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小说《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因果传》、《金莲仙史》是由全真教的宣教文学——《七真天仙宝传》道情改编而成的,而这一说唱文学又与全真七子的圣传《金莲正宗记》、《七真年谱》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密切相关。清理这部分小说的源流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白话小说的生成模式、叙事特性和文化内涵.为小说史的撰写提供鲜活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明清《广东通志》几则唐人传的严重失误王承文近年来,我们检读明清几种《广东通志》,发现几则唐代人物传存在比较严重的以讹传讹的情况,试举出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现在通用本《广东通志》是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江藩修纂的道光二年(1822)重刻本。其书第234卷...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5,(11)
《诗序》尊废之争是清代《诗序》研究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在《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上,清代学者表现出淡化作者而突出时代、忽略"所作"而强调"所传"的倾向。在《诗序》的性质与内容问题上,清代学者围绕"作诗之意"与"编诗之意"两个概念对《诗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它到底是不是一部解释经典、体现圣人之意的著作作出了解答;围绕"著其世"与"白其意"两个方面对《诗序》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将之划分为历史阐释与价值阐释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指向对历史之"真"的探寻与对价值之"善"的追求。这就极大程度地肯定了《诗序》的解经价值,对整个清代《诗序》研究的基调与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清代《诗序》研究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诗序》尊废之争的简单延续,毋宁说是对《诗序》尊废之争的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4.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5.
《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以下简称《汇编》)[1]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意义,是一份关于清代澳门历史的珍贵档案资料。对于目前研究清代澳门历史的学者来说,可谓一部不可不读、不可不用的重要著作。然而,笔者在阅读《汇编》的过程中发现了两处细微之误,有必要在此提出校正。  相似文献   

6.
“杜夔传旧雅乐四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齐鲁学刊》2012,(1):111-115
秦之后两汉传承四百余年,真正由孔子正乐审定的"三百篇"之乐已荡然无存。魏杜夔所"绍复先代古乐",只能是东汉时的雅乐;所"传旧雅乐四曲",实即拟古之作。《辞源》、《汉语大辞典》等袭用清代学者结论,谓"《鹿鸣》的乐曲至西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皆欠明察。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术概论》被中国学者视为研究清代学术与思想的典范之作,在其单行本出版后即有日译本问世。1940年后,随着日本东洋学界世代的更替及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关注,《清代学术概论》的价值被重新审视。但由于当时的战争状态,导致并未流行开。战后日本史学界被革命史观所笼罩,对梁启超的审视局限在革命史范围。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史学界对革命史观的远离,梁启超形象开始摆脱限制,《清代学术概论》再度被译为日文,战前对《清代学术概论》价值重新估定的趋势得以延续。近百年来该书在日本学界虽然译本诸多,但从未成为指导日本相关研究的典范性作品,其意义与价值为:一是从中窥见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情况,视其为一种了解当时历史情况的史料;二是将其作为前行研究而给予学术史上的地位,但新的研究早已溢出其范围。  相似文献   

8.
《文选类诂》是清代著名学者丁福保所著,是研究《文选》的重要工具书,其学术价值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中华书局于1990年又出版此书,这实在是对文史研究非常有益的.近翻阅发现[冽]条下释文有误.其释文云:(杂诗左)案:《诗·四月》:“冬日烈烈”.《诗·蓼莪》:“南山烈烈”,《论语》:“迅雷烈风”,皆作烈.冽亦作烈.……又烈通作列.《史记·王莽传》“列风雷语弗迷”,《注》“与烈通.”案这里的《史记》显然是误,应当是《汉书》,《汉书·王莽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是清代戏曲大家,其名剧《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多年来,研究其人、其作的论著绵延不绝。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又推出暨南大学洪柏昭教授的新著:《孔尚任与桃花扇》。该书传论并佳,叙议双美;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蒙古族学者贡布嘉用藏文撰写的《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经过比较认为作者大量参考了汉文和藏文史料,汉文史料主要有《史记》、《汉书》、汉传佛教五大高僧传记、隋代的《众经目录》、元代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藏文史料有《如意宝树史》等。作者驾驭史料娴熟,对于汉地佛教发展历史表述线索清晰。本书是反映清代汉、藏、蒙三地学术交流的代表著作,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2.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13.
嘉道经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续文苑底稿》为代表的清史《文苑传》系统记载了包含嘉道时期在内的清代经世学,却尚未得到学界重视。《续文苑底稿》在经世记载方面的价值,首先是正式使用了经世学的名义,赋予经世以学术意义;其次记载了经世学的外延,史学、水利、地理、治水、语音、乐律、天算等等皆属于经世学的范畴。《续文苑底稿》对清代经世学内涵和外延的记载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选》校勘可分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而以中期成就最高。清代的《文选》校勘方法多样,或重视保存古本原貌、坚持版本对校,或综合各种校勘成果、旁证众多文献,或精于小学、深于考证。特别是清代学者已经逐渐认识到《文选》在传抄版刻过程中产生的羼乱问题,并试图通过总结李善注义例、详辨《文选》删削合并的痕迹,以恢复李善注原貌,在《文选》校勘史上尤为可贵。清代《文选》校勘的缺失一方面是学者所见版本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对《文选》文献流传的特征缺乏深入的认识,其校勘或局限于个别字句,拘泥于细枝末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全面调查和整理韩国朝鲜时代的《尔雅》研究文献,考察和讨论了其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朝鲜时代《尔雅》研究受清代小学考证学风及本国"实学"思想影响,主要集中在18世纪中期以后。文章试图通过评介朝鲜学者《尔雅》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勾勒出朝鲜时代《尔雅》研究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由《阴山学刊》参与承办的首届阴山文化论坛于8月9日“开坛论道”。此次论坛是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包头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联与《阴山学刊》承办。来自区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相互交流对阴山文化起源、发展及相关价值研究的成果。会上,由《阴山学刊》发表的《试析清代走西口的成因》、《三娘子四嫁顺义王与明末蒙汉关系》、《“西口”简析》等学术论文受到学者专家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杨婧 《理论界》2012,(10):138-141
《释梧溪集订讹》系清代著名学者、校勘家顾千里为辨正叶廷甲《梧溪集订讹》而作,在《梧溪集》的考订研究上与校勘方法上价值甚高,且因有顾氏手稿本存世,更显珍贵。鉴于该稿本尚未得到充分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同时结合对《梧溪集》诸多版本的考查,以期全面探究其学术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其校勘成果。  相似文献   

18.
薛立芳 《兰州学刊》2008,(3):127-129,124
《诗序》的作者问题是诗经研究中的一大公案。而毛亨作《序》说在诸多争论中始终居于主流地位,具有相当的影响。但主张这一说法的学者却一直未能解释《序》、《传》间不合的矛盾。事实上,清初著名学者毛奇龄曾对这一问题提出过十分精辟的见解,却始终未受到学界重视。他不仅指明《诗序》本是《毛诗故训传》的一部分,即“故”和“训”,因而其作者同为毛亨;并且解释了《序》、《传》不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结合社会史来研究学术史的学者不乏其人。就18世纪的学术史研究而言,黄爱平教授是采用这种研究路径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学者之一。其《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都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专著。而其新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清代学术史研究前沿水准的力作。朴学是清代绵延日久、名家辈出、著述如林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发展、衰落,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紧密相关,要把两者关系说清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朴学与清代社会》一书,在许多方面发表了有深度、有新…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有不少的学者,或事纂修,或事编校,往往身历其境,把见闻写成日记,其间触及图书方面故实,为后人留下了翔实的史料。一为中国辞书史资料。如1705年,查慎行参加纂修《佩文韵府》,著《陪猎笔记》(日记),称十三元韵部分,由其执笔,纂修时多所增删。若“盘根错节”四字,初查出处,本自《后汉书·虞诩传》,康熙阅后亲批“此语《后汉书》以前,当别有所出”。经编者复查,东汉前《邹阳传》已有“蟠木根柢”一则,奉旨将此增入一屋韵。又若叶昌炽日记,也有不少转述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