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运隆替的象征,学术风气的邪正也往往成为世道人心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国民的诚信缺失已成为中国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很大程度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就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气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  相似文献   

3.
周怀峰 《学术界》2012,(7):154-161,289
社会进步有赖于反映社会良知思想的指导,反映社会良知思想有赖于学术的自由和自主探索,学术自由和自主探究则有赖于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而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又是与一定的学术制度相联系的,学术制度的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术风气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乾嘉学术成就,便使人们自然联想起那些著述颇丰的朴学大师,却往往忽略了虽未留下经学鸿篇巨制而对乾嘉学术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朱筠。本文以为朱筠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作用显著,其倡导之功,不在著述之下。朱筠借朝廷之力,首开辑佚之风气,而成四库全书馆开设之先声。而四库馆的开设,集中了一大批汉学精英,成为汉学家的大本营,推动了朴学思潮的勃兴。朱筠还以朴学训士,表彰经师先贤以倡朴学。特别是他自身探经嗜古,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尊汉学而薄宋学,重古训而轻义理,并为汉学指出了治学宗旨与门径。此外,他还广招学人于幕下,搜罗承学之士,振拔困厄之士,遂被奉为士林风会之盟主,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学术批评网的开通,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大陆学术批评事业的真正起点。虽然在此前的十余年里。也有不少学人在学术批评方面引领风气甚至颇有建树,如杨玉圣先生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一文中所列举的贺卫方、梁治平、邓正来、陈平原、林毅夫、刘东、方流芳等,但他们都只是将从事学术批评当作个人学术经历中的阶段性兴趣,既未专心致志,亦未持之以恒。杨玉圣不仅将学术批评当作学问来做,而且还以创建学术批评网等方式.大大拓展了学术批评的空间。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学术批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杨玉圣及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才成为一块繁花似锦并且可以继续耕耘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的发展源于对主流的反思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的国际化浪潮主要是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思维,这产生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氛围,但是一些主流学者却以"国际惯例"为借口为当前的学术风气辩护。显然,这里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贵在反思,而不应盲从主流;贵在寻求自己的认知,而不能为不断求新求变的社会潮流所迷惑。而欧美的学术风气和制度传到国内后往往发生很大的扭曲,这也是国内经济学理论缺乏创新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阶段之后,大致可分作三种:一是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卷气、学者气,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问政、致用的风气,三是为个人名声和物质利益,视学术为敲门砖的商业气息。"三气"的不同搭配,相互的渗透,此消彼长,便造成现代学术环境的不同气象。返观"五四"学术与今日之学术,会发现这两个学术环境已经存在巨大的反差,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也可划出迂回曲折的学术路径。由"五四"学术上溯至离我们最近的古代,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述》对于今日的学术有着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九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九十年代以来 ,缘于中国大陆学者治学旨趣的转变、学术商品化现象的开始形成并日趋强化以及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熏染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成为了中国学术界新的关注热点。本文对学术界这一新的关注热点做了简要的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同仁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理解、关注、支持 ,乃至能够以“铁肩担道义”的学术使命感积极地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学术界的状况,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如果仅仅从一些数据和硬件来看,如学术从业人员的数量、学术成果的产量、科研的经费多少、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个学术界的灵魂——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却着实令人担忧。许多有识之士坦言,当下我们的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极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对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批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一刀切”式的数字量化管理;第二,绝对的功利性;第三,评价形式僵化;第四,学术风气浮躁。  相似文献   

11.
学术腐败与学术制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术品格的丧失与学术危机学术曾经以其独特的品格在大众的心目中树立了高尚的形象。仅仅是“学术”这一字眼,就令人肃然起敬。在人们心目中,学术之品格与理性、自由、独立、纯洁、高尚、求实精神等字眼,往往是同义词。劳作于学术园地的学者被视为智慧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因而人们对学者的信任和期望都非常之高,向其投以崇敬和仰慕的目光。学术界也曾被长期看作功名利禄重重包围下仅存的一块圣洁的领地,是人类灵魂在世俗的喧嚣中赖以安宁的精神家园。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唯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学术这块净土…  相似文献   

12.
科研项目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学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各级科研项目的设立使科学研究者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使过去无法完成的研究得以进行下去。科研项目的设立也使学者的个人研究与国家的文化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而不再单单是学者的个人行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主体,对学术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期刊中独特的一类 ,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重要功能。学术期刊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 ,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既是研究工作本身的需要 ,也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引起关注的不良学风问题 ,一是制度和规则的缺失 ;二是不遵守制度和规则。不良学风影响到学术的健康发展 ,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予以匡正。在树立良好学风的努力中 ,应当强调重在建设。学术期刊要努力使自己的刊物成为学术规范的范本 ,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10日,教育部出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教育部、科技部相继出台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罚措施.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专司学术打假。那么.这个“学风建设委员会”真有能耐专司学术打假?不免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11,(3):111-111
管宁撰文指出,学术期刊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学术积累和学术探讨的平台,也承担着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的使命。学术期刊既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也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不仅要关注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还要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走向,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学博 《云梦学刊》2010,31(4):13-14
听了刚才几位专家的发言,很受触动,很受启发。的确,高等学府特别是知名学府,对于促进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今天,我想主要就知名学府与当代学术风气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术学风建设 繁荣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学风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体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根源。加强学术学风建设,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一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即树立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观;二是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制度;三是要积极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白长 《理论界》2008,(4):1-1
程义伟的《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作品研字窃,是一部研究辽宁地域文化方面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项具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开放的文化视野的文化建设课题。作者通过社会文化的视角,以文化镜像的审美维度和解读艺术家的创作的研究路径,审视了辽宁当代的文学、美术现象,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和时代审美价值,进行了一种个性的,具有学术创新性的历史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