南社,更可窥见他青年时期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杜老生平,是颇为珍贵的资料。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冬天,正当辛亥革命前夕。是以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为首的一群具有民族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的组织。“它底宗旨是反抗满清,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抗北庭的标帜了。”①那时候,孙中山先生已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南社的成立,“是想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的。”②它不是行动的组织,而是宣传的团体,但社友中很多是同盟会会员,参加了实际反清活动,有一些还在活动中牺牲了。南社从成立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