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歧路灯》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同期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其主要故事情节是写聪明伶俐的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由好变坏,又由坏转好的发展过程。该书通过对两种势力争夺谭绍闻的激烈斗争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教育青少年的一般规律,表明了育人的重要及艰难,所以前人多称其为“教子弟书”、“淑世书”。小说为谭绍闻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广阔深刻的社会背景,内容极其丰富,故又素有“十八世纪社会风俗画”、“百科全书之称”。  相似文献   

2.
《歧路灯》主人公谭绍闻的住地为“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萧墙街”,乃是借用“祸起萧墙”这一典故。而谭绍闻的乳名为“端福”,祸福相连且又相互转化,作者用意相当明显。可以说,《歧路灯》小说整个故事是以“祸起萧墙”与“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来构架的。书中另一不可缺的人物王中,是个既忠且义的仆人,从他的身上可找到诸葛亮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是指:通过虚构的形象来表现人生情理、探索人生心灵奥妙的文学体裁。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就是指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向这一观念的靠扰与认同。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经历了数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完成其初期工程。其中,茅盾的贡献甚为突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经历了旧小说、新小说和现代小说等三个阶段。三者从时间上的分界线是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在旧小说阶段,小说的地位极低,只能作为载道工具或娱乐品蟋优于文学殿堂之外。小说应具备的品格──表现人生情理、探索人生心理奥妙──被严重扼杀。在…  相似文献   

5.
冰心是初登文坛就获得巨大影响的作家,回到历史现场,会发现其世纪初的影响,主要来自人生问题小说的创作,然而,评论界和文学史对于冰心人生问题小说的评价,历来都不算高。这一世纪的隔膜,来自文化观念与文学观念的隔膜。冰心人生问题小说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问,切入到了转型时代最深层的意义虚空,呈现了小说是展示存在的文体文化本质,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葛水平的乡土小说创作恪守在生活的最直接处,回归到人性的最本真处,在边缘处忖度着人生的深意。她对现实的人性思量则恰如其分地体现在其民间意识的历史叙事中,从而使她的乡土小说给了人生一种绚烂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方方笔下的两种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在“新写实”的热潮中崛起于中国文坛.在“新写实”的喧嚣之后,在作者、读者及批评家的激动与亢奋过去之后,我们有必要再次梳理和审视方方笔下的人生.纵观方方小说所反映的人生,我们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沉重而深邃的人生人生之沉重,在于其丰富的生活蕴含及其触发的沉潜的人生思考;人生之深邃,在于作品深入而透彻的人生透视和对人的生存的哲理探寻.我们在方方的《风景》、《祖父在我心中》、《桃花灿灿》等小说中,不难看到这种人生.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新论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改造、被拒斥的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成为汪曾祺小说中合理、合法、肯定甚至颂扬的对象。同时,汪曾祺小说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开启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成长小说,在西方是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在中国则因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其它类型纠缠不清。要想真正将它与教育小说、传记(自传)小说、青春小说等类型小说区分开来,必须认识到其精神实质是讲述个体在”内心自我”与”外部规约”的激烈争夺中最终做出重大的人生选择,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徐勇 《南都学坛》2009,29(5):43-45
曹乃谦虽然对其笔下的山西雁北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感情,但这个世界并非被认为的那样是一片"净土",毋宁说这是一个分裂的空间,其时间指向上的暧昧不明使得小说在意义的读解上呈现出多义性的一面,作者把乡土世界简化为食色人生的主题,其实反映的是作者对现实和历史无力把握的心理体验和经验。而其小说在描写食色人生时又呈现出灵肉分离的一面:"我"对灵的注重对应乡土农民对赤裸裸的肉欲的饥渴,这些都透露出作者背后深深的矛盾和焦虑,故此,与其说曹乃谦乃一"真正的乡巴佬",毋宁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小说世界呈现出的矛盾和分裂其实是作者内心情感体验和思想分裂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吴宓认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消遣,而是人生的表现,赋予了小说对个人、社会和世界以厚重的文明教化功能。他从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流派那里吸收“写实小说”的概念,把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作为小说主旨追求的目标,强调小说对真、善、爱等终极价值的张扬。依此为标准,吴宓展开了对中外“写实小说”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5.
陈忠实早期小说无论是题目、环境,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在修辞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总是用特定时代的褊狭的公共化尺度,来评价所叙写的生活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一种空洞而虚假的形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观情感和道德态度的褊狭导致的过度化讲述造成的。之后,陈忠实经过了蝉蜕一样的自我剥离,才摆脱了他早期创作的幼稚和肤浅,垦拓出一条渐行渐宽、渐行渐远的艺术之路,才终于写出了《白鹿原》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以人文精神为切入视角,从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情操三方面剖析毕淑敏都市小说创作中人的价值观念变化,从而解读毕淑敏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开拓人性文化中人文关怀新局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MAIN ABSTRA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Novel Creat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s of Yu Dafu's Novels and Xuan Zhenjian's Abstract:The themes of Yu Dafu's novels are mostly concerning the themes of "the depression of sex" or the sadness of life, which are due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as the citizens of powerless country,to a larger extend associated with Yu's life experi- ence and his special characters sensitive but affectionate, self-esteemed but aloof and proud. On the contrast, Xuan Zhenjian is born with superior status and gentleman's virtues,so he cherishes his traditional marriage life,concerns more about the social problems on fami- lies and jobs 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livings,and especially discuses the sadness of life of the intellectual in that particular Korea.  相似文献   

19.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的小说《高兴》,从史学格局看,显示了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推进的可持续性。这一贾氏特有的书写方式,称其为“贾平凹个体文学史”,有着这样四个层面的特质:时代跟进,直逼现实的史学意味;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的对话;农民人权问题的演绎与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兴》诠释着作为作家的贾平凹是不断营造史学格局的鲜活的文学史者。  相似文献   

20.
刘震云小说权力批判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云对于权力腐败的批判和揭露在其创作初期就已经开始了。他以形象生动的审美方式和艺术良知,借助自己零度叙述和模糊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力腐败现象,审视了权力腐败的关键和重大危害,尤其是揭示了权力腐败对民族生存、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完成了作为一个作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