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历史人物。他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抗俄抗法,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亦由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举人跃为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入阁封侯,成为满清历史“二百余年之旷典也”。左宗棠的飞黄腾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这里不复赘述。本文试图从左宗棠的抱负、才识、性情以及思想等方面作一探讨。一、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胸襟与抱负,为其“出山入世”奠定了基础。左宗棠世居湘阴,家凤朴拙,历代耕读  相似文献   

2.
<正>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首领.但目前史学界对于他们办洋务却有着绝然不同的评价.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左宗棠办洋务是爱国的,而曾国藩办洋务是卖国的.这种把曾国藩办洋务和左宗棠办洋务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左宗棠与曾国藩办洋务虽有差别,但是大同小异.下面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名趣联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人联者,趣味更佳。清朝“中兴名臣”“曾李左”的曾国藩、左宗棠,经常有政见不一、相互争吵的时候,但曾国藩巧妙地施用各种用人之法。网络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围。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曾国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对联来试试他,于是他说出上联: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璟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京朝,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带领一班“正人”在军旅、吏治和社会改造上开晚清社会风气之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晚清衰败的步伐,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晚清深重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时隔一百多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教家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曾国藩家风有其独特内涵,这主要表现为:家庭有生气、做人有志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存半点官气、要有倔强之气、读书变换气质。曾国藩培育的家风有其大本大源,即始终突出“气”这一核心理念,有其深厚的哲学渊源,吻合了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理学大师的身份。它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那就是爱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风是家长之风,非身体力行不足以成风气。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是镌刻在长沙近郊新近修复的左宗棠墓前的一幅对联。它简要地表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中的功绩。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青年时,他有兴于经世致用之学。中举后,他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常“耻不能自食”。但左宗棠虽“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发奋研究兵事、地制、农学,以图有益于国家。他与林则徐相互倾慕。1850年,太平军兴起,左宗棠先是隐藏湘阴青山白水洞,后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从此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罪恶道路,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等要职,成为晚清“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统治阶级中倡办洋务的重要人物。在洋务派内部,无论在倡办洋务的目的还是方针措施上,左宗棠都与李鸿章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完全等同并论。李鸿章积极倡导并参与洋务运动,主要是他为了强化个人势力、巩固其政治地位的一种努力。李鸿章与曾国藩系下的湘军,是晚清兵为将有现象的发源地。过去,军队是掌握在国家政权手中,但发展到晚清,军队已成为乡勇部队领袖的私人军队,这些军队领袖往往拥兵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晚清“桐城中兴”的领袖。曾国藩所以要中兴桐城派,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古文经过曾国藩的改造,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学的手段,这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众多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周围,以桐城古文及洋务相号召,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的鬼神思想反对鬼神作为实体的真实存在,且表现出“宰天者人”的倾向。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曾国藩倡五经而反《新约》,崇孔子而斥上帝,以理性主义的儒家礼教对抗神秘主义的宗教神权。曾国藩曾主持过求雨、祭祀龙王等活动,但其本意是通过“神道设教”实现其教化目的与政治目的,以稳定人心、消弭拜上帝教的神权影响为指向。在对天人关系的表述中,曾国藩所说的“天”主要是“义理之天”,而非人格神意义上的“主宰之天”;他强调“宰天者人”,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与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与左宗棠互讦联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左宗棠交恶,世传二人以联嵌名字相讦.引证历史资料(包括有关笔记、谈话、家书、函件、奏疏、对联等),证明二人虽不和,彼此却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对方,互讦之联纯属伪托.  相似文献   

12.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清朝“中兴四大名臣”,有关他的文献整理和资料编撰自光绪年间起,主要是为整理其生前著述、官方修传和私家传记等,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针对彭玉麟的学术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才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竞相鉴用新理论新方法,并开展跨领域研究,借以拓宽学术视野。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明显激增,但也存在《彭玉麟集》增补录工作进展缓慢、彭玉麟与晚清水师关系研究不足等缺憾。  相似文献   

13.
百科瞭望     
孙中山创译“经济”一词“经济”这个词最早译者是孙中山先生。本来汉语中也有“经济”两字,比如,清末曾国藩曾撰“季子自命才高,与人意计时相左”一联,左宗棠对以“藩臣一心为国,问伊经济有何曾”。又如,20世纪初曾有“司马文章,诸葛经济”的对联。上述二联里皆有“经济”两字  相似文献   

14.
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今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湾洲人。 罗泽南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湘军之母”,与曾国藩并称为“曾罗”,人称“一代儒将”,《清史稿》有传。  相似文献   

15.
晚明书家米万钟是一位以“书名掩其政名者” ,他是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 ,与董其昌齐名 ,有“南董北米”之誉。他在书法作品中抒写性灵 ,追求率意、天趣 ,其代表作《刘景孟八十寿诗轴》、《登岱诗轴》 ,显示了一个文人书家的风流儒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晚清名臣左宗棠,文武兼备,政绩斐然,武功盖世,是与林则徐齐名的民族英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左公之清廉刚正、雄才大略,在世时常为奸佞所忌,诬之为"孤傲狂躁",后世腐儒亦以讹传讹.本文借为左宗棠辩诬之机,以轻松的笔调和一系列轶闻趣事,"寓庄于谐"地阐述了左公功盖千秋的文治武功与流芳千古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毁誉参半、评判存异的人物之一,著名的革命家章太炎贬其人,以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耍其天姿,亟功名善变人也”。然曾国藩作为中国洋务运动中最关键的地方重臣,其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和推行留学教育方面可谓劳苦功高、硕果累累,开创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新局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投身洋务运动 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60年代,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而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体的农民起义方兴未艾,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8.
胡林翼(1812——1861年)一生的政绩,始终同镇压农民起义相联系,而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列齐名。晚清时,他被推崇为“中兴良佐”,民国时期,更被尊为“近代第一实行家,亦一政治家①。”然而,因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史学界就忽视了对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仅希望通过对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内整顿吏治的探讨,以窥其当时历史条件下他所起的一定作用,并提供一点评价胡林翼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的领军人物.出于治学和修身的考虑,曾国藩治理学对前人天命之说尤为重视.其论命及知命,既有对“命”的认识,又含对“知”的理解,还不乏拥有“知命”的体悟;既承袭前贤之论,又不拘泥于旧说,所识多由阅历而得.  相似文献   

20.
有比较,才有鉴别。苏州大学历史系董蔡时同志所著《左宗棠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广泛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使一些已有的认识更加明晰,原来模糊或不符实际的概念得以澄清。用这一方法研究、评价左宗棠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者可为说是更为恰当、便捷的,因为历史提供了大量可资比较,并可以从中得出明确结论的材料,既有在许多方面和左宗棠形成鲜明对比的曾国藩、李鸿章(在另外一些方面,左宗棠和他们又是相同或相近的),又有左宗棠师法、承继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人(在一些方面,左宗棠和这些人物又有所不同)。《评传》论列了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行。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用兵诡诈,慓悍横蛮,心狠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