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第二展览大厅的橱窗里 ,陈列着叶挺将军在狱中撰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其中有一封写给郭沫若的短信 ,信中有写给郭沫若的一副寿联 ,内容如下 :沫若兄 :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 ,彻夜长谈二十四小时 ,曾说及十五日将往祝郭沫若兄五十大庆 ,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章” ,上写“寿强萧伯纳 ,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 ,别后自思 ,不如改为下两句为佳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卅一 ,十一 ,十四 ,在渝郊红炉厂囚室中。“皖南事变”以后 ,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囚禁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写给郭沫若同志的 ,是年为中华…  相似文献   

2.
在共产党人瞿秋白的推荐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骋请郭沫若同志当了文科院长。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郭沫若与郁达夫、王独清一道离开了上海,于二十三日早晨到了大革命的根据地——广州。因事前安排,他到随后遂去了林祖涵(伯渠)同志家。在林祖涵的书房里,与毛泽  相似文献   

3.
84年前,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然而,这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建立也有郭沫若的参与。这里特写两段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娱乐广场     
故事斋叶挺摔银元脱险1922年,广州城内乱成一片。军阀陈炯明的叛军冲进城内,大肆杀戮。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大病初愈,郭沫若感到一种新生的欢悦。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  相似文献   

7.
王恩 《老友》2010,(5):12-13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无理将新四军军长叶挺扣押。蒋介石为了把叶挺将军收买过去,给在狱中的叶挺将军很高的待遇,并经常派他的手下去劝说叶挺归降,许以高官厚禄。但叶挺将军一直不为所动。一天,叶挺的同学、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去狱中探望他,对他说:"明天委座(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文化界近年来对郭沫若的某些批评,往往以自由主义立论.本文分析了自由主义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梳理了郭沫若与自由主义的前后关系,指出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郭沫若带来人生辉煌,并认为以自由主义学理去衡量、批评、贬抑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我来广东的志望”和“序”文两篇文章,均为郭沫若在广州中山大学工作时所作。“我来广东的志望”虽写于1926年4月22日,却反映的是作者在1月前来广东时的心声。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于3月23日到了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科院院长。他在大革命根据地的广州,一方面受到了革命同志的关怀和教育,另一方面遭到了广州尤其是“中大”文科院腐朽力量的反对。所以,郭沫若到广州1月后,经过亲身的斗争,还是自己来广东时所特的  相似文献   

10.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郭沫若《女神》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相似文献   

12.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郭沫若同志从上海到广州,应聘到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任文科(即文学院)学长职务。一个月之后,郭沫若同志撰写了《我来广东的志望》一文,高度评价了当时正在勃兴的国民革命,叙述了他在国民革命中应抱的宏图大志。该文充分反映了郭沫若同志在“广大”的实践,是接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影响和帮助,在思想上发生转变,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但迄今在关于郭沫若同志的著述目录、著作年表中却对该文的记载均未提及,或仍为空白。郭沫若同志本人也许由于北伐战争中戎马倥偬,和大革命失败后被迫潜踪日本的流亡生涯,使他淡忘了这编短文,以致后来既未收入文集,也未在回忆中提及,实为莫大憾事。我们在中国博物馆收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1926年是中国革命振奋人心的一年。当时革命力量是空前壮大,北伐战争已经开始,中国的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展开了大决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并不甘心失败,千方百计在革命队伍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而隐藏在革命内部的反动势力,正集聚在蒋介石的周围,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背叛革命,把屠刀砍向革命力量。正是在这样历史形势下,郭沫若经瞿秋白同志的推荐,从上海来到广州,担任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前身)的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4.
叶挺入党 抗战期间,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囚禁了五年。一天,国民党特务走进叶挺囚室,突然问:叶军长,如果你能出狱,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叶挺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我能出去,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4日,叶挺出狱了。在中共代表团召开的欢迎会结束后,夜已经很深了,叶挺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5.
正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曹渊是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第三队学员。在周恩来领导下,曹渊在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中,战功突出,受到周恩来的特别赏识,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1926年5月,国民政府在广州酝酿北伐,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2100余名官兵随师北伐。时在汕头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周恩来带着曹渊赶回广州,在广州司  相似文献   

16.
本刊1992年第4期发表了《郭沫若佚文——〈我为什么这样写朱女和侯女〉》之后,编辑部给北京郭沫若故居寄去了这一期刊物,为本刊提供郭老佚文的本刊编委刘勋华同志转汇去《佚文》的稿费.不久之前,刘勋华同志收到了郭老的女儿、北京郭沫若故居副馆长郭平英同志的来信,现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提出历史剧创作中"古今共通"的语言原则,既是对自己历史剧创作失败与成功的总结,也体现了在文艺大众化语境中的独特见解.相较于其他抗战历史剧,郭沫若对于《虎符》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语言方面,可以从中探究其历史剧语言"古今共通"观念的形成,及相应的历史剧语言的创制和调整.一方面,在全面抗战背景下,郭沫若在历史剧创作中吸纳市民大众熟悉的"旧小说式的白话",成功地营造了"古代的幻象".另一方面,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历史场域转换中,郭沫若侧重历史剧语言的当代性和规范化,使之符合"今语"的新要求.因此,郭沫若提出和实践的"古今共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指引着历史剧语言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与东京质文社蒋成德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受到蒋介石的通缉而流亡日本,开始了文化“创造”的又一个时期:对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他通过东京友联支部创办的《杂文》月刊,积极参与左联的一些理论讨...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六年七月,郭沫若离开广州,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他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后来又被提升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那么,他是什么时候被提升为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呢?据郭沬若自己说,时间是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的初头.比如,他在《纪念邓  相似文献   

20.
来览 《今日南国》2014,(11):24-24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时期,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建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北伐时期,虽说国共合作,但军事领导权全在国民党手中.为建立一支从军事到政治全部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党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建立了叶挺独立团.为了躲避“争夺军权”之嫌,叶挺的中共党籍其时对外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