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金融开放的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金融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可以有两种备选方案:第一种是在完善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有一行三会、地方政府参与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制度;第二种是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单一的金融监管部门,统一行使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权。  相似文献   

2.
推进上海航运业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近期与远期关系.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平台,加快航运制度与功能创新,近期重点在自贸试验区内,远期重点在区外,发挥自贸试验区对航运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区内与境外关系.借助自贸试验区平台,实现与境外航运业在监管制度、税收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接轨;三是区内与区外的关系.形成在区外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系列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及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跨境投资与结算已全面启动。对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及资金跨境风险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从事跨境业务的机构迅速集聚,跨境业务量迅速发展,但跨境业务提速并未造成资金跨境风险的传递,也未对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破坏性冲击。建议抓住机会进一步加速推动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并以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为抓手,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但"管得住"资金跨境流动风险这根弦要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4.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1):46-49
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进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从全球看,新一代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产业链加速重构,迫切要求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和压力测试;从全国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迫切需要自贸试验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引领带动效应.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利用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要用创新"对冲"创新的风险。无论是银行传统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在持续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要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创新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兼具多边、区域、双边、单边开放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及区域、双边规则对接的“点状”“块状”或“网络”关系,中国自贸试验区战略体系逐步形成.通过深入对比分析4个自贸试验区战略功能定位、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政策制度创新、金融等重点开放领域的差异,可提高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欣欣  马梅 《科学发展》2016,(12):85-89
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应继续矢志不渝地贯彻国家"先行先试"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打造"风险可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为金融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离岸中心建设应从分离型开始,内外分账管理,注重防范风险,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渐进式过渡到内外渗透型.在业务开展方面,从传统的银行业务开始,逐步向保险、证券、其他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以拓宽引进外资的渠道.同时,增加对离岸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形成完整的科技化监管系统,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敏锐性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
自贸试验区应按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部分规则先行先试,加大压力测试,重点在贸易投资、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政府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以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改革开放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国际经济治理试验田方面的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国家战略,运行有序,总体进展符合设计预期,基本达到阶段性目标和试验效果。具体地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4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在形成开放倒逼改革态势、推进服务业开放、接轨国际的制度框架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等方面取得了试验成效。上海要积极对接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变化,推动自贸试验区在更高层次的开放中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