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禾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81-85
科技术语指科学技术领域里确定某个观点、概念时所使用的专门称谓。科技术语的翻译与规范,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科技发展的配套性、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支撑性系统工程。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诸多原因,两岸三地(大陆、香港与台湾)在译介、引进西方科技术语时对同一概念采取了不同的表述,这种科技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彼此的经贸、文教等交流,妨碍高科技产品的本地化与国际化进程。文章基于计算机术语翻译的个案研究,试图先分析造成目前两岸三地科技术语译名表述混乱的现状及其原因,接着从语义学角度探讨计算机术语翻译与规范的策略与方法,提出协调、统一科技术语译名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钟海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80-83
英语中称谓词其意义一般说来是明确的。语言使用者 /作者使用该词 ,有其语用意义 ;理解者 /译者是否理解到这些语用意义 ,理解得是否正确 ,是一个问题。而在翻译这个层次上 ,翻译者语用意义理解正确了 ,是否能正确、无遗漏地把语用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又是一个问题。考证来自小说《名利场》原作及译品的诸多实例 ,从关系因素、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不同角度 ,可以考察在特定的社交语境中英语称谓词sir的语用含义及翻译。 相似文献
3.
以简·爱斯丁的作品为例,基于文学语用学的研究范畴,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深入剖析人物会话,分析其会话意义背后的文学意义,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吴文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48-53
要做好像<红楼梦>这样文学巨著的英译文工作,必须注意区分文学语言的表与里,进行字面义分析和隐含义分析,正确运用字面义的翻译方法和隐含义的翻译方法.译者对翻译的介入应该以达以恰到好处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炜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26-27
法律术语是构成法律文件的基本单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每一个法律术语都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法律行为规范,袁义真实、贴切,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内涵,不存在意思含范畴不清等现象。因此,法律术语的翻译,精确性成为重中之重。翻译法律术语要求译者在通晓相应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同文化法律术语之间细微差别的基础上,仔细推敲每一个术语在法律中的含义及其内涵和外延。这样译出的术语才忠实,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张志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51-55
与把文学视为一种活动的看法相适应,我们把文学意义看作是文本含义和作品意味的统一。含义与文本相关,是文本的一种内在属性;而意味则是与作者、读者、世界和其他文本等因素相关联,是一种关系存在。含义是静态的,是意味的潜在形式。意味是动态的,是含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意义的实现。含义转化为意味或者说意义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王英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143-146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在强调认知、概念、意义、推理、理解等具有体验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的灵感和艺术性想象力的主体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艺而有节,创而有度”。 相似文献
8.
高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48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9.
金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116-119
陌生化手法是造就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应当在译作中得到完整再现。无论是从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文学翻译的任务、文学翻译的特性,还是译者的伦理来看,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手法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58-62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翻译研究出现的文化转向 ,使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得以彰显 ,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翻译过程 ;2从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来看 ;3从译作和原作与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来看 ;4从翻译主体间性 ,即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 ,译者主体性是有限度的 ,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兼论文学翻译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争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3):164-167
通过对翻译标准和文学审美艺术性的探讨,结合相关实例,论证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当中,文学性是实现译作忠实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信、达、美"的原则,在保证译作忠实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文学性,使文学翻译最终成为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比较文学"危机论"一直持续存在着.这一情形的根本原因在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不明与方法的缺陷.而将"文学传统"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则有可能解决比较文学学科领域长期存在的危机,为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2):104-106
文章以傅兰雅(John Fryer)为研究视点,通过解读他所发表的关于科学翻译和中文术语的文章,结合他在江南制造局的翻译成果,分析了他对科学术语翻译问题的看法,介绍了他和中文笔述者一起确定的建立中文科学术语的规则和方法,并考察了益智书会以傅兰雅的工作为基础进行的统一中文科学术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谭业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3)
以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翻译为例,从理论层面就对外宣传翻译的特点和原则进行探讨,阐明对外宣传翻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对外翻译是一种对话,应强调作者和译文读者在对话协商中的作用,考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动态,从而可以兼顾有效交际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兼顾多种不同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译作的对象、社会背景和时代需要以及传播途径中文化翻译的归化、异化和注释的运用,发现文化翻译中应根据翻译时的具体情况加以处理,方法应是变化的、发展的,不可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犹太裔美国作家艾·辛格的文学作品研究后发现,其所有作品都是由意第绪语翻译至英语,继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与中国文学的对比下得出结论,翻译对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20年代,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与茅盾和郑振铎为首的文学研究会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发生了一场论争。论争涉及了文学翻译选材的问题,即以经济性为主还是以艺术性、欣赏性为主,实际上隐含的却是翻译目的、意识形态、创作风格和话语权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学独领风骚时代确已成为历史,以图音为载体的“影像艺术”正在逐渐称霸,但文学永远不会终结。从长远来看,高科技所引发的媒介革命一定并只能使文学不断生发出各种崭新的形态,文学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延伸;同时即便是依托于纸质媒介的传统文学形态也会依然存在,并由于它本身独有的优势,难以想象它能够被新的文学形态完全取代。“文学将要终结”这一论断的原初以及它的不断演绎当有它特定的语境,并表达着论断者取自于独特视角的阐释和判断。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一味的争论所谓“文学会不会终结”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魏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154-159
根据"关联准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文章就小说中"会话含义"的理解与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译者要准确把握好关联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建构起与原文相似的语境.译者只有对原文的会话含义和关联度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翻译时根据读者接受的情况向他们传递出会话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