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乐粉贵 《江苏统计》2001,(10):31-32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给统计带来的变化表现在 :社会对统计信息需求是剧增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指标体系趋于科学化 ,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统计以强化等  相似文献   

3.
一、统计信息商品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才能成为现实的商品。统计信息电不例外。统计信息被交换的数量越多,其在统计信息量中所占比重越大,统计信息商品化的程度就越高,其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就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对统计信息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又为统计信息商品化的实现提供了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4.
谭国源 《统计与预测》1996,(2):10-11,26
市场经济呼唤加强职业道德──再谈统计职业道德谭国源建国以来统计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基本认识,其中一条就是统计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职业道德,如实反映情况。要搞好统计工作,就得深刻理解统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其表述,认识加强统计职业...  相似文献   

5.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种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更为统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使统计工作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如何使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好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预测》1995,(4):50-51,57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办好统计信息咨询高州市统计局近年来,我局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进统计信息社会化、产业化、商品化,大胆创建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开展统计信息咨询有偿服务,不断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统计工作的发展.提高了统计声望,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8.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搞好统计信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统计与预测》1995,(1):38-39,47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搞好统计信息工作惠州市统计局黄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向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迈进新形势下、计划、财政。税务、金融、经贸以及劳动工资等体制都在进行改革和调整。那么,受计划经济影响之深的统计体...  相似文献   

9.
统计作为一种先进的国家管理工具,理应在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各级基层统计机构无法摆脱各种干扰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权力,以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这说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发展要求,需要加快研究符合市场经济管理要求的统计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脱离客观经济环境及经济利益关系谈论政府统计的相对独立,本身不具有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制度方法要适应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 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统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依存度越来越强。然而,统计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对此归纳为“三个不适应”,认识到了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要害,加大了统计改革的力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作为一名学统计、一直干统计的统计工作者,我觉得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改革的部署,应着重于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这里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统计:如何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统计困惑:滞后期知多长 统计是一种事后计算,因而具有滞后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正因为统计具有这种特性,有时反而为统计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寻找到了一种适宜的借口。然而,社会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我们强调统计的这种属性而停止需求。请看这样一些事实: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如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统计学科的性质 ,自 70年代就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展开过大讨论。讨论中形成了两个基本的统计学流派 :一个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又可称政府统计学派 ) ,一个是数理统计学派。前者是基于中国 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特定职能所做出的归纳 ,后者是根据统计学学科的性质和本来面目所做的判断。大家都知道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随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数理统计是无大用武之地的 ,反之 ,与计划经济管理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统计却大行其道 ,社会经济统计学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自 80年代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带来了中国统计职能的大转…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统计如何面对"新"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经济”的“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欧几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成为主导,被称作新经济时代。“新经济”作为当前媒体最热的一个话题,可谓众说纷纭,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新”在哪里?新经济是否会从美国走向世界?中国面对“新经济”冲击的现实选择是什么?等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就新经济的一般意义而言,应该是指那种持续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世界领先的那么一种经济状态。无疑,这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新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辖区内个体私营经济迅猛 发展,怎样获取准确反映其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能否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统计考核体系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对全区经济形势监测的水平。对此,我局人员多次到个体和私营业户调查并与有关部门多次探讨,拟采取以税金指标为基础进行科学推算,获取销售收入数据的统计方法,构建一个以税金、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户数和从业人员为主体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如下:统计范围、指标设定:1.企业户数、从业人员:企业户数指报告期末,辖区内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在…  相似文献   

16.
岳巍  钟兆修 《统计研究》1988,5(3):30-38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最后阶段,它集中体现了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和水平。中国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继各个专业统计建立以后逐步创建起来的,并随着各个专业统计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由于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经济体制,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政府统计局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综合平衡统计,反映全国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比例、效益和速度,为各级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情况,制订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统计如何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统计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到经济“细胞”—企业的组织系统之中,企业管理面临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挑战,企业统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所当然也同样面临着网络经济的挑战。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越来越需要全球化、复杂化、多样化、网络化。而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统计。因为企业改革需要企业统计为其提供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战略、目标等不一样,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必然对企业统计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来说,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会有如下几方面的信息需求:关于本…  相似文献   

18.
颜德纶 《统计研究》1989,6(6):63-65
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管理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科学蓬勃发展,不断引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丰富自己,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学科群。统计科学在发展中,也使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统计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了各门类、各学派统计学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开放、搞活能够深入下去,一方面要强化宏观  相似文献   

19.
张塞 《统计研究》1985,2(2):1-6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综合平衡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门之间、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和各地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任用一个部门、环节、地区都不能脱离其他部门、环节、地区而孤立地单独地发展。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通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使各部门、各地区、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前 言 随着数据库、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及网络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的普及应用,数据的存取、查询、描述统计等技术已日臻完善。快速方便的数据存取,并没有减轻企业的负担,数据成爆炸级增长,但能够用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却相当匮乏。于是企业开始考虑数据的投入和知识的产出比是否合理这样的问题。当初为了提高信息管理自动化水平而建制的数据库系统,仅仅实现了企业日常业务运营和交易情况的管理,这并非企业真正的需求,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