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以来 ,由于徽州与苏州两地自然人文条件、经济社会结构不同 ,其社会保障也各具特色。而徽州商人是徽州与苏州互动的中介 ,两地的社会保障因而也发生互动联系。互动不仅对两地社会保障形式与内容产生影响 ,而且影响了两地社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
差异与互动: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与徽州 ,前者地处江南水乡平原 ,后者地处江南山地 ,明清时期 ,两地市镇同步勃兴、联系密切却又各具特色。本文拟对苏州与徽州的市镇进行比较 ,进而探讨在不同历史地理、区位条件下两地市镇分布、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以及两地市镇的互动关系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明清苏州、徽州进士数量和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明清苏州、徽州的进士数量重加考订 ,在两地进士的数量比较中揭示其分布特征和互动关系 ,从而为进行苏州、徽州两地进士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发展特性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以把握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州与徽州同处江南地区 ,两地的民间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多元性这一中国民间信仰的共性特征 ,而区域间的互动则进一步丰富了这种多元性。但由于明清以降两地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同 ,使得这一时期徽州民间信仰始终处于理学与宗族的阴影下 ,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与之相比较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苏州民间信仰则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信仰的多元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到矛盾化解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其中社区民间组织有着利益表达与意志聚合、社会整合、公共服务、自主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稳定等多重功能。政府应当把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规范社区民间组织、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晨 《社会科学》2005,(10):36-44
现代社会日益由强调“政府市场”二元模式,转为关注“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结构。然而,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控制型登记管理制度的阻碍、资助型税收制度的缺失、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这些制度上的不利因素成为了中国民间组织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应建立完备的民间组织立法体系、培育服务型登记管理制度、资助型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确立一种非营利分配性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重照 《理论界》2010,(1):165-166
在我国,民间组织构成了公民社会成长的基础性结构和主要推动力量。从已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多关注发达地区和城市生态中民间组织的成长因素、治理机构和约束条件等,而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少数民族建制镇——团结镇老年协会的实地调研材料和相关文本为基础,运用社会资本和精英治理等理论分析该镇老年协会的核心生成要素,探究其所担负的主要社会功能,以期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柏家文  朱正业 《江淮论坛》2012,(3):158-161,55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立 《天府新论》2007,(2):85-89
从组织生态学视角看,社会政策是民间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民间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科学的社会政策来引导、促进与监管。然而,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社会政策方面还存在着“双重管理”体制的去留问题、群众文化活动团队合法性问题、民间组织能力不强与公信度不高的政策等问题,阻碍了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政府有必要明确对民间组织的政策取向,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功能,释放民间组织的活力,并使之更好地与政府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0.
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准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标志.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在晚清北洋政府权威软化时,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事务,并在实践中促进了组织结构和观念的变革.然而受到专制文化和民间组织领导层软弱的制约和束缚,近代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如何限制政府权力的肆意扩张和增强民间组织的内在质素,是一项有待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善文 《东南学术》2008,(6):200-205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