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震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156-157
褚斌杰教授的《楚辞要论》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对历代楚辞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然后一一提出自己的见解,是本带有总结性的学术著作;更重要的是对楚辞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创获良多,从而形成全面突破,成为当代楚辞学著作中成就很突出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黄震云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1)
当代楚辞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评翟振业《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黄震云翟振业先生的两本专著《离骚自我新论》和《天问研究》,经过艰苦的努力,已经分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两本著作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特征和一定的思想高度,皆为旗扬大泽,... 相似文献
3.
代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2-106
《楚辞·天问》“该秉季德,……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一段,是研究先商史的重要资料,王国维、顾颉刚等先生对此都有讨论。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可知该节反映了王亥、上甲微父子都与有易氏女有婚姻关系,原因即是先商族存在的收继婚和兄终弟及制度,王亥死后,王位和有易氏女传给王恒,而在王恒之后,又回传给王亥之子上甲微。这一问题的梳理,有利于了解先商族史迹和婚姻、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金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四库全书总目》论述历代楚辞著作之大旨、源流,考证得失、权衡异同、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使《四库》之楚辞论具有学术史的特点,从而成为楚辞学史的滥觞之作。由于清代政治气候和学术风气的影响,使《四库》馆臣在对历代楚辞著作的评价上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对汉至宋的考据类著作评价甚高,而对宋至清发挥义理之作,多持贬抑。应该说《四库》大致勾勒了一部简明的楚辞学史,是对楚辞研究的重要贡献,但对明清著作缺略甚多而且贬抑过分,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张怀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首先论述了《天问》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屈原的理想情操,进而从总体上阐释了《天问》这首千古奇诗的思想内容。作者意在说明,《天问》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站在时代前列的勇气,并提出了“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的反“天命”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杨建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
《离骚》是中华民族琳琅满目的文学长廊里一座嵌满瑰宝的丰碑。其熠熠闪耀的光华,照亮着后世无数文学艺术的珍品。诚如鲁迅所说“《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极广远”。它不仅对后世诗词歌赋有影响,对小说、戏剧也同样如此。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聊斋》的艺术源流,便可发现,《离骚》对小说《聊斋》就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133-135
《说文解字》由于构建了依据字形偏旁编排汉字的体例,开启了文字学史上部首查字的先河,因而为古今学人使用工具书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在推求汉字属性,了解字、词义等方面有较高的训诂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苇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31-34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10.
代生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天问》中保存了较多的夏、夷集团的史料,全面地反映了五帝时代中期至夏初两大集团的关系是权力斗争和交流并进的:在夷夏斗争中,包含着婚姻等和平方式的交往;在婚姻关系中,也蕴含着斗争和利用,并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单纯的武力斗争。《天问》仅千字之文,全面记载了这一时期东夷、华夏集团联盟间的重要史事,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1.
王宏理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楚辞章句》前人皆以为是刘向所定、王逸所注之本,近人或又以为《楚辞释文》是旧本。实际上刘向之时《楚辞》仅初具规模,王逸之后,编者注家或依己意,篇目、篇次、卷数以至注释之语等仍时有变更,而经历代传抄翻刻,至误至疑处自不在少数,故与原来面目距离渐远。则今世之人并不该也不可能以一二例证判定何者为旧本。 相似文献
12.
代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2):35-38
<天问>中保存了较多的夏、夷集团的史料,全面地反映了五帝时代中期至夏初两大集团的关系是权力斗争和交流并进的:在夷夏斗争中.包含着婚姻等和平方式的交往;在婚姻关系中.也蕴含着斗争和利用,并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单纯的武力斗争.<天同>仅千字之文,全面记裁了这一时期东夷、华夏集团联盟间的重要史事,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张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6-149
《楚辞》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语言自身的复杂性成为英译的巨大障碍。本文首先描述了《楚辞》的英译历史,简要评述了现有《楚辞》英译研究的不足,认为目前国内外译界对《楚辞》英译文本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存有可以拓展的多维空间,而平行语料库应该是《楚辞》英译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自建《楚辞》平行语料库,结合语料库的定量研究法与翻译研究的定性研究法,以《楚辞·离骚》植物词汇为个案,对不同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原文与译文及译文间的差异性,为我国《楚辞》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闻彩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楚辞校补》之文字校勘论略闻彩兵一自汉代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传后,二千年来,历代学者对于《楚辞》研究相沿不已。闻一多之于《楚辞》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研究兴趣。1930年秋后,闻一多至青岛大学,教“大一国文”和“中国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5.
16.
段双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3):63-67
闻一多研治中国古典文学,以《楚辞》时间最长,用力最勤,成果最丰。他的研究方法,一方面继承清代朴学大师重考据和训诂的实证传统,扎实地做了扫除文字障碍的工作;另一方面力主创新,从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社会学,甚至用地理学和戏剧学的视角多层次地研治《楚辞》。这种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后来的《楚辞》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润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文章分析论述了清代蒋驻对《楚辞》研究的贡献,着重评价他突破旧说,摆脱儒家保守思想的束缚,从整体上研究屈赋的方法,指出他在字词释义、时地考证、驳正旧说、创立新说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林润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 :一是其选篇原则。王夫之将那些能体现爱国忠君思想 ,并具有楚辞风格的作品入选 ,目的是“广三楚之遗风” ;二是“以意为主”的作品论析 ,注重联系屈原的情感、经历 ,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达屈子之情于意言相属之际” ;三是“认理唯真” ,“脚踏实地” ,虽不刻意于文字训诂 ,但对字句的诠释颇有独到之处。诠释楚辞而不自觉地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流露出来 ,这是“文字狱”盛行之时 ,王夫之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鸿模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象征和阐释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象征就必然有阐释。“阐释”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但“阐释”不等于“理解”。按照狄尔泰的看法,“阐释”是从“理解”派生出来的特殊形态。“理解”原是对内在的精神生命从其外在的表现的形象进行把握的作用或过程,它的特征是对表现的内涵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没有离开直觉的作用。而“阐释”是“理解”的完成形态和发展,它将“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68-74
范晔《后汉书·文苑传》较早提出王逸撰《楚辞章句》的说法,此后学者撰述引用而无疑.但《隋志》等目录并未见"王逸《楚辞章句》"之所载;而汉魏晋南北朝时人称引《楚辞》时也无一例外皆不见称引王逸《楚辞章句》.而据李善《文选注》以及其同时代人著作来看,其所称引皆谓"王逸《楚辞注》"而已.且据《文选注》称引其它《章句》如薛君《韩诗章句》、蔡邕《月令章句》等著,以及其言《章句》与"王逸《楚辞注》"等并列而皆不言《楚辞章句》等作法来看,李善等所见王逸《楚辞》著作之书名实为《楚辞注》而非《楚辞章句》.且其著述始为人知当大致在范晔之世,而其初步与广泛流传则当裴骃与顾野王之时,至于唐初方取得权威之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