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可疑的行为     
《阅读与作文》2007,(5):7-8
一个建筑土地上的工头接到警告——他的一个工人有犯罪记录。 “他进过好几次监狱,”有人对他说,“他给前几个老板干活的时候,都偷过老板的东西。我劝你对他提防着点儿。” 工头决定采纳这个建议。他亲自站在大门口,每次那个工人推着他的独轮手推车走来时,他都拦住那个人,对他进行搜查。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8)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干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相似文献   

3.
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人物,在好几个王朝中担任过要职。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坏,是个无廉耻的小人,是奸臣之尤;有人说他好,好得像菩萨,可以与管仲、狄仁杰比肩。本文对冯道持肯定态度,认为正确理解冯道,必须破除愚忠观念、消融华夷之分、客观评价《长乐老自叙》。冯道长期受到重用,是因为他是一位乱世的杰出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皆大欢喜     
孔兴民 《社区》2004,(21):56-56
开餐馆的马老板,虽不是很有钱,不能与那些腰缠万贯的大老板相比,却也有百万家产,令好些人羡慕不已。这年秋天,马老板的老婆患重病去世了,办完丧事才几天,就有人当红娘给马老板介绍对象。女方比马老板小几岁,是个数得着的富婆。女方条件不错,马老板很满意。他通过介绍人和富婆约好了,礼拜天上午在翠湖公园的观湖亭见面。礼拜天,西装革履的马老板早早地来到了翠湖公园的观湖亭,亭子里已有了一个人,是个年轻小伙子。“小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马老板认识小伙子,小伙子以前在他开的餐馆打过工。“我在这里等人,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  相似文献   

5.
妻子的礼物     
《北方人》2007,(2)
有一个男人被老板炒了鱿鱼。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工作难找,而他的家人都指望他的工资过日子呢。老板最后对他说的那句话,反复在他的脑际中回荡:“走吧,我这儿不需要你了!”!!!!!!!!!!  相似文献   

6.
熊茗 《人力资本》2010,(4):31-31
假如,我是说假如,生活中真的有人让你滚,你会滚吗?再加一个条件,那个人是你老板,你怎么做?遇到这种情况,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那么较真地"滚掉"吧,因为对方多半只是在逞口舌之快,而不是真的代表他要辞退职工。  相似文献   

7.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应如何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建党前后的陈独秀究竟是什么人?有人说他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还有人说他是资产阶级民  相似文献   

8.
好运的背后     
手里有一门技术,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生存的根本。张汉臣说:“我这个人的运气比较好。”为了印证这话,他举例道:比如进入新闻出版学校,加盟现在的公司,再比如碰到了一个好师傅和一个好老板,继而当上单位轮转车间的副主任……1991年,初中毕业的张汉臣在补填中考征求志愿时才  相似文献   

9.
朱子明画驴     
宋代的山水画家朱子明,画得一手好画,正因为画得一手好画,所以被同行们忌恨。有意无意间,朱子明便被同行们贬低,有人说他的画技差得太远;有人说,朱子明会画什么,就会画个驴!朱子明是画驴,但那只是偶尔之作。可大家说他就会画驴,如此的贬低就是一种污辱了,朱子明为此很是郁闷。渐渐地,世人都知道朱子明只是个画驴的,也就不再向他求画了。一天,皇上出城,在市面上看到有人摆地摊儿卖画,卖的竟是一张张驴图。皇上很少见到画驴的,十分新鲜,问随从,天下谁画驴画的好?随从就去满世界打听。几天后,回皇上话,说有一个叫朱子明的人专画驴。皇上便传朱…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社区》2005,(14):63-63
买早点有三个人到早餐店买早点。第一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黄。”老板就照着他的话煎了一个蛋。第二个人也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白。”老板也照做了,但是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轮到第三个人,老板就不客气的问他:“你呢?你的蛋不要什么?”第三个人有点胆怯地说“:我……我的不要蛋壳……”毛毛虫两只毛毛虫正爬过草地,公毛毛虫跟母毛毛虫说“:让我们回家去,如何?”母毛毛虫说“:好啊!”这对毛毛虫回到了母毛毛虫家时,公毛毛虫却发现,母毛毛虫戴着结婚戒指。公毛毛虫说“:我不跟已婚母毛毛虫约会。”…  相似文献   

11.
    
老板惯用罚钱来约束自己的员工。老板说:“这样容易管理。”员工确实很怕,一听到罚钱心里就打哆嗦。员工几乎月月被罚。3月份被罚20元,是因为迟到1分钟;4月份被罚30元,是因为没跟顾客及时打招呼,说声“您好”;5月份被罚50元,是因为顾客来了,没倒水接待。其实这些都不能只怨员工,迟到是因为老板让他去买东西;没及时打招呼是因为当时他正在干活没有看到;未倒水接待顾客是因为那个顾客不要,员工心想“既然不要就不必浪费了”,可是他没想到省了店里的一杯水,却丢掉了自己的50元。这些事,员工没少找老板说理。可是每次老板都拿出一本店规店章扔给…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2)
我们超市在马路这边,对面是一个酒店,我每天一抬头就能望见他。他每天下午4点钟接班,瘦瘦的身体包在宽大的制服里,手里总是很警惕地拎着根警棍。注意他是因为他与众不同。酒店请了6名保安,别的保安要么迟到,要么老板不在就偷偷溜走了,要么就是闲逛过来和我们开玩笑,只有他天天正正规规地站在那儿,保安公司什么时候派人来查岗,他都在。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跟我们老板说,你看那个保安,神道道的,一个月才400块钱的工资,可他站岗那姿势比大街上的警察还标准。老板说,看他那站姿肯定是当过兵的农村娃子,不过你千万别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将来会很有出息的。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说你到我这岁数自然就明白了。我倒不觉得,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只靠老实本分能有大出息?我一点都不相信。  相似文献   

13.
境悠然 《可乐》2011,(3):32-33
林风扬是一家私营公司的总经理,除一些特殊事项需请示老板外,其他事务由他全权处理。这天,林风扬看到一篇文章,说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与老板发生矛盾,愤而出走,另立门户,原公司的业务精英都追随着他。他的公司发展迅猛,很快取代原公司,成为行业老大。文章说,一个职业经理人,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圈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卞洪登是一个喜欢读毛泽东、孙中山和梁启超的人,有人说他的形象酷似毛泽东,他并不反对;有人说他的思想很象孙中山,他会觉得很受用;如果有人说他的激情与梁启超如出一辙,他就会引为知己。一句英文不会却引来美方资金,卞洪登不是骗子,靠的是智慧。做过矿工的卞洪登做事永远充满激情,成功了不免慷慨激昂一番,失败了,就去做下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源流》2007,(9)
何德是养鸡场的老板。2006年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开着一辆货车,拉着他自养的一车上市鸭子,准备往县城的酒楼送货。当何德路过一个停车场时,拟进场休息。进场需要向右拐弯,但因为车身太长,转弯转不过去,他只好倒车。在倒车时,他听到有人拍打车门,说他撞坏了车场旁的凉棚。  相似文献   

16.
赵永霞 《社区》2005,(12):35-35
倪克定是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东中街社区44号楼的一个楼门长,他对社区各项活动都热心参与,对公益事业热心奉献,有人说他给社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有人说他一把年纪该回家歇歇了。然而不论别人怎么说,他都是长年累月默默奉献。今年已79岁的倪克定是原百批公司退休职工。由于他一副“热心肠”,被社区居民选为楼门长。这样一来,老倪可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44号楼有4块黑板报,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倪,主动地把出板报的任务接了下来,时政要闻、社区工作、保健方法、礼仪知识……无论是社区主任布置的,还是自己搜集的,只要是对居民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阿丽 《华人时刊》2013,(7):14-16
举着一块长方形的金砖,背后站着一名右手持AK47冲锋枪的黑人保镖,旁边是身材高挑的"黑珍珠"女友。这是广西小伙王平最近发到朋友手机里的一幅图片,也是他在非洲"黄金海岸"的真实生活。他惊心动魄的异国淘金经历,简直像一部美国西部大片!大学毕业出国采金80后王平出生在广西上林县一个农民家庭,2007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找工作四处碰壁非常苦恼。就在这时,他听说有老板招采金工人去加纳,管吃管住月薪5000元,外加每天共享黄金产量2%做奖金,而且合同可以一下签2年。得知王平是大学生,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老板很满意,当场就拍板录用他。父亲最初曾怀疑加纳采金是骗局,托人一打听才知道这老板是本县人,他曾在菲律宾开采金矿发了财,后来又去非洲开公司。王平想象中的加纳很荒凉,到了那里才发现,这里不仅有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8,(7)
那天,我与一群旧友在国际大厦喝醉了酒。全喝高了,忽然有人说,咱们都说说自己的初恋行吗?必须说真话。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谁没有初恋啊?第一个先说的是一个30  相似文献   

19.
《东山》在《诗三百篇》中是著名的好诗。从思想到艺术都有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但二千年来解诗的人对它有极大的分歧看法。分歧点还常常表现在关键问题上。象过去的种种旧说,互有异同,无须详论。问题是在今天的新说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说这是“反战”的诗,有人说“这是征人还乡途中思家的诗”;有人以为这诗的气氛是悲苦的和“悽惨”的,“宛然一幅荒凉农村画”,有人却从本诗中得到“快乐”的和“真够美”的感受;有人以为这诗是具体描写复员兵士实际生活,说他已回到家乡,有人以为只是描写他内心的想象或假想,并没有到家;有人以为这是叙事诗,有人以为这是“完整的深刻的抒情诗”。针锋相对,令人惊异!难道这还不值得研究一下吗?  相似文献   

20.
为儿子改名     
《可乐》2006,(3)
同事杜前自打有了儿子,就为给孩子取名字犯晕,先后改了十几个,可总是不满意,刚刚把这个名字叫顺口,有人说不好听,他两口子都不太有主见,于是就换另一个,另一个名字刚听顺耳,又有人说不吉利,于是改来改去。如今孩子都三岁多了,还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字。听说本市有一家周易取名馆,杜前决定花钱为儿子改个好名。那天,我正好没事,和他一道去了取名馆。取名的老先生闭着眼睛听杜前诉说了一番改名的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