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45-150
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并且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使得农民的流动成为必然。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他们身处城市,但从身份而言,他们仍然是农民。“城市中的农民”的边缘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与过渡性。本文通过对一个“边缘村”的形成及其居民生存状况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解释农村社会分化、农民流动的原因,并且也着重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民权利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连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6-138
在当代农民问题已凸现为农民权利问题,即由于农民权利受损而导致对农民的不公正的国民待遇进而严重损害社会公正,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农民权利受损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工业化路径以及与此相关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结果。本文在探讨农民因权利受损而受到各方面不公正对待之后,进而寻找能够体现、保障权利义务分配公平的制度、政策,以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陈龙芳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城市拾荒者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减少城市污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所劳与所得极度不平衡。城市拾荒者被政府所回避与轻蔑,被社会所歧视,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心理和物质上均被边缘化,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的组成部分。城市拾荒者存在严重的期望失落感与自卑感,这些心理因素导致很多冲突的产生。因此,政府应该与社会、城市拾荒者共同努力,完善社会公平评价机制,营造良好评价城市拾荒者的社会氛围,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心理,使城市拾荒者更多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加更多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4.
“边缘社区”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边缘社区”存在严峻的犯罪状况,它的形成机制与农民工脆弱的心理素质、巨大的文化差异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当前社会弱化的管理系统有关。综合治理“边缘社区”的犯罪问题,应从改革城乡身份制度入手,同时增强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发挥社区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京市农民阶层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阶层规模在逐渐萎缩,阶层内部出现职业分化,多元化结构的经济收入稳定上升,劳动条件与劳动环境极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宗族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还是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代际之间教育程度呈上向流动的变化,对社会的敏感问题最为关注,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总体而言,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边缘唱法”的演唱特点和多元化趋势,指出“边缘唱法”的出现有利于促进我国声乐界的百花齐放,对打破学院派一成不变的声乐理论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志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93-197
一、农民生存伦理的内涵詹姆斯·C·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农民的生存伦理,“生存伦理就是根植于农民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易之中的道德原则和生存权利”[1]8,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所追求 相似文献
9.
"边缘村"课题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45-150
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并且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使得农民的流动成为必然.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他们身处城市,但从身份而言,他们仍然是农民."城市中的农民"的边缘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与过渡性.本文通过对一个"边缘村"的形成及其居民生存状况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解释农村社会分化、农民流动的原因,并且也着重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樱芳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3-56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11.
臧知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54-160
农民战争史研究是田昌五先生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考察中国历史规律的一个支点,其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自成体系、卓然大家,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其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烙印,但是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遍意义;而对农民历史命运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一个史学家所应有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敏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41-44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才会真正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社会保险发展的历史和原因,追溯农民工的由来。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因而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势在必行。文章从国家、企业、农民工三个层次探讨了如何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二斌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6-10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而了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根据。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主要有制度期待、管理期待和社会期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制度期待是主要内容。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拿出一整套可以有效实施的社会保障方案,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相似文献
15.
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宪法权利。受社会生产相对落后以及原有二元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现状堪忧。社会保障立法缺失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关权利。要使农民工实现社会保障权,必须从立法、行政以及国家履行积极义务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民失业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斌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1):78-8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当代农民面临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农村隐性失业日趋显性化,公开失业数量大增。对此,中央政府应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出台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865-868
如何使农民工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浪潮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是许多政府和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从农民工群体——集体层面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重构农民工群体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社会实体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产生的基础,增加社会资本既要有良好的社会实体为母体,还要有社会网络为载体,所以要想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资本必须很好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并提高群内的整合和群间的链合。提出了组建有关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这一过渡性质的非赢利组织的思路,阐明了其生成、运行和发展的机制,认为农民工群体组织的筹建,可以增加农民工的网络融入度、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度和社会资本,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立法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工作滞后,立法空白多、位阶低、体制不规范、适用范围窄。其原因有三:一是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限制;二是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制度的“约束”;三是观念障碍。 相似文献
19.
郭超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Z1):6-8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现,解决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势在必行。解释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实施中的阻碍,并根据目前农民工的生活生产状况,对其社会保障的完善提出了实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游走在城市边缘—简论当下“农民工”题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蓉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55-58
近些年来,随着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文坛上随之兴起一股“打工文学”热潮。这类“农民工”主题小说集中地反映了进城农民的物质与精神双重生活,他们向往城市文明。同时,作为城市边缘一族,他们又与城市存在着种种格格不入的尴尬。在承受着生存与心理的巨大压力下,回归乡土田园最终成为广大农民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