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莱辛的《汉堡剧评》不只是一部普通的18世纪戏剧评论集,它还特别以大量篇幅集中讨论和解释了亚里斯多德《诗学》,因而处于《诗学》解释史上古今交汇的关键时间点。本文从分析莱辛"以亚里斯多德说明亚里斯多德"这一解释学原则入手,试图在现代语境中揭示这一原则对重启《诗学》根本精神的再理解所具有的非凡意义。莱辛的独特主张和亲自实践,使他对《诗学》的理解和解释,并不局限于《诗学》本身,而是与亚里斯多德思想的整体特别是与《修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建立了有机联系。这是对现代《诗学》解释传统的重要修正。这一返本开新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恢复认识《诗学》与人类情感(特别是悲剧情感)的本然关联,与政治和伦理的对话关系,以及对改善人心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由于现代学科偏见所导致的对古典诗学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2.
幸福概念是亚里斯多德道德理论的核心.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道德是常人的道德,这与柏拉图圣哲的道德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探讨了亚里斯多德的常人幸福的三个重要条件,以便清晰地显现出亚里斯多德对于善的理念的变革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是我国蒙学的重要经典,被称为"家训之祖"。这部典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和其说服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修辞人格"这个概念是由亚里斯多德提出,并将其列为说服力的重要来源。"修辞人格"概念及其凸显手段理论得到了包括亚里斯多德、西塞罗、坎贝尔、海德格尔等重量级西方修辞学家的阐述和发展。作为诠释说服力的重要概念,修辞人格的相关理论为我们解读《颜氏家训》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经对经典的发掘与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实用智慧、美德、善意、声誉、文风、身份角色以及"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些修辞人格的主要构件在增强《颜氏家训》修辞力及使其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风格学的研究,既是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学者所感兴趣的焦点之一。在西方,风格学的研究尤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学术传统,成就也比较大。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酉方学者就在风格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对此贡献良多,他在其巨著《诗学》特别是《修辞学》中对风格学有关基本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西方古典风格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发展规划了基本内容。至于近现代西方风格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人所共…  相似文献   

5.
文化修辞学的学科构建及其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修辞学是以修辞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解释性修辞学的范畴。本文从文化修辞学的文化观与修辞观、文化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等方面 ,对文化修辞学的学科构建及其理论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开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当代修辞学家宗廷虎、李金苓等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研讨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修辞学属于言语语言学,又具有多边性.第二,辩证地对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修辞的最高原则的确定都源自对形式、内容的科学思考.第三,修辞学史的系统研究.包括系统发掘修辞学史,系统把握历代修辞理论,系统发展学科本身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辞立其诚"。周振甫批评《修辞学发凡》抛弃了这一原则。霍四通用有"文不如其人"现象主张修辞可以不"立其诚"。修辞要不要"立其诚"?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修辞立其诚"是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翻"修辞立其诚"的传统,需要非常地慎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修辞是重要组成部份。在先秦典籍中,有不少关于修辞方面的言论。历代辞章家在古代诗话、文谈、随笔、杂记、史论、经解之类的作品中,又加以阐发与补充。虽散见各书,未成体系,但对于修辞实际的探索,修辞理论的研究,颇有贡献,逐渐形成中国古典修辞的一些传统概念和原则,所以称为古典修辞学。 把修辞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系统而全面地加以考察、研讨,还是近数十年的事情。“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才有“修辞学”这一名称。当时研讨修辞的文章颇多,也出版过一些有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内容涉及文章学、写作学、古典美学、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我国古代修辞学的传世之作,它的修辞理论,尤其是修辞的原则对中国传统的修辞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梳理《文心雕龙》的具体内容,来探究刘勰运用修辞的一般性原则,以便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国外修辞学研究散点透视--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 ,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义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 ,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 ,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修辞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社会心理,因而对同一客观事物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的修辞色彩。文章试从修辞的视角对汉维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从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系统四个方面揭示汉维语言修辞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修辞术是西方的一门古老学问,而且是西方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谈到西方修辞术时,常常将之拿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汉语修辞学相比较思考。实际上,如果不先深入认识西方修辞术的种种特质的话,任何轻易的比附只会带来模糊和混淆。回到西方修辞术的历史传统,我们发现政治性是其最本质的特质。只有认识了西方修辞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才可能真正认识西方修辞术。本文考察了西方古典修辞术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重要历史演变,试图理清西方古典修辞术与社会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由此还原西方古典修辞术本质上的政治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鲁迅先生的创作颇具特色,独树一帜。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著名翻译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其作品融会了中西伦理文化的共性与冲突。中西伦理对鲁迅创作思维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迅一方面试图用西方新伦理突破中国封建旧伦理的禁锢,另一方面又深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这种矛盾和交锋在鲁迅作品中时有隐现。作为译者,基于中西不同的伦理观,对鲁迅作品进行翻译时便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从而导致读者的误读。对比《狂人日记》的两个英文译本,探讨译本中隐含的鲁迅的不同伦理观。从中西伦理契合型和冲突型两个角度分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译本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修辞学都发端于对口语交际的研究,但中国修辞学对文学的关注要比西方修辞学早得多。在对文学的修辞批评方面,西方多强调"说服",而中国更注重"表现";西方重在接受,而中国重在表达;西方侧重作品,而中国还兼及作者;西方突出程序,而中国还考虑过程。在方法上,西方长于论理,中国长于感悟。然而,中国的修辞批评失之零散与玄虚,而西方的修辞批评失之宽泛与偏激。因此,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必须对中西修辞学及修辞批评理论进行合理取舍,建立全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论述涉猎广泛、独具特色。在他的论著中,论述到的汉语修辞格计有22种之多,不少是其他修辞学专著没有触及的。无论是讲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修辞格,他都紧密结合汉语语法来讨论,与一般修辞学者的研究思路大不相同。特别是他讲现代汉语修辞格时,完全摒弃了20世纪30年代讲修辞的著作"先从国外学习了一种体系,然后再在汉语中找例套上"的做法,而是以一部专书《红楼梦》为取材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很少受西洋修辞学框架的影响,因此颇多创见,结论亦都符合汉语修辞的实际。王力先生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全面而深刻。他对汉语对偶格的论述,既有结构形式上的细致描写,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与解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语的特点非常有启发意义。王力先生对汉语"省略"问题的论述独出机杼,所论内容远较普通修辞学著作要全面周延,揭示了汉语语法与修辞紧密关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修辞学走出了低谷并冲破了“劝说”的藩篱,成为一种把语言作为社会行为、把目的和阐释作为异议的决定性因素的新理论,一些重大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自然科学的公共讨论的修辞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修辞既是我们组织和使用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是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由于修辞总是与社会处于一种共生的关系,因此,修辞不仅与个人行为休戚相关,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密不可分。现代修辞学不仅研究语言的修辞手段和方法,更要研究言语活动的过程和话语的整体,还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各个领域,发挥其更大的社会功能,乃至于在人类的交往中用于消除分歧,解决争端,促进共同的理解,最终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论广告图像传播的修辞现象及其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大量的广告图像产生。广告视觉传播在广告信息传播活动中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意义。广告视觉传播以图像载动信息,通过媒体图像向受众传达信息,进而达到视觉说服的目的。修辞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修辞现象的目的就是“从表达效果出发”。广告视觉传播存在图像传递信息表达效果的研究需要,因而修辞现象的研究有必要从传统语言修辞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视觉符号修辞的范畴中来。这意味着载负修辞现象的外在符号形式发生了转换,而这种修辞现象的载负外在符号形式的转换,与受众心理有着很重要的内在联系,并使广告图像传播获得较理想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前后喻文化为视点探讨马哈福兹与巴金家族小说中表现出的父权政治与青年文化的矛盾冲突 ,即年老一代妄图以旧文化传统束缚年轻一代 ,年轻一代则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感召下力图变革旧文化传统的弊端 ,并分析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 ,可以发掘出二者作品反映出的以伦理为本位、以道德为重心的东方文化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9.
政治道德还是道德政治——评我国传统的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道德和道德政治是两个内涵截然不同的概念.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以"仁"、"礼"、"忠"、"义"、"民本"等政治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德治其实是一种把道德理想化、绝对化的道德政治.再加上它以"人性善论"为出发点,以道德自律为主要实现途径,其实是一种政教合一式的、以人治为本质的道德政治,所以它最终没能使我国政治踏着传统的脚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