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董金平 《江淮论坛》2007,(2):146-150
具有建构作用的话语塑造或规训了女性气质,即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思想和行为.话语的建构作用来源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介建构着女性的形象.不同时代话语代言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造就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女性气质.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女性气质的变迁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中上叶——文化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建国以来至文革结束——政治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的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众传媒的建构功能,其对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等级等的种种描述,会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影响受众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因此,应关注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发展问题,关注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以及地位问题,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乃至性别歧视等被遮蔽的女性真正处境,逐步恢复女性失落的话语权力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乞巧节作为女性文化的载体,充分表达着女性话语,其中包括女性技能的展示、女性信仰的表达、女性智慧的象征等.以广东省乞巧节为例,分析乞巧节所展示的传统女性话语,探讨乞巧在男权社会传承所体现的价值与生命力,并思考乞巧作为女性话语表征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性别话语视觉下父权社会所赋予母亲的"主内"话语特权,源于维护父系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实则是话语霸权下的无权。母亲的女性性别由男性话语模塑规范而成,充当的仅是男权文化的代言人。女性欲回归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本性,就必须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且离不开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话语蕴藉的意义丰富、余味无穷.黄咏梅小说<契爷>的丰富社会话语蕴藉和女性话语蕴藉,是以含蓄的蕴藉形态表现出来的.可贵的是,黄咏梅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作家,能够超越女性的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反思女性与历史、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在更广阔的背景去考察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精神成长史.从女性性别平等的诉求中,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女性作家对性别关系处理的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对于女权主义所强调的社会政治权利的争取,中国当下女性写作并未做出有力的回答,反而呈现出一种性别围城之外的话语缺失之态.表现为社会主体意识的匮乏、人物塑造的阶级局限性、个人定位的话语偏斜等方面.呼唤女性小说的大气格局与真正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耿庆伟 《学术界》2015,(1):176-182,326
在"合作化"小说宏大叙事中,女性虽然参加了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被编织在意识形态话语中,但当国家、民族等概念占据叙事中心的时候,作家的女性书写因无法用心灵去感受女性的真实存在导致女性"他化":性别雄化下性别主体的悬置;形象丑化下的性别角色的遮蔽;情爱叙事中的性别失衡。小说叙事中的政治修辞一方面让这些女性形象获得了被主流话语所认同的新社会新女性的合法身份,另一方面又遭遇了主流政治话语任意编码和随意填充,这些女性因自身主体性的缺乏陷入了被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起来的虚幻镜像。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时代女性为建构话语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当时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国社会——父权制度统治下女性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此以《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宗教观的重塑为视角,浅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如何消解父权意识,将女性的话语从父权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展示出独立的女性话语表现形式,最后表现出那一时期女性话语建构的无目的性和女性的悲哀。《小镇畸人》为后来现代主义作家对女性形象和地位的描写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选美:后工业消费社会的男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工业消费社会的“选美”、“造美”热潮中 ,美丽不过是男性话语借助大众媒介编制的一个精致谎言。在这个话语体系里 ,女性永远被置于被看的位置上 ,于是女性在朝着美丽狂奔的路上 ,走得越远 ,离自己也越远  相似文献   

10.
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男权制意识形态通过霸权话语秩序和性 /性别制度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 ,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 ,女性只能以一种奴化、异化的形式生存 ,并且存在于更深的精神意识层面。历史证明 ,意识形态的作用比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更强大 ,也更有力地维持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现代社会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使女性定义自我、自我超越的需求日益明显 ,而社会文化的发展 ,又让女性对改变现有的性 /性别制度下两性关系秩序的要求愈加迫切。性别秩序的革新只有在女性充分意识到了自我的真实存在后 ,在重新整合自身的意识行为 ,并以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向旧有的话语秩序、向侵占和排挤了她的自我意识的男性虚假意识挑战的基础上 ,通过自由选择自身的意义、本质和价值 ,自主控制自身意义的产生和塑造 ,才能逐步实现消解、超越男性霸权话语对女性的控制作用 ,颠覆男性中心的概念秩序 ,摆脱女性意识被奴化、异化的现状 ,而女性受奴役、被控制、为男性牺牲的历史也才有可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1.
身体写作与女性话语的建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写作是女性作家以身体作为语言表达自我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表达女性话语的同时也由于对身体和欲望的展示而陷入两难境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于现实的语境和女性性征,并与男性达成和解。女性个人叙事话语、女性美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建构女性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福柯看来,自我若要自由自在地存在就需要话语和空间。话语关乎主体建构内在存在,空间则关系到主体的外在存在。在此重点考察《觉醒》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与当权男性话语之间的模塑和反模塑关系,并进一步从异质空间为女性追求自我提供的可能性来分析主人公爱德娜觉醒的历程和最终的命运归宿,最后指出《觉醒》作为凯特·萧邦的一个话语实践,实际上是她对19世纪末社会现实所作的一次女性话语生存实验。  相似文献   

13.
女性话语的文学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丹娅 《东南学术》2004,(1):132-140
女性话语在中国已历经百年演化过程,但因其生长在源远流长的传统男权话语之中,并关涉到每一个具体个人、具体家庭、具体组织的性别文化成份,因此,反映在女性文学的写作、阅读与批评中,便存在着十分错综复杂的状况.传统话语对女性话语资源的误识、误导与误用亦在所难免.因而,举证与分析、辨识与澄清,是女性话语摆脱传统话语所造成的困窘境遇的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片粉色的传播空间--女性网站传播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我国女性网站的一个调查取证和分析。它从界定女性网站的概念入手,分析不同类型女性网站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为现阶段女性网站与本文报设想的理想状态似有很大距离。这种距离,不仅存在于、呈现于表面上的文本、图片与话语空间中,更在于隐匿背后的性别刻板印象、参与者的性别观念里。文章进而提出,呼唤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女性传播内容、话语空间,以及独立而自主的、不受商业化左右的生存能力,是女性网站走向理想之路的必经考验。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形塑不仅是身体生物性的还原.改造女性身体的“弱种”隐喻是近代中国社会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将“保种强国”目标投射到女性身体上的实践.打造女性身体的“进化”象征既是全球范围内女权主义兴起的结果,更是近代中国一次次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启蒙对女性身体的规训.随着全球化风潮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女性开展了对身体“时尚、健康和美”的塑造,国家话语和政治话语在“摩登”符号面前现出弱势.总之,一个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承载了那个时代的世界大势,同时又被中国社会的特定需求所改造.  相似文献   

16.
赵思运 《阴山学刊》2001,14(2):37-40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女性一直被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阴影之中。已经觉醒的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开始对男性为女性设立的花草隐喻和神女峰意象予以改写,对象征男权的“天空”意象予以反叛,对性别专制的“家庭”意象予以拆解,以期完成对男权话语的突围。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女性国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生活的变化是与戊戌以来女性国民意识话语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报刊、小说、戏曲在开启民智、启发女性国民意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正是在启蒙思想家社会教育构筑的文化话语环境中,女性从为家庭承担责任和义务上升到为国家民族承担责任和义务,并进一步转变到被有意识地呼吁女性应该享有与男人同样的社会权利,而这正是国民民意识崛起的体现。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近代女性国民意识的培育表现出突出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90年代王安忆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呈现出作家以个人生存体验表达妇女身体生存体验的自觉 ,女性文学走向女性个体生存的微观世界。王安忆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女性性别生活经验进行关怀 ,尝试在社会历史中寻找女性的历史—文化—语言谱系 ,构建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  相似文献   

20.
激进派女性主义者吕西.伊利加雷将(后)结构主义者的主要观念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论及以男女二元性为基础的对立逻辑,认为这种对立逻辑和语言有着明显的联系。要颠覆男权话语就要使用一种迥然不同的言说方略,一种能够生成和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语言,她称之为女性话语。伊利加雷赋予语言优先于社会﹑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地位,两性之间的身体和心理差异对于女性自主性具有的决定作用,女性主体性只能建立在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然而,伊利加雷的性别差异决定论带有明显的激进主义性别乌托邦的特质。虽然理论本身有所创获,但是缺乏应有的社会与政治实践性。她的女性话语所表达的差异意识已不是与男性可以共享的公共意识,因而不具有男女共名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