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7):56-57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如此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实树立企业外部形象,由此起到现代营销中所称的推销文化的效果。以下让我们看看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刘卓芳 《人才瞭望》2004,(10):86-86
对于企业来说,培训是与教育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教育是要使个人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而企业搞培训不是为了要经理们多学点知识,而是要帮助其改善管理行为,进而达到绩效的提升。C就是change,就是改变,5就是5个步骤,C5培训法就是通过5个步骤的培训,实现经理们管理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本管理”,即企业管理以员工为中心。而“人本管理”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员工以工作为中心”。也就是说,“人本管理”要落实到员工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研究和管理,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真正体现对员工的尊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企业绩效,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研究是对岗位进行岗位设置与变更、岗位描述、岗位定员、岗位测评、岗位人员配置、岗位考核、岗位培训、岗位待遇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开展岗位研究工作不仅是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提高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南海市工商联举办的《实施名牌战略的系列讲座》上,广东兴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苏开篇就是切身感叹:“自办企业40年以来,我认为办企业容易,管理好企业很难,要将企业办得长盛不衰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他提出,搞活企业,用活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向征  李志 《人才瞭望》2005,(4):76-76
一、民营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培训工作 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与组织共同奋斗的人群,而这些人力资源必须要靠企业自己来培养。研究表明,在培训中,企业高层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计划是否周密,对培训效果起着主导作用。民营企业中培训制度往往体现着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也决定了培训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成功的培训管理尤其需要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 否则培训工作一开始就会夭折。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还有好多企业没有“作业规范书”,经营者总觉得弄这些规范手册,必须要动用专家辅导,大费周章;员工刚认为老板没事在找事做,不然就是感觉自己要被换掉,整个企业一提到此事,就弥漫着猜疑与不安。  相似文献   

7.
申占平 《人才瞭望》2006,(11):100-10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都明白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型人才就是企业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率节节攀升,这样的人才流动不是设定些规章制度、合同约束就能够完全限制的。适度人才流动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企业可淘汰不合格和缺乏忠诚度的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流动比率偏高,则说明企业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更表现出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人才战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忠诚度高的员工价值,并且加强对企业在员工忠诚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宋凤竹 《人才瞭望》2006,(10):67-67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市场承受力强、活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同时中小企业存在劣势,即:规模小、资源拥有量极其有限、势单力薄,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资源已不足以保证其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继续生存与发展,它们不但要有效利用内部资源,也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9.
蔡依依 《人才瞭望》2006,(12):88-88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众多的国内企业在受到人才瓶颈的限制之后,逐渐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是令人尴尬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自己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也许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能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郭展 《人才瞭望》2003,(8):51-51
俗话说:“理通山也倒”。要充分运用“理论”的说服力,做到以理服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人,教育人,树立民族观念,发挥科研技术人才的主力军核心作用,在不违背大政方针和企业制度的同时,大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使他们既能在宽松环境里发挥智慧潜能,又要自觉发挥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二者有机结合地统一起来,协调他们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内部的产品创新,物资的综合利用,资产、资金的盘活及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他的独特之处就是他们可以利用其知识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愿景。  相似文献   

12.
商场如球场,企业如球队。借鉴球队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在国外的一流企业方兴未艾。在韩国的足球史上,希丁克是一个重要的名字。他在接手韩国足球队18个月之后,把韩国队带进世界杯4强,实现了韩国人48年未曾实现的梦想。韩国人称赞希丁克在比赛中以“出奇的用兵和卓越的战术为我们赢得了期望的胜利”,而韩国的工商界和金融界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希丁克”的热潮,韩国企业家认为希丁克的经验同样能够用在企业管理上。一流的球队管理有哪些经验值得企业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武尚卿 《人才瞭望》2004,(10):72-73
企业定员管理,指的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的定员管理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革工作;不合理的定员管理则会导致企业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降低工作效率。作为生产性行业的印刷企业怎样才能做好定员管理呢?  相似文献   

14.
孙书静 《人才瞭望》2004,(10):30-31
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人”和“物”是两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就是在人与物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组织秩序,保证实现目标的活动能顺利进行。依照这一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法、理、情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因“企业主”而存在,也可能因“企业主”而消亡。秦池覆灭、爱多消亡、巨人坍塌等等事件就足以说明这一切。而且,在中国还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易主,媒体高度关注,并做出种种断言,如几易其主的科龙总是成为“老记们“热衷炒作的对象。再如“企业领袖”故去更是让业界哗然一片,如青岛啤酒总舵手的彭志国逝去、均瑶集团掌门人的王均瑶故去,更会让民众生发“企业要变天”的感触。而这一切在国外却非常平静,再自然不过了,如韦尔奇从通用电气的宝座卸任,企业并无出现任何波动。可见企业要获得永续发展,必须引入不以人的意志(特别是企业主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性程序装置”。这“装置”一旦生成或嵌入,企业便可以健康良性地运营了!  相似文献   

16.
放长线钓大鱼。注重员工的知识积累,舍得投资以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员工技能,切不可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刚放线时要消耗一部分资金,甚至可能作巨大的投入,但一旦线放长了,鱼钓大了,先前的成本支出就有可能补偿回来,最后的真正赢家仍就是企业。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管理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20∶80法则。“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往往是20%的人完成了80%的工作任务。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这20%的骨干力量,并不断地加以培养和激励,来带动企业另外80%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向“核心员工”倾斜“马特莱法则”所提倡的,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它将20∶80作为确定比值,本身就说明企业管理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企业要保…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各个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子系统构成。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首先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笔者对我国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陈伟 《人才瞭望》2005,(3):86-87
企业实际上就像生物体一样,都有生命周期。典型的企业均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从创业开始,经过成长、盛年,最后步入衰退。这也像自然规律一样不可逆转。当然企业生命周期不是对企业存续时间长短的描述,而是对企业灵活性、成长性及竞争性的本质揭示。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一: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 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在较长时间内奉行的经营路线。战略犹如企业的导航图。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前进,必须不断地根据企业的战略来调整自身的前进方向和路线,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遭遇危机。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区别恰恰在于能否将既定的战略转化为组织中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动。反映在绩效管理上,优秀的企业往往在形成绩效计划的时候,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员工在特定期间的绩效目标。这样就将对员工的日常管理和组织战略的执行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