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熙三十五年(1696),曾为准噶尔汗国所属的哈密首领额贝都拉向清朝投诚。哈密被清朝植入蒙古扎萨克旗式的统治制度,额贝都拉本人也被授为一等扎萨克。关于此后额贝都拉与哈密扎萨克旗的动态,学界以往囿于史料所限,鲜有研究涉及。本文根据《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额贝都拉奏报给康熙帝、理藩院以及驻扎在肃州、西宁的官员等数件蒙古文档案,探析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97—1701)间哈密扎萨克旗的基本状况,并展现额贝都拉在协助清朝监控再度崛起的准噶尔汗国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朝康熙(1654—1722)皇帝在执政期间,曾称赞秦始皇“兼六国,罢封建,置郡县,是一统之盛”,①抨击汉初的分封制:“武帝分锡茅土,鲜克有终,于此可见封建之不可复行矣”。②由于他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因而面对南方“三藩”割据数省、北疆噶尔丹图谋自立、海上郑氏后代继占台湾等各霸一方的局面,康熙不仅重视武备,并且多次大兴师旅。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了“三藩”叛乱,接着乘军威震叠进取台湾,二十二年(1683年)7月,台湾郑克爽出降。此后,康熙为了对付准噶尔部上层分子噶尔丹的策划自立,于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和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率师亲征。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窜扰西藏进行叛乱,  相似文献   

3.
1.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的新疆的状况 清代对新疆是极为重要的时期。由于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遏制了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重新统一了新疆,故其意义十分重大。 十六世纪后期,在厄鲁特蒙古中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和土尔扈特的四个大部分,共同组成“丘尔干”(盟会),以和硕特部为首领。 十七世纪初,准部逐渐强大,四十年代准部取代和硕特为厄鲁特首领,准部贵族统治厄鲁特各族后,对清政府仍然保持着地方与中央的隶属关系。在噶尔丹(1670年掌权)统治初期,隶属关系进一步发展,准部贡使连绵不绝。1688年(清康熙27年)噶尔丹在沙俄煽动和支  相似文献   

4.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统治了近八十年。这一段历史,无论是研究新疆地区史,还是维吾尔史、准噶尔史,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页。本文试图就准噶尔部贵族在南疆统治的确立,准噶尔部贵族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统治,以及维吾尔族人民反抗准噶尔贵族统治的斗争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准噶尔贵族进军南疆之前,广大的维吾尔族人是在察哈台汗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统治之下。十七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叶尔羌汗王阿布杜·拉西德(一五三八——一五七○年)之孙阿布杜拉汗的努力下,叶尔羌汗国与刚建国的清政府建立了政治、  相似文献   

5.
对于“卫拉特”、“额鲁特”、“四卫拉特”、“准噶尔部”及“准噶尔汗国”等名称的含义,国内外有关学者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文章旨在说明从清朝至今,“卫拉特”一词,汉语音译“卫拉特”或“额鲁特”。“卫拉特”是胡都木蒙文“oirad”的音译,“额鲁特”是托忒文“oirud”的音译,两者均意为“邻近者们”。“四卫拉特”是一种习惯称谓,指归附于成吉思汗的四万户卫拉特百姓,不指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绰罗斯等四个部落。而准噶尔部、准噶尔汗国等名称都得名于准噶尔盆地(即ziiiin gar hotogor)。  相似文献   

6.
一、论争的经过笔者曾经在“学界展望”栏写了《在我国的十五—十七世纪的北亚史研究》一文(载《东洋史研究》三九一二,1980年9月),对我国的十七世纪卫拉特史的定论和若松宽的一系列研究表示疑问。接着在《十七世纪的卫拉特—对“准噶尔汗国”的疑问》(载《史学杂志》  相似文献   

7.
俄国著名东方学家A·M·波兹德涅耶夫就《赴见准噶尔浑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炮兵大尉伊凡·翁科夫斯基及其1722—1724年沿途日志》一书的出版,给该书编者H·维谢洛夫斯基写了一封长信(后作为该书的附录)。他在信中论及了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准噶尔部僧格、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时期的一些问题,虽时隔百年,仍不无借鉴之处.因篇幅过长,兹摘译有关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部分,供研究者参考。原书系美国哈佛大学费礼初教授(已故)1982年(?)赠我翁独健教授的1887年圣彼得堡版之复印件。——译者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С·Д·迪雷科夫蒙语音译、俄译、作序并注释,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出版,莫斯科,1981年。全书共148页。《伊赫·察基》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蒙古封建法规的重要文献,也是喀尔喀(漠北蒙古)和准噶尔(西部蒙古)历史的珍贵资料。这部法规是1640年在准噶尔汗国境内塔尔巴哈台山下乌兰布拉地方召开的喀尔喀和准噶尔大封建主大会上通过的。《伊赫·察  相似文献   

10.
苏联学者О.Ф.阿基穆什金在1984年出版的《东突厥斯坦与中亚》(论文集,李特文斯基主编)提出了一张新的《察合台兀鲁思东部统治者年表(秃黑鲁帖木儿汗系)》(以下简称《年表》)。这是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穆斯林史料,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它不仅修订和补充前人的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年表的错误和空缺,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叶尔羌汗国统治者的世系和年表。但是《年表》所依据的穆斯林史料对年代并不太注意,或不精确,或无年代,而由作者推断。这样,《年表》也就不可避免地有些不确之处。汉文史料对这时期的西域情况的记载,虽不系统,但据公文档案写成,年代月日相对准确,可以  相似文献   

11.
乾隆帝关于布鲁特的诗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55—1759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期间,乾隆帝在就东西布鲁特先后自愿归附,赋诗纪实。这些诗篇,既有对布鲁特归附清朝的喜悦,也有反映布鲁特使臣在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北京城受到乾隆帝隆重招待的史实。乾隆帝关于布鲁特的诗篇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历史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形成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东方学家们对《蒙鞑备录》俄文译本的评价是怀有偏见的,这个译本是已故杰出的汉学家瓦西里耶夫(1818—1900年)翻译的。众所周知,《蒙鞑备录》是赵珙留下的关于古代蒙古的札记。1221年,他受南宋边  相似文献   

13.
康熙三十五年本《蒙古律例》(以下简称康熙本 )是 1 6 2 7- 1 6 94年间清朝针对蒙古而制定的法律法令的汇编。这个时期是清朝向中亚扩张的时期 ,也是它同一些反对势力不断进行战争的时期。期间 ,漠南、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 )领土上的一些独立的汗国 ,虽然进行了顽强的、长期的抵抗 ,但是 ,最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1 7世纪中叶 ,持续了近 2 0 0年的封建割据使这片领土分化成为漠北蒙古 (即喀尔喀蒙古 )、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即准噶尔蒙古 )。漠北蒙古居住在蒙古的阿尔泰山、杭爱山以及杭爱山以东的地方。漠南蒙古各部落分布…  相似文献   

14.
《纳兰词》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生于公元1654年(顺治11年),死于公元1685年(康熙24年),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纳兰词》共收词341阕。在清初词人中,他的成就虽不及朱彝尊和陈维崧,但名气很大。 他父亲明珠官至大学士,擅权纳贿,家财巨富。纳兰本人十八岁中举,廿三岁中进士,官至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由于他出身贵盛,少年科第,既擅文词,又娴骑射,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流  相似文献   

15.
一、蒙古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成果拉干:扎勒罕扎呼图克图—达木了巴扎尔的历史活动,乌兰巴托,1994年。贡布苏莱:封建制是蒙古传统社会形态,乌兰巴托,1995年。呼和巴特尔:(1)蒙古封建国家的对外关系(与巴尔合著).装订本,1995年。(2)13—14世纪的蒙古装饰。(3)封建割据时期的蒙古文化,1995年。(4)满清时期的蒙古文化(17—20世纪),1993年。(5)争取独立的斗争与民族民主革命,1995年。(6)共戴蒙古国的文化,1995年。H.奥日扎布:(1)拓跋汗国,收入《蒙古历史资料汇编》。(2)回纥汗国,收入《蒙古历史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6.
吴德  岳飚 《金陵瞭望》2009,(9):46-47
“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实行网上发售.防止招标代理利用负责接受报名、出售招标文件等权力泄漏信息、刁难投标人甚至组织串标围标!”3月31日.记者从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近日出台《关于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招投标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东吴大学的注册文件这次我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协助建立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初衷之一,就是想找到东吴大学在美国的注册文件。这是东吴大学校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文乃史(W.B.Nance)是东吴大学第三任校长,后来又长期担任东吴大学的西顾问。文乃史曾写过《东吴大学》一书,他在《东吴大学》的序言中写道:“鉴于卫理宗各派于1939年联合以后,监理会(原南方教派)差会的档案已经丢失,作者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记忆。所幸本人曾在博习书院教了二年书,在中西书院又从教两年,余下在中国的时间都在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苏联少数民族文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当代苏联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研究的,其一就是她的起步。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有许多少数民族还处在游牧、狩猎的原始部落生活时期,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小说,没有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而观察她的起步,又是与高尔基的名字分不开的。从目前所接触的中、俄文资料来看,高尔基关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构想,最早可以溯源到他的早期文学创作。这位伟大作家一生始终在关注着苏联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他的主要论述集中反映在致许多作家、特别是致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的信中,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的几次重要讲话里,在《苏联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落后的文化》、《分散文化力量》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和谈话里,概括起来大约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对《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以下简称《学报》)2000—2004年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旨在揭示《学报》论文作者利用科技文献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 铁勒稍加回顾,蒙古高原的突厥汗国—所谓的东突厥在公元744年被本民族中的回纥部所灭,这就是所谓的回纥帝国。关于回纥《新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称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新唐书》中所说:“回纥其先匈奴也,”与“匈奴帝国崩溃以后,许多游牧国家同北亚第一个游牧帝国—匈奴融合在一起”的观点一样,不能置信。该书中谈到的高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