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2.
看客     
高志明 《领导文萃》2006,(7):166-166
有人养了一大笼子猴,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它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其实,假如这群猴子起而攻之,就很有可能会逃掉。但是,每只猴子并不知道其它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起反抗,…  相似文献   

3.
徐贲 《领导文萃》2014,(19):114-116
正前不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为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鼓掌欢呼往往是有传染性的,几个人开始鼓掌欢呼,情绪便会在人群中扩散开来,而一两个人停止鼓掌,则又会导致大家都停下来。当"鼓掌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时,鼓掌欢呼便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社会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决策的原则就是对决策的一般要求。在决策活动中,无论是决策目标的制定,还是决策方案的实施,都必须依据决策原则进行。实质上,在各项决策中任何行为都是决策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和运用某些决策原则的结果,遵循正确的决策原则,可以大大减少决策失误;相反,依照错误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其结果只能导致决策失误。为此,各级领导在进行决策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必须坚持以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受{来到这里为大家演讲,比我用一美元在一天内赚一亿美金还要高兴。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不可能就对一美元不屑一顾。相反,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它将决定你是富有还是贫穷,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演讲的主题——开启你的财富。人们在财务困境中挣扎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多年,却没有学到任何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自己工作。在我看来,提高财富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果没有受过财务训练,我们往往都会选择那种标准…  相似文献   

6.
亨德森于1963设立了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从事“公司策略”服务的机构——波士顿顾问公司。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市场分析和一套完整的策略。为此,他创立了“猴子——大象”法则: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骚扰大象,使大象  相似文献   

7.
《决策》2008,(9):49-49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透湿。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其他猴子也效仿,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经理人》2006,(2)
表现再好,也仍会有批评管理的硬件全世界都一样,但管理的软件——沟通、领导、激励却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一个人即使表现得再好,背后也仍会有人批评你,这是很自然的。同理,你说出来的话,没有人不赞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宋国有一位养猴人,特别喜爱猴子。他养了一大群猴子,而且很能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很会讨主人的欢心。养猴人甚至可以让家人少吃点粮食,也得让猴子们吃饱。  相似文献   

10.
钟正林  信鸽 《领导科学》2012,(34):60-62
一会开完了,左书记一行没有留下吃饭就走了。刘东风来到向局长办公室,请示就左书记的讲话出商务局工作简报的事。向局长说,刘主任啊!你今天那掌鼓得可真是时候啊!刘东风以为向局长是在表扬自己,今天给领导把堂子扎起了。哪知道向局长脸一沉,话锋一转说,全局的人都没有你会察言观色讲正气,都没有你会鼓掌啊!刘东风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些不相信这话是从向局长口里说出的。对于刘东风来说,下午的鼓掌  相似文献   

11.
<正> 不敢越雷池的猴子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一端挂了串香蕉,旁边有个自动装置,若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立刻会有水喷向笼子。实验开始后,有只猴子去拿香蕉,喷出来的水顿时把猴子们都淋成了落汤鸡,每只猴子都去尝试了。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热带丛林中,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猴子最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他正在和比尔·盖茨通话,比尔·克林顿在另一条线上等着呢。待会儿还要和托尼·布莱尔进行一个电话会议——欢迎来到马克·潘恩的世界。知道马克·潘恩的人并不多,但他却是华盛顿最重要的人之一。他帮助克林顿竞选成功。给比尔·盖茨出谋划策,福特汽车、英国石油公司都对他言听计从,难怪布莱尔的越洋电话也要追着他。头发蓬乱、衬衣的一角总是没塞进皮带里的马克·潘恩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被大西洋两岸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最强势的企业竞相追逐的人。如果好莱坞要以他为原型拍部电影多半会让汤姆·克鲁斯或迈克尔·道格拉斯来演绎这样一个权力男…  相似文献   

14.
郑日金 《当代秘书》2001,(10):46-46
恐怕大家都知道“猴子摘玉米”的故事:一只猴子在玉米地穿行,摘一个玉米往腋下夹一个,摘一个又张开腋下夹一个,最后得到的仍只是一个玉米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注意连续性整体性地搜集积累知识和信息,将会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放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放两只,房子里分别摆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食物位置的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房顶;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数日后学者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死了;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活得朝气蓬勃。究其原因,学者认为: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二间房…  相似文献   

16.
<正> 云南某边检站查获了一车非法偷运的猴子。据说幸亏被查获了,否则将被不法分子卖到南方某市当作一道名菜被人们吃掉。 这事被一个小报记者打听到了,立刻编了一条消息,说这车猴子不论公母全是艾滋病携带者。许多报纸争相转载,反响非同寻常。爱吃猴子的人基本吓得半死,不吃猴子的人对吃猴子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还兴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一位有相当责任感的“科学家”专门为猴子作了体检,证实不但没有艾滋病,而且身体比较健康。言下之意: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于是,消息成了谎言,吃猴子的放了心,不吃猴子的白高兴一场。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埋怨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 "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究竟哪些员工最受老板们欢迎?  相似文献   

18.
郭昕 《领导科学》2006,(24):45-47
1郎家国是赌着一口气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他是省冶金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在那样一所理工学校里,语文课不过是个摆设。既然是摆设,诸如分房、评职称、涨工资之类的好事儿便常常与他擦肩而过。故而,同在一所学校的妻子李作梅就经常嘟囔他是一个只会吃哑巴亏的“大狗熊”。为此,郎家国曾几次愤怒地向校长提意见,却每次都被校长的一句“下次,下次一定考虑”弄得无可奈何。因此,郎家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恰逢此时省政府及各厅局公开招考公务员,他便决定报名参加。为了不让学校里的人知道,郎家国找到给校长当秘书的好朋友杨子,要他帮忙…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的形象既是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修养、道德品格、学识水平、心理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诸多内在因素的综合表象,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具有进行领导活动、实现领导职能需要的外在要求。因此,领导干部的形象是领导者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的统一。 领导干部首先要注重公众形象。公众形象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形象。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是非曲直、功过得失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一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把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和愿望作为我党各项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观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唤起干百万民众,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砚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